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洁风波看国际日化巨头的广告危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宝洁公司通过高密度的市场投放、不厌其烦的洗脑式广告,确实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培育了一个自己可以控制 “气候 ”的市场,在一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宝洁就是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制定者。 在中国,宝洁们已经将中国的日化企业逼 到角落 ! 但是,一向聪明的宝洁似乎被过度的顺利冲昏了头脑,在享受用这种利器打开中国市场的快感后,宝洁的决策者们似乎已难以自拔。 他们忘了,真正的市场规则制定者是消费者,游戏规则毕竟是游戏,一旦过了界就会与真正的市场规则促头,游戏也就不好玩了。 自信的宝洁也许没有想到,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购买了 SKII、玉兰油化妆品和沐浴产品的消费者,开始抱怨宝洁的广告言过其实,过分夸大,实际使用效果并没有广告所宣称的那样好。 事实上,只要消费者稍微动用一下理性思维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每个人的肤质不尽相同,使用 效果肯定有快有慢,有好有坏,宝洁凭什么就敢承诺一星期见效呢。 7 天, 14 天,这些具体数字是从何而来、有何依据呢。 还有, “使毛燥的头发比以前顺滑了 70%”,这个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呢。 数字固然可以使消费者 “看得见,摸得到 ”,但稍有不慎,承诺的事情到期兑现不了小辫子也容易抓得到。 如果真有消费者非要与宝洁较真,官司肯定是难免的。 宝洁广告的数字游戏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宝洁广告对于消费者,缺乏发自内心的真诚态度。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在以如此强硬、直白的广告换取消费者信任的同时,宝洁已经过度地透支消费信任、过快地挤压市场储备、挑 起竞争对手的反感,这些都为这场以信誉坍塌为开端的 “寒流 ”埋下了隐患。 说白了,宝洁们还是没有学懂中国人亘古不变的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 事实上,这一年来宝洁已经陆续惹上是非: 20xx 年 9 月,北京消费者杨连弟以 “高露洁 ”、 “田七 ”、 “洗必太 ”、“佳洁士 ”药物牙膏在包装上所作药物疗效说明属欺骗和误导为由,将上述四种品牌的牙膏生产厂家诉上法庭。 20xx 年 10 月,当看到佳洁士在产品宣传单和网站上的上述宣传后, “高露洁 ”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用对比广告贬低竞争对手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 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20xx 年 3 月 7 日,江西消费者吕萍以相信 SKII“连续使用 28 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 47%”的广告,结果使用后却出现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们相信,这些事件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 20xx 年,宝洁在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 起诉宝洁:是美丽的谎言还是善意的欺骗。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无论是宝洁以前的宣传,还是这次被江西消费者起诉的广告承诺,最关键的事实是宝洁产品中承诺的效果兑现不了,被人抓住了小辫子 ! 试想 “使用 4 周后,肌肤年轻 12 年,细纹减少 47%”,这样明确的效果对于任何一个年逾中年的女性来说,都是致命的吸引 !更何况还有刘嘉玲、琦琦这样的 “明星证言、效果对比 ”!当然,胃口吊得越高,失望就会越大,失望后的愤怒也越强。 有一句话说得好:千万别让女人愤怒。 遗憾的是,理应精通危机公关的宝洁给出的说法却让人更加生疑。 近日,宝洁发言人裴逸群向本报记者透露了 “使用 4 周后,肌肤年轻 12 年,细纹减少 47%“的实验秘密:宝洁所用实验仪器为日本研制的 BIS 肌肤测龄仪。 SKII 紧肤抗皱精华乳在日本经消费者使用,后经仪器收集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