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繁殖内容摘要:

天麻的繁殖 、无性繁殖1栽培时期。 一般冬栽于 11 月进行,春栽于 3 月进行,以冬栽为好。 2种麻选择。 以白麻和米麻为好,每个重量 5 克最佳。 挑选无病斑、无创伤、无冻害、无腐烂、体形呈纺锤形、芽眼明显的作种麻。 有的也用箭麻作种麻,但要去掉顶芽。 3种麻用量。 要以种麻的大小和一窝菌材数量的多少而定。 一般每窝用 9 根菌材的,一根菌材放种麻 5 个,重量 50 克,每窝下种量以500 克左右为宜。 4栽培方法。 目前在大面积生产中主要有下列 5 种方法。 菌材伴栽法。 挖40 厘米的深坑,将已培育好的菌棒放在坑底,间距 5 厘米。 每根菌棒并行摆上种麻,菌棒的两端也放种麻,种麻要紧靠菌棒。 米麻撒播在菌棒两侧。 栽完一层,填土 3 厘米米,以看不见底层菌材为宜。 再用上述方法栽第 2 层,最后盖土厚 10 厘米米,略微高出地面。 菌材加新菌棒栽培法。 一般用 10 根菌棒,底层放 5 根培育好的菌棒,再间隔放入未培菌的 5 根新材。 种麻放在培育好的菌材两侧,按菌材伴栽法进行栽种。 菌床栽培法。 栽培时挖开培育好的菌床,取出上层 5 根菌材。 下层菌材不动,按菌材伴栽法栽入种麻,填土 3 厘米米。 再用上层 5 根菌材栽种第 2 层,然后盖土 10 厘米米。 这种方法接菌率高,成活快,产量高。 也可把培育好的菌床在栽时扒开,取出 5 根菌材,加入 5 根新材,重新栽一窝,再用取出的 5 根菌材,加 5 根新材,另栽一窝。 作畦栽培法。 在山区林间或林缘坡地作畦,两畦间留 30 厘米的作业道。 挖松畦底土壤,以利渗水。 菌材平放,间隔 5 厘米米,边摆边加腐殖质土,按菌床栽培法栽种,可栽一至两层。 箱栽法。 采用箱栽法不受场地和土质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闲散空地、庭院和室内等条件。 这种方法既易于控制温度和湿度,又省工省料,方法简便。 培养箱的大小要求不严格,一般长 60 厘米、宽 45 厘米、高 30 厘米即可。 通常栽培土多用阔叶树锯末、细砂和腐殖土混合配成,比例为 1:1:1。 但锯末不得太多,否则易发酵增温而使天麻和蜜环菌受害。 方法:一般每箱用 4 根菌材,栽种麻 250 克。 北方冬季时可将箱移入室内,春暖后再移放室外;南方夏季则应移搬到室内,并要适当洒水,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二、有性繁殖天麻进行有性繁殖,不仅能防止长期无性繁殖种质退化,而且可以扩大种源,提高产量。 天麻种子极小,构造简单,由胚和单层细胞的种皮组成,无胚乳,胚不到 10 叶细胞,因而发芽率极低。 一般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萌发,即使有极少数的种子得以萌发,也难以与蜜环菌建立营养关系,成活率甚低。 因此,进行人工栽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1培育菌床。 于 3 月选择质量好的菌材作原材料,按培育菌床的方法进行培育。 2种麻选择。 选择顶芽饱满,个体新鲜、健壮、无伤、无病虫害、重量 250 克左右的箭麻作种麻。 3种麻栽培。 冬栽、春栽均可。 栽培时适当放几排菌材,种麻平放,顶芽向上,间距 15 厘米米。 一般冬栽为简易温室栽培。 选择背风向阳地方,搭设温室要东西走向,北高南低,顶盖塑料薄膜,两边留有通风口。 温室内铺厚 20厘米左右的沙壤土,保持适宜的含水量。 于冬季随采收箭麻随栽种。 般低温约 40 天,而后逐步升至 5815生育期保持在 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4 月即可出薹、开花。 春栽在室外栽培,4 月结合采挖进行栽种,适宜在林下或背风向阳的沙壤土上栽培,上覆 5 厘米腐殖质土。 出苗后要搭架固定,防止倒伏。 搭棚遮阳,天旱时要注意浇水。 4人工授粉。 天麻主要靠滑胸泥蜂属的小土蜂传粉,而自然界小土蜂较少,授粉率甚低。 因此,庭院或室内栽培必须进行人工授粉。 一般在花开后次日上午10 时左右进行,其方法是左手固定花托,右手持小镊子轻轻深入花颈,用镊子把药帽取下,同花粉块一起夹到另一株花底部有黏液的柱头上,轻轻按下,使花粉紧密与黏液结合。 进行人工授粉时要注意不能刺破子房。 天麻为无限花序,基部花与顶端花开放时间约差 10 天。 在人工授粉时可分期进行,并要做好标志,以免遗漏。 5果实收获。 一般于 6 月下旬种子相继成熟。 应每天进行检查,于果实裂缝时采收,要分期分批收获,收后将果实用纸包好,放在阴凉干燥处 2 天,然后抖出种子,即可播种。 6播种方法。 一般多采用树叶菌床进行栽培,于 3 月挖开培育的菌床,铺 3 厘米米厚的沙壤土或腐殖土,然后摆 1 层蜜环菌长势最好的菌棒,再铺 1 层树叶,轻轻压平,用 120 目箩底做成的小筒播种器播种,播后再铺 1层树叶,其上再播第 2 层种子,覆土 3 厘米米,盖 1 层树叶,放上菌棒,最后覆土 10 厘米米。 每窝放 10 根菌材,播蒴果 5 个,约有种子20 万粒粒。 也有的采取单层播种方法,播种时留下菌床底层菌棒不动,加铺,薄层潮树叶后进行播种,放回上层菌棒,覆土至与地面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