三七种植栽培内容摘要:

三七种植栽培 地、整地:宜选坡度在 5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 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 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 1520 厘米,促使土壤风化。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 100 千克,作土壤消毒。 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 5000 千克,饼肥 50 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 ,畦间距 50150 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 30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种子处理:每年 10,选 34 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用 65代森锌400 倍液,或 50托布津 1000 倍液浸种 1O 分钟消毒处理。 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 6 厘米×5 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台),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 万粒,折合果实 1012 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 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 3 次,第一次在 3 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 2 次分别在 5 月、7 月进行。 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 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 12 月至翌年 1 月移栽。 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 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 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 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 2 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 千克的为二级;克以下的为三级。 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 18 厘米×1518 厘米;三级的为 15 厘米×15 厘米。 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 多用 300 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1)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 15 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 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 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栅高 ,棚四周搭设边棚。 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栅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 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 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 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 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 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 2草木灰,每亩用 50100 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4 次混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 2:1),每亩用 2000 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 15 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 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 2000克。 (5)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 7 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 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