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旱半夏产量五措施内容摘要:

提高旱半夏产量五措施 据旱半夏的生长习性,如果在栽培中采取以下五种措施,可大幅提高产量。 期覆膜。 旱半夏一般在 34 月份播种,播前可在室内用温床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 20左右,15 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将种茎置于 2025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处理 15 天,发现芽鞘发白即可。 然后将带有芽头的种茎播种到事先整好的地里,覆上地膜(地膜只要覆盖栽有种茎的行间即可),待苗齐后便可揭去地膜。 时追肥。 旱半夏耐肥不耐旱,喜湿润,怕积水,栽种前应对种植地浇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在幼苗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要及时灌水,雨季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而死苗。 肥料以农家肥为主,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追肥一次,第 1 次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当叶柄下部内侧长出珠芽时,于行间亩施入腐熟人畜粪肥 2000 千克、腐熟饼肥 25 千克;第 2次在 8 月倒苗后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每亩用 20 千克腐熟饼肥、15 千克过磷酸钙、10 千克尿素混合均匀后施入植株蔸下,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蔸。 半夏属耐荫作物,在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产量高。 因此,种植地要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或在幼龄果树行间套种,也可在半夏畦边间种玉米、小麦等高秆作物。 半夏播后 2 个月左右,植株会陆续抽薹开花,消耗养分。 因此,除留种外,要及时分批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到地下块茎,加速块茎生长,有利增产。 半夏遇高温强光会出现自然倒苗现象,并停止生长。 因此,延缓或减少植株倒苗是旱半夏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根据生产经验,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荫蔽和喷灌水的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外,还可以适量喷施 硫酸钠溶液,以抑制植株呼吸作用,从而缩短倒苗期或减少倒苗次数,达到增产目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