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伦理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提升员工素质,诱导人才进入高科技行业,所以应该落在第一象限──有利而合伦理。 一如前例,我们又碰到伦理两难的问题──是否合乎伦理要看你从那个角度层次看。 如果电子业之间有不挖角的默契,华硕的行为是否就合乎伦理呢。 假定我们分析的单位是同业或企业社群(business munity),那么华硕的挖角行为违背了行规,所以是不伦理的。 但是,从 更高的分析层次看,电子业彼此不挖角可能形成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的联合垄断,并进而影响到劳工的薪资水准,这样的行为是托辣斯行为,并不合伦理。 所以说,当分析单位定在企业社群时,华硕挖角行为可能不合伦理;但分析单位若是整体国民经济时,华硕挖角行为却又是合乎伦理的。 同样地,若是从利的角度分析,很容易判定华硕的做法是对它有利的,但若是从伦理的立场分析,华硕行为则难以判定是否合乎伦理。 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行为合不合伦理并非单纯的非黑即白问题。 3 《中國時報》 1999/5/12報導,針對汞汙泥事件,王永慶覺得台塑實在很冤枉。 4 《中國時報》 20xx/3/3 報導,台塑已在 1999 年十二月將三二只貨櫃汞汙泥運往歐洲處理,另外三 9 造成这种判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分析层次不明、体制不稳定、企业 社群乃至于整个经济社群缺乏共识。 为了文后讨论的方便,我们将称X轴为伦理轴,Y轴为利益轴。 以图一的架构来说,一个行为究竟应该落在第几象限,与利益轴以及伦理轴的位置有关,当利益轴或伦理轴移动位置时,就可能改变一项行为所座落的位置。 而这两个轴的位置则与体制的变迁以及分析的单位有关,本文将针对这种变迁与分析单位,在后面两节分别讨论利益轴与伦理轴的移动的前因后果。 参、利益轴的移动──利润空间的改变 根据图二,利益轴的移动会改变利润空间。 当利益轴向右移动,表示企业利润空间降低;向左移则表示利润空间增加。 当利 益轴移动时,同样的企业行为就有可能从有利转变成不利,当然也有可能从不利转变成有利。 一、从有利有伦到不利有伦(第一象限到第二象限) 伦理 行为X 不利 利 悖伦 A B 图二:企业利润空间的改变 二五只貨櫃的汞汙泥,也將於四月底前運離台灣。 10 不论是基于什么原因,当企业的经营利润降低时,利益轴就会向右移动,企业将被迫采取各种增加利润的措施。 企业原有的某些行为,就有可能从第一象限移动到第二象限,从有利有伦变成不利有伦。 举例来说,企业甲的竞争者把生产基地迁移到大陆,造成本地工人失业,但却因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对企业甲造成威胁。 如果企业甲坚持对本地工人的承诺,不外 移大陆,就是一种不利有伦的行为。 企业甲维持在本地设厂,使用本地工人的行为一如往昔,但是,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个行为从有利转变成为不利。 用图二说明,当利益轴从A的位置移动到B的位置时,行为X则从第一象限落到第二象限,表示该行为从有利转变成不利。 企业的本质既然是逐利的,我们当然可以预期企业的行为会往第一或第四象限移动。 企业可以透过生产力的提升而往第一象限移动,增加其利润;也可能运用些不合伦理的手段维护其利润,也就是移动到第四象限。 二、从 不利有伦到有利有伦(第二象限到第一象限) 在图二,如果利益轴从B移动到A,行为X就从不利有伦转变成有利有伦。 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必须是社会对某种企业行为认同,并进而支持该企业,使得企业增加利润的空间。 例如说,美体小铺 (Body Shop) 坚持某些环保理念,增加产品的成本,本来是属于不利有伦的行为。 但是,当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认同这样的行为,反而更愿意有比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时,美体小铺所坚持的环保理念就从不利有伦改变成有利有伦。 若是发生这样的情形,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企业相互学习,对于整个企业社群而言,企 业伦理与企业利润都因之升高。 这里的关键是消费者的认同与行动。 三、利益轴因何移动及其影响 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发生利益轴的移动,也就是利益空间的改变呢。 基本上这种改变导因于体制环境的改变。 前面两小节所提到大陆设厂问题或消费者认同现象,都可 11 以纳入体制改变的分析中。 体制环境的改变与企业效率或利益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个改变若是影响到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自然会对企业利益发生影响。 例如,在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时,欧美许多消费者抵制那些在南非投资的企业的产品。 企业继续在南非投资的行为虽然合法(主 张 engagement 者认为投资南非更是伦理行为),但利润空间却减少了。 此处提出四个体制改变对企业伦理的影响。 (一)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体制因素,法律规范的改变对于利润轴当然有重要的影响。 劳基法在我国的实施的确造成许多传统产业的人事成本增加,许多企业因而转进大陆或东南亚投资。 美国加州为了促进电动车的发展,以减少汽车的排废气污染,立法规定所有在加州销售汽车的汽车品牌,必须在公元 20xx 年开始,销售一定比例的电动车。 这个比例并且将逐年增加。 这样的规定压缩了汽车业者的利润空间,企业一定要设法提升竞 争力,同时也要加强电动车研发工作,降低电动车的成本,增加电动车的效率。 假定我们把守法当成一项伦理行为,对于汽车公司而言,守法可能使它们从第一象限移到第二象限,但是,透过生产力的提升,汽车公司可以又重回第一象限。 当愈来愈多企业遵守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体制力量愈强,并转变企业的获利空间。 例如,当愈来愈多的企业愿意实施一本账制度,实施一本账制度有助于获利。 在台湾早期,大部分企业都实施两本账制度时,因此,就组织场域内的规范而言,两本账虽然不合法但却合乎伦理。 一本账当然也是符合伦理的行为,但实施一本账制度的公司可 能处利润空间相对较低的不利地位。 由于组织场域的习惯改变,愈来愈多的企业实施一本账制度,企业的利润轴向左移动,一本账制度并不会使企业得到相对较少的利润,于是,一本账制度从不利有伦转变成有利有伦,愈来愈多的企业会跟进采用一本账制度。 12 (二)自由化 自由化的运作方向正好与法律规范相左,主要所指的是政府管制放松,企业竞争趋于激烈,使得许多垄断性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的降低,也连带使得某些企业行为,如不裁员政策,从有利有伦转变成不利有伦。 许多原本具有垄断利润的企业,如公营事业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必须裁员才能生存,其中最知 名的案例应当就是台湾汽车客运公司的裁员历。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伦理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