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剂学部分二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粉碎度的要求也不一样,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散剂应为细粉,其中能通过 号筛的细粉的含量不少于 95%. A 六号 B 七号 C 五号 D 四号 12. 中国药典规定各类散剂中不同药物的粉碎度的要 求也不一样,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儿科和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其中能通过 号筛的细粉含量不少于 95%。 A 二号 B 三号 C 六号 D 七号 13. 下列不属于散剂的混合方法是 A 研磨混合 B 搅拌混合 C 过筛混合 D 震荡混合 14. 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A 流能磨 B 球磨机 C 万能粉碎机 D 只有 B 和 C 15. 关于散剂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散剂中水溶性药物 CRH 值越大,则越容易吸湿 B 散剂服后不经崩解即可分散 C 低共熔指两种或更多药物相混合后,熔点降至与室温相近,因而易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D 难溶性药物一般粉碎得细些,以增加溶出速度 16. 下列关于滴丸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滴丸是速效剂型 B 滴丸主要供口服,亦可供外用和局部用 C 制备滴丸的冷却液的密度一定比基质小 D 可根据需要制成缓释滴丸剂 17. 关于软胶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软胶囊也叫胶丸 B 只可填充液体药物 C 有滴制法 和压制法两种制备方法 D 冷却液密度比胶液小 18. 下列哪个的混合效率较高是因为药物可一分为二,继而二而合一,反复循环 A. 流能磨 B. 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C. 球磨机 D. V型混合筒 19. 硬胶囊壳按其大小一般有 种规格 A 2 B 8 C 4 D 16 20. 西药的片剂、内服散剂、胶丸、冲剂等,细菌总数每克不超过 A 1000 个 B 1500 个 C 100 个 D 200 个 ,按药典装量差异限度应为 A.177。 15% B. 177。 10% C. 177。 % D. 177。 5% E. 177。 3% E 油溶液 A 油溶液 油混悬液 23. 空胶囊制备过程为 A. 溶胶、干燥、脱膜 、蘸胶、干燥 、蘸胶、干燥、脱膜、截膜、套合 、蘸胶、干燥、脱膜 、蘸胶、干燥、脱膜、截割 24. 软胶囊又称弹性胶囊 ,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二、 B型题 质 ① PEG 6000 ②甲基硅油 ③液状石蜡 ④硬脂酸 ⑤水 三、 X型题 1. 指出下列各条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 药物开始显著吸湿的温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B 药物开始显著吸湿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C 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越大,越易吸湿 D 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越大,越不易吸湿 E 水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比其中任何一个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为低 2. 固体剂型的溶出理论可用 NernstNoyesWhitney 方程描述,Vh CCDSdtdc s )( , 选出叙述正确的答案 A. S 是固体药物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 B. S 是单个固体药物粒子的外部表面积 C. Cs 是时间 t时药物在总体溶液中的浓度 D. Cs 是固体药物的溶解度 E. 药物溶出速率与药物表面积、溶解度以及在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3. 关于筛号的叙述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 中国药典( 1995 版)规定了 19 号筛,筛号越大,孔径越小 B 中国药典( 1995 版)规定,一般制剂应通过 6 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 7 号筛 C 中国药典( 1995 年版)规定,最细粉是指能全部通过 5 号筛,并含能通过 6 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 D 中国药典( 1995 年版)对标准筛的分类是以单位长度的孔数(孔数 /英寸)划分的 E 中国药典( 1995 年版)对标准筛的分类是以筛孔内径( mm)划分的 4. 以下关于混合操作的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 混合大量粉末甲和少量粉末乙,应将部分乙加入全量甲中混合,充分混合后,再追加另一部分乙,并混合 B 要混合比重相差悬殊的两种粉末,应将比重大的粉末先加入,再加入比重小的粉末 C 粗细程度相差悬殊的粉末与颗粒剂是难以混匀的,故不能在乳钵中混合两者 D 如果在混合前过筛,筛选粒径大小相近的粉末混合,则可提高混合效率 E 小剂量药物混合时常加入稀释剂,并需用等量递加法加入 5. 下列关于微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微丸系指直径小于 的各种丸剂,滴丸是其中一种 B 微丸主要是起速效的一种剂型 C 微丸的制备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匾滚丸法和糖衣锅滚动成丸法 D 可根据不同需要制成缓释或控释药物的微丸 E 要想使微丸释药速度减慢,可采用丸外包衣的 方法 6. 调配散剂时,下列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一次剂量为 100mg 的药粉,为称量准确应制成 10 倍散或 100 倍散 B 堆密度不同的药粉混合时,将堆密度大者加入堆密度小者之中研和 C 散剂分剂量包装时,其装量差异限度在 15% 以内的均属合格 D 单剂量散剂因有分散性,称重时需增重 1% E 散剂包装时,对湿度不必特别注意 7. 制备滴丸常选用的非水溶性基质有 A 硬脂酸 B 聚乙二醇 C 甘油明胶 D 单硬脂酸甘油酯 E 硬脂酸钠 8. 制备滴丸常用 的水溶性基质有 A 硬脂酸 B 虫蜡 C 聚乙二醇 D 甘油明胶 E 硬脂酸钠 000、 00...... 5 号共 12 种 、软胶囊和肠溶胶囊 号胶囊的容积比 0 号胶囊大 胶囊的主要材料是海藻酸钠 ,故药物生物利用度一般比片剂高 10. 胶囊剂特点主要为 11. 软胶囊囊壳的主要材料是 12. 有关软胶囊的正确论述为 A. 软胶囊可用滴制法和压制法制成 B. 不能填装对蛋白质有影响的药物 C. 适用于填装油性液体、油性混悬液或固体 D. 填装液体药物时应控制药液 pH 在 — 9 之间 ,宜采用水为冷却液 第五章 栓剂 一、 A型题 1栓剂中的药物的吸收与其塞入直肠的位置有关,其最好位置是 A. 应距肛门 15cm B. 应距肛门 2cm 8cm B. 6cm 10cm 2.不用作栓剂基质的有() A可可豆脂 B 半合成椰油酯 C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D. 羧甲基纤维素钠 E. 聚乙二醇类 (2020年版 )规定栓剂应进行的质量检查项目是 C. 溶出速度和吸收试验 D融变时限和重量差异 4成人肛门栓的重量一般重约: A. 1g C. 3g 5. 栓剂的给药部位主要为: A 口腔和尿道 B 鼻腔和尿道 C 眼结膜和口腔 D直肠和阴道 E 舌下和鼻腔 6. 下列关于优良的栓剂基质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 室温下应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不变形 ,在体温下易软化,融化或溶解 B 油脂性基质的酸价应不大于 ,皂化价应为 188~195,碘价应 为 126~140 C 对粘膜无刺激性 ,无毒性 , 无过敏性 D 性质稳定,不妨碍主药作用 E 适用于热熔法或冷压法制备栓剂 7. 栓剂的置换价是以()为基准来计算的 A 可可豆脂 B 椰油脂 C甘油明胶 D聚乙二醇类 E 吐温- 60 8. 下面关于甘油明胶栓的叙述何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甘油明胶是水溶性基质 B 甘油明胶栓中需加入抑菌剂 C 甘油明胶多用于制备阴道栓 D 甘油明胶可用作制备收敛药鞣酸的栓剂基质 E 通常水:明胶:甘油= 10: 20: 70 9. 下面关于半合成山苍子油酯的叙述 , 哪一项是 错误的 A.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亦称混合脂肪酸酯 B. 系由山苍子油水解、分离得月桂酸再加硬脂酸与甘油酯化而得 C. 有 34型、 36型、 38 型、 40 型等不同规格 D. 本品属于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E. 主要理化性质与聚氧乙烯( 40)单硬脂酸酯类相似 ,哪一种不属于水溶性和亲水性基质 B. 聚氧乙烯 (40)单硬脂酸酯 C. 泊洛沙姆 D. 甘油明胶 E. 聚乙二醇 () A可可豆脂具同质多晶现象 ,β型最稳定 B制备时熔融温度应不低于 38℃ C 加入 2%胆甾醇或%~ 10%羊毛脂可形成 W/O型乳化基质 , 若加入亲水性乳化剂可形成 O/W型乳化基质 D樟脑、水合氯醛、苯酚等可使其熔点下降 E可可豆脂是公认的优良栓剂基质 : A本品在体温下可熔化 B本品吸湿性较强,用前应沾一下水,以防刺痛 C本品能缓缓溶于体液中 D本品不能与银盐、鞣酸,水杨酸等配伍 E 本品不粘膜,制备时可不用润滑剂 A是基质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比 B是主药与基质的容积比 C是主药的重量与同体积 基质的重量比 D是同体积不同药物的重量比 E是相同重量的基质与主药的重量比 ,选用润滑剂的原则是 二、 X型题 1.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 2. 栓剂基质选择的原则是 A. 一般要求迅速释放的全身作用栓剂常选用油脂性基质 B. 脂溶性药物应选择水溶性基质 C. 水溶性 药物应选择脂溶性基质 D. 局部作用栓剂常选择水溶性基质 E. 一般根据药物性质选择与药物溶解性相同的基质 ,有利于药物释放 第六章、第七章 一、 A型题 ,混悬型气雾剂属于()体系。 A一相 B二相 C三相 D四相 E五相 () A气雾剂 B粉针剂 C吸入粉雾剂 D喷雾剂 E ABCD均是 ,除抛射剂本身可作为溶剂外,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作为潜溶剂。 A乙醇 B DMSO C聚乙二醇 4000 D氯仿 E丙酮 ,吸入气雾剂中的微粒最好粒径小到()微米。 A 10~ 25 B 2~ 3 C ~ 5 D 5~ 10 E 50以上 ,常用的潜溶剂有() A丙二醇 B氯仿 C甲苯 D苯 E丙酮 ()个剂量。 A 50~ 60 B 80~ 90 C 50~ 100 D 120~ 200 E至少 500 A气雾剂是指药物和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