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新领袖——贝瑞特专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O 期间,其最大的梦想是: 让英特尔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中心角色。 过去十年里,我们仍在计算机领域里,成为了中 心角色,在未来十年里,我们要在互联网舞台上成为中心角色。 另外英特尔很大,成长起来是一件很困难之事,我希望在我成为 CEO 期间,我们能有 15%~ 20%的增长。 (贝瑞特语) 贝瑞特驱使英特尔在向 Inter 奔跑时,眼里瞄准的关键领域是客户机领域, 这个领域是我们很强的一个领域 ;在服务器领域里, 我们正在获得强项 ;在网络通信里, 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服务领域里, 我们刚刚开始。 英特尔在 Inter 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网络通信及在线服务领域里。 这使他们面临着重重叠叠、大大小 小的竞争对手。 在前方微处理器方面其竞争对手是 AMD 公司;服务器方面,是 Sun 公司;在网络方面,朗讯、 3Com、 Cisco 是其竞争对手,在未来,英特尔还会与 TI 公司进行正面交锋;在服务领域里, IBM将成为其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英特尔把战线拉得很长,然而,他们有那么大的精力和能力吗。 当然有能力和精力,因为我们是在计算机这个平台上走进 Inter 的,英特尔公司不是每件事情都由我们自己来做,我们不仅自己创造 Inter基础架构,还投资其他公司来做这样的工作,我们与很多公司一起合作,而不是孤军奋战。 (贝瑞特语) 首先我们定下一个正确的战略;然后继续发展通信技术、加强内部技术力量,我们已经在研究发展方面投资 30 亿美元;另外我们还对外进行积极的并购。 今年以来,我们几乎每两个月并购一家公司。 在并购上我们已投资了 40 亿~ 50 亿美元;我们同时还对小企业进行股本方面的投资,每年是 10 亿美元。 贝瑞特如果能完成他的梦想,他在英特尔的历史上就可以与前三任掌门人一样,会被后人夸来夸去。 有时我赢有时葛鲁夫赢 葛鲁夫虽然从首席执行官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但贝瑞特在工作上与 葛鲁夫的关系仍异常密切,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战略,比如英特尔向 Inter 进军是贝瑞特与葛鲁夫一起商量出来的。 向 Inter 进军的这个战略是我与葛鲁夫一起做出来的,我们之间的交流很多,在接受完你的采访后,我将与葛鲁夫一起吃晚饭,来讨论有关战略问题,我与他的合作是非常紧密的。 (指 1998 年 10月 14日上午北京时间 9 点半的可视电话采访,对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贝瑞特来说是晚上 6 点。 作者注) 我问: 您最敬佩葛鲁夫哪一点。 啊,他太聪明了。 贝瑞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 我说: 葛 鲁夫的脾气很不好,您是如何容忍他的坏脾气的。 当然,我比他高。 其实,葛鲁夫的魅力在于他很聪明、很尊重那些与他争论的人,只要这些人能拿出有价值的事实来。 我也跟葛鲁夫常常进行一些争论,有时我赢、有时我输。 我继续问: 那您是不是绝对相信葛鲁夫。 他正确的时候是这样。 在谈到贝瑞特与葛鲁夫的相同之处时,英特尔中国区经理简睿杰介绍说: 与葛鲁夫一样,贝瑞特有着过人的精力;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起来非常卖力,工作的时间也都非常长;做起事来同样非常认真;对自己都不大当回事,如坐 在与员工有着一样的格子间里工作,对批评、讨论也都非常公开;都没有自己特别的停车位,如果来得晚,也要和大家一样转来转去找停车的位子。 但是,贝瑞特与葛鲁夫在处理问题上风格却迥然不同,按简睿杰的说法,葛鲁夫处理问题时像一般的匈牙利人那样非常地直截了当,而贝瑞特却有所保留,更加含蓄一些。 另外,葛鲁夫脾气暴躁一些,而贝瑞特却比较随和。 贝瑞特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在下决定之前, 会广泛争取各种意见,善于收集事实与数据,让手下人充分去讨论,而后在事实的基础上再去作决策。 决策完以后,便强有力地去进行 实施。 (简睿杰语) 我做事喜欢从长远考虑,但你的远见往往不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每当这时,我采取的办法就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办法,即,如果有了一些新想法,不被周围人认同的话,他便会对那人说:‘你其实是没有想过,如果你仔细想想我的想法的话,你就会同意我的想法。 ‘用这个办法说服同仁效果很不错。 (贝瑞特语) 贝瑞特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喜欢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