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集团企业标准-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得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3. 3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 3. 3. 1 总则 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是所有 HSE 要素的基础。 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3. 3. 2 风险评价 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定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 程序见图 2。 3. 3. 2. 1 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评价对象确定后,直属企业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预评价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3. 3. 2. 2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a)直属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危害和影响的全过程。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 用过程中的缺陷; —— 设备失效; ——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 违反生产操作规程; —— 违反安全规程; ——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 HSE 管理体系要求。 4)在敏感地区水域活动作业因物料泄漏导致重大污染的事故。 5)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6)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明确评价对象。 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评价危害和影响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建立详细 目标和量化指标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报告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图 2 风险评价程序 b)公司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c)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顺序。 3. 3. 2. 3 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a)判别准则表述了与公司或设施有关的目标,对危害及其影响的判断可以依据该准则。 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标准等。 b)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直属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 若达不 到运行判别准则要求,则应强化风险削减措施。 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或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 3. 3. 2. 4 评价危害和影响 a)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考虑对下列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人; 2)环境; 3)财产。 b)风险评价: 1)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2)强调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影响和风险; 3)考虑来自与风险区直接有关的人员的意见; 4)由具有资格的、有能力的人员来实施; 5)定期进行。 c)健康与安全的风险和影响评价应考虑到: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与撞击; 3)溺水、窒息与触电; 4)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中; 5)人机工程因素; 6)有害物料的泄漏。 3. 3. 2. 5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a)直属企业应将已确定的 HSE 的显著危害和影响形成文件,说明削减措施。 b)直属企业应记录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服务的 HSE 方面的法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 3. 3. 2. 6 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a)直属企 业应建立适当、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 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b)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直属企业应制定有关 HSE 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在生产活动中应是具体可行的。 公司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3. 3. 2. 7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直属企业应采取措施来削减风险及其影响。 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 3. 3. 2. 8 风险评价报告 直属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 3. 3. 2. 9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a)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b)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分析、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采取必要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 3. 3 环境因素评价 直属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企 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3. 3. 3. 1 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a)生产工艺; b)维修保养 c)检验、分析、检测设施; d)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 e)设备更新; f)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等; g)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 3. 3. 3. 2 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发生变更; c)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3. 3. 3. 3 判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b)环境影响的范围; c)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 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e)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3. 3. 3. 4 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 直属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 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 HSE 管理方针与目标。 3. 3. 3. 5 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案 直属企业应制定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表。 3. 3. 4 隐患治理 3. 3. 4. 1 隐患评估 a)自评:直属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其内容包括: 1)评估报告; 2)评审意见; 3)技术结论; 4)隐患治理方案; 5)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6)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b)复查:直属企业 HSE 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年度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年度综合计划。 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需经 HSE 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 HSE 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 c)公司的 HSE 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评估报告,提出评估结论。 3. 3. 4. 2 隐患治理 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亲自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3, 4 承包商 和供应商管理 . l 总则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公司的 HSE 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 HSE 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公司的 HSE 管理规定和要求。 承包商管理 资格预审 (预认证 ) a)制定预认证计划; b)建立公司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