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型枸杞三采收三管理内容摘要:
蔬菜型枸杞三采收三管理 据不同的生长季节灵活采用各种采收方式,便可提高产量,延长植株寿命枸杞作为一种蔬菜在广州地区已有百多年的食用历史,无论煲汤、素炒均美味可口,深受群众欢迎。 在传统的栽培管理中,枸杞的采收一直采用连枝带叶一齐采收的方式,近年来才增加了采叶、采嫩茎尖两种采收方式。 在大田生产中,针对各种采收方式,管理方法又有所不同。 一、采收方式1、整枝采收整枝采收是广州附近地区常用的传统采收方法。 早期采收时,在一株植株中有 3枝,只采其中的 2 枝,保留 1。 这种方法可连续采收而不间断,但产量低、耗时。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为了更便于管理,采收时将整株剪去,再重新抽发新枝。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管理,但采收间隔期长,要 45左右,不利于养分积累,植株寿命短,约采收 2左右需更换母株,重新扦插。 2、采收叶片这种方式是近年来开始的。 菜农直接从植株上将叶片采下上市。 这种方式耗时、耗工,但符合净菜上市的要求,口感好,采收间隔期短,约 14,植株养分积累好,寿命长。 3、采收嫩茎尖这种方式在近两三年开始,方法是将茎尖顶端的 10 厘米左右采下上市。 这种方法省工省时、采收间隔期短,约 14左右,产量高,适合大面积生产管理。 二、管理方法1、整枝采收植株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约 25 厘米×30 厘米。 扦插时,要重施基肥,每亩用 800斤的腐熟有机肥加 100 公斤的氯化钾作基肥。 由于这种采收方式对土壤肥力消耗大,特别是钾肥,所以在追肥时要注意对钾肥的补充。 在每次采收后,在植株间开浅沟松土,每亩施 800 公斤的腐熟有机肥(或者用 80斤的三元复合肥)。 采收后,植株抽发新枝到长成 15 厘米左右,追施 1 次尿素,以补充氮肥,每亩用 15 公斤的尿素撒施,或用磷酸二氢钾300 倍加 2%的尿素液肥进行叶面追肥。 每 7左右追施 1 次,采收前 10 天停止施用。 2、采收叶片植株密度可适当降低,约 30 厘米×35 厘米,基肥每亩用 80000 公斤的氯化钾。 这种采收方式对氮素消耗大,应适当补充氮肥。 在每次采收后每亩追施 30 公斤的尿素和 30 公斤的三元复合肥,在7后再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 200加 2%尿素液肥。 在采收叶片 3月后,当叶片质量和产量开始下降时,将植株修剪 1 次。 方法是将植株剪至离地面约 7米,开浅沟亩施 500 公斤的腐熟有机肥,等植株再重新抽发新枝,以保持叶片的产量和质量。 3、采收嫩茎尖植株密度和剪枝的田块一样是 25 厘米×30 厘米,基肥每亩用800斤的腐熟有机肥加 100 公斤的氯化钾。 定植后,植株长到 20 厘米高时,开始进行第一次采收。 采收后,可用土壤施肥和叶面肥相结合的方式追肥,每亩追施 60 公斤的三元复合肥,并用 200的磷酸二氢钾喷叶面,7后再追施 1 次叶面肥。 在约 3月后,植株过大时,可进行修剪。 方法同采收叶片田块的修剪方法一样,将植株剪至离地面约 7米,开浅沟亩施500 公斤的腐熟有机肥,等植株再重新抽发新枝。 三、小结总的来说,枸杞的三种采收方式各有特点,为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在生产上作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修剪上作相应的改变。 比如,春季枸杞生长较为旺盛,植株粗壮,可以采用整枝采收的方法;夏季高温则以采收叶片为主;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较慢,可采用采收嫩茎尖的方式。 此外,采收嫩茎尖的方式可以和采收叶片相结合,首先叶片和嫩茎同时采收 1 次,然后再等抽发新芽时进行嫩茎的采收。 通过在不同季节调整采收方式,而根据不同的采收方式调整管理方法,可收到既提高产量又延长植株寿命的效果。 专利查询。蔬菜型枸杞三采收三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