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研究报告-加入wto后浙江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持明显增加, 1996 年农业法主要用于 (1)与 农业 生产脱钩的收入支持, 比如对土地休闲的补贴 ,即根据基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向生产者或土地所有者 做出 的支付。 (2)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包括 对 没保险的农产品灾害 的 援助计划;农作物灾害支付;紧急饲料计划;青饲料援助计划;牲畜赔偿计划;树木援助计划等。 (3)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投资补贴,包括以优惠利息提供的短期或长期贷款,给私 人贷款提供保证以及农业保险等系列支持,还有增加科研方面投入。 在 20xx 年新法 中又 进一步增加新项目,加大原有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例如在新法中 建立新的农业研究和推广计划,并为“未来农业和食物体系”增加启动基金并且增加项目支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15 持力度,从原来的每年 12亿美元增加到 现在 每年的 20 亿美元。 又如农地保护计划, 美国 20xx年农业法 的 支出 额 为 ,是 1996年农业法该计划 ( )的近 20倍。 日本增加 “绿箱 ”的额度 主要用于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保险计划、农户退休金计划、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 整的投资补贴和环境计划等。 欧盟、韩国也是如此,积极使用 “绿箱 ”的农业支持措施。 从我国现在实行的 “绿箱 ”政策来看,有些属 “绿箱 ”范围的支出项目我们还没有,有些支出的力度远远不够。 因此,应充分利用 WTO 规则,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矛盾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四) 充分利用 WTO协议生效期对农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各成员国在 WTO农业协议对本国和地区生效前后都积极进行农业政策、体制的调整,并且有些调整的内容与 WTO 协议并不存在冲突,这表明,大家都把这一时期看作是调整政策和改革体 制的良好时机。 在对国内支持和边境贸易政策进行改革的同时,各成员还进行农业相关体制、政策的改革,以提高农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除了依据 WTO 承诺进行政策调整外,积极进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一是对农户经营体制进行改革。 针对日本农户经营的积弊,制定培育有活力专业户的相关政策;二是进行流通体制改革。 将粮食流通体制转变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民间流通为主的模式,实行市场化发展的战略;三是对农协组织体制和经营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 事实上,如果没有国际外部环境的压力,日本国内是很难进行如此幅度的改革。 台湾也是如此, 《农业发展条 例》的修正,是以加入 WTO为背景的一次政策应对,它以 “加入 WTO 同时照顾农民福利 ”以及 “调整农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16 地政策并加强农村建设 ”为两大主轴,其中以调整农地政策为主,有关农地相关法规的修正可以说是继 50 年代土地改革和第二次土地改革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牵涉到改变旧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变革,多项条文对未来土地资源的配置、生态以及农村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台湾通过了农地改革,旨在提高土地的市场配置效率,而这在 80 年代几次都没有通过以此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修改条例,应该说,这一契机降低了政策调整的成本。 美国、欧盟也借机机会调整不合理的农 业政策,减轻财政负担。 实际上,长期的价格补贴和农业保护给发达国家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以美国为例, 60 多年的农业保护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1945 年,美国政府给予农场主的价格补贴是 亿美元,而 1983年就达到了 93 亿元,最高的 1987 年竟达 亿美元, 1986- 1995年 10年间,美国政府给予农场主的直接补贴年均 亿元,相当于同期农产品收入的 %。 造成其他纳税人对农业政策的不满。 在欧盟,情况也是如此。 1996 年,欧盟在其共同农业政策上付出了 685 亿埃居,其中 562亿来自欧盟的共 同预算,另外, 123 亿由各成员国自负。 欧盟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5%,而最终承担财政负担的是全体纳税人。 因此,其纳税人也对价格补贴和农业保护政策持反对态度。 而政策调整使财政支农总量得到了减少,减轻了财政负担。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政府进行库存措施的改革,虽然这在 “绿箱 ”政策是允许的, 但美国农业法还是取消了农场主拥有的储备计划。 因此,我国也应充分利用加入 WTO 和有关协议的生效期,积极进行农业相关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这种调整与改革的机会成本较低,改革所带来的摩擦也较小,容易实现改革的目标。 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17 (五)想方设法对国内市 场进行合理的保护 尽管随着 WTO 农业相关协议的实行,关税壁垒将下降,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减少,进而世界农业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将不可避免,但是,各成员仍不放弃对本国市场的保护。 集中体现在对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利用,具体表现在 利用改进新的食品安全标准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如我省出口日本的大米,原来被日本政府要求的检测项目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残留;三种霉菌;二种重金属( Pb、 Cd);二种粮食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等在内的 116 个项目,而 20xx 年 12 月 12 日以后签订合同的出口日本大米,被要求再增加 7项农业残 留检测指标。 这样,对日大米共计安全检测项目达到 123 项之多。 同时,日本在 20xx 年 7 月还整体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增加保护本国食品安全的举措。 欧盟自 20xx 年 7月 1 日开始,要求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检测的农药种类从原来的 29种提高到 62 种,检测项目达 114项。 从 20xx年 7月 1日起,又将检测项目增加到 118 项,检测标准比以前提高了 2200倍。 受此影响,我省 20xx年出口欧盟的茶叶量和价值分别比 20xx年下降了 %和 %。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 WTO 规则的弹性,对一些重点产业和产品实施特 殊保护政策。 如美国 1995年增加了对花生和食糖的国内支持量,此后虽有所下降,但 1997 年美国对花生的国内支持削减幅度仅为 10%左右,对食糖削减幅度仅为 4%左右,而美国对其它特定产品的削减幅度均大大超过 20%的平均水平,这样最终导致美国提前完成国内支持削减义务。 在 20xx 年的农业法中,美国对敏感性农产品(小黄豆、扁豆、干豌豆)还建立了市场销售贷款。 欧盟在 1996 年的 AMS 为 ,意味着已提前完成国内支持最终削减的义务,但从特定产品的支持情况看,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18 以大米为例,是加强了保护力度,其支持力度比计算基期增长 了 %。 台湾也对一些敏感性产品实行特别防卫措施,如对花生、东方梨、蔗糖等十四种农产品采取 “特别防卫措施( SSG) ”,亦即该产品当年之进口量超过基准数量或进口价格低于基准价格 10%以上,可立即课征额外关税。 由此可见,各成员在遵守国际共同规则的同时,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市场的用意是明显的。 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扩大农场出口。 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和制订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体系,积极运用 WTO 的规则弹性,寻求对我国农产品的合理有效保护。 (六)灵活运用政策手段,主动进 行农业结构调整 这在韩国和台湾两个 WTO 成员表现的更加充分。 台湾对各类农产品的优劣势认识较为充分,在加入 WTO 前就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调减劣势产品,发展优势产品。 韩国则从 保证重点,发挥优势出发,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应该看到, 国际化 的农业实际上是各国和地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农业,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我们必须坚持这一方向。 同时,我们应积极借鉴韩国、台湾一些好的经验,如韩国除重视培养农业继承者外,非常 重视转业培训,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力度,国家对农业继承人的支援金额平均每人由 1994 年的 韩元增加到 1998年的 ,计划在 20xx- 20xx年培养农业继承者 3万人,平均每人支援金额 4千万韩元。 台湾的农业第二专长培训和转业创业低息贷款等措施,也富有启发意义。 我国应该结合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灵活运用这些辅助手段,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开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19 (七)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保持 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各成员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加之这一方面的支持属于“绿箱”范围,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农业政策调整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如美国 20xx 年农业法中很大一部分 的 支出就是 “保护 ”,主要涉及:湿地保护计划、草地保护计划、农地保护计划、水资源保护计划、环境质量计划等,预计总支出 大 171 亿美元。 其中,农地保护计划 支出为 亿美元 ,是 1996 年的近 20 倍 ; 湿地保护计划增加了保护面积,达到 亿英亩 ,预计支出 15 亿美元。 欧盟也增强了对农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总之,农业不仅涉及农业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涉及人类的生态环境,应该加以重视。 (八)普遍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支持 如美国针对不同的 农产品,采取差别的低息贷款等手段,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对国内的市场销售和出口也提供贷款和信贷。 台湾有农业结构调整等转业贷款等,这些信贷方式有效支持了农民的农业经营活动,但这些方式在我国却非常缺乏。 相对而言,国内可支持的补贴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受我国财政实力的制约,信贷方式则不受影响。 因此,在我国农民占较高比例,进行直接支付等支持措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应该积极进行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和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以对农业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我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及政策调整重点 WTO 的宗旨是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20 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我 省要在全球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和有利地位,必须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政府来说,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的政策调整,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农业政策的中心工作。 下面,我们着重从 我省 主要农产品的出口优势状况和出口农产品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展开 分析。 (一)我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优势 我省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粮棉油等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优势明显不足。 但我省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价格相对低廉,因而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蜂产品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要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各成员国之间关税的减让和配额的取消,我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显示。 1. 水果。 特色小水果及柑桔罐头是我省水果及其加工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品种。 因我省自然气候条件独特,水果品种优良,我省杨梅、枇杷等名优、特色小水果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出口前景比较乐观。 柑桔 罐头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已占据了国际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约占国际柑桔罐头贸易量的 60%)。 在产品质量上,我省柑桔罐头品质已超过 西班牙等其他柑桔罐头出口国,与质量水平较高的日本产品不相上下。 2. 茶叶。 我省茶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占国际绿茶贸易量的 50%左右,且品质较好。 近年来,尽管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国绿茶产量持续增长,对我省绿茶形成了竞争,但国外绿茶在品质上、风格上难以同我省茶叶抗衡,我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总报告 加入 WTO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发展研究 21 相当的优势。 3. 蚕丝。 蚕丝属高档纺织原料,国内消费量很小,大量供应国际市场,因而蚕丝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我省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大得多。 目前,我省年蚕丝出口量约占国际生丝贸易量的 10%左右,蚕 丝质量优于印度、泰国,但不及巴西,位居中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据资料表明,国际蚕丝市场是一个稳定而有限的市场,我省蚕丝出口虽有一定优势,但要保持适度发展。 4. 蔬菜、食用菌。 我省的蔬菜和食用菌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我省的优质蔬菜和食用菌价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 1/8~ 1/5,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蔬菜、食用菌种类丰富,蔬菜中的茭白、食用菌中的一些珍稀菇种 为我国特有,具有一定的品种资源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5. 水产品。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占全球水产品总产量 吨的 %,而 我省 是我国的渔业大省, 20xx 年全省水产品产量 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 11%。 水产品结构中,海水养殖、捕捞都具有优势。 海洋捕捞产量 329万吨,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 23%,名列全国第一。 淡水渔业总产值达 ,在全国排名第七位。 我 省位于亚热带,水温适宜,饵料丰富 , 水产品资源优势非常突出。 以象山港、乐清、三门湾 “ 一港两湾 ” 为重点的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