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66,857 6 澳大利亚 606,011 德国 816,184 7 阿联酋 515,380 俄罗斯联邦 791,061 8 俄罗斯联邦 499,225 澳大利亚 536,990 9 新加坡 473,820 英国 519,196 10 沙特阿拉伯 357,790 意大利 486,500 11 德国 350,056 加拿大 450,884 12 澳门 312,867 法国 419,723 13 英国 263,480 新加坡 402,514 14 加拿大 255,543 荷兰 274,489 15 哈萨克斯坦 208,641 哈萨克斯坦 269,280 16 意大利 204,525 阿联酋 266,982 17 法国 199,360 西班牙 254,184 18 智利 179,332 澳门 237,426 19 台湾省 159,953 沙特阿拉伯 216,674 20 西班牙 144,606 智利 182,193 21 南 非 131,159 瑞士 171,182 22 瑞士 129,327 南非 170,973 23 马来西亚 126,549 比利时 170,832 24 荷兰 118,557 丹麦 149,230 25 比利时 103,130 台湾省 114,328 26 新西兰 98,795 瑞典 110,103 27 丹麦 90,299 马来西亚 99,838 28 乌克兰 84,582 新西兰 78,175 29 瑞典 77,292 乌克兰 64,410 30 罗马尼亚 73,310 巴西 51,881 31 巴基斯坦 69,662 罗马尼亚 43,334 32 越南 61,003 芬兰 39,120 33 菲律宾 59,073 菲律宾 37,418 34 泰国 28,657 越南 36,253 35 印度尼西亚 28,393 奥地利 32,600 36 巴西 26,566 巴基斯坦 31,745 37 芬兰 19,094 土耳其 20,299 38 奥地利 9,615 印度尼西亚 12,444 39 缅甸 8,174 伊朗 8,855 40 土耳其 6,850 缅甸 5,015 41 伊朗 5,319 泰国 4,718 42 印度 3,764 阿根廷 3,832 43 朝鲜 3,666 印度 2,367 44 阿根廷 1,897 朝鲜 1,856 三、我国 纺织服装业现状 (一 ) 企业篇 1.服装大国而不是强国 “ 大 ” 是指量大。 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 中国纤维加工总量 1000 万吨以上,占世界的 1/4。 中国服装、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 截至 20xx 年,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量已连续 9年名列世界第一。 “ 不强 ” 是指整体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高附加值产品占的比重小。 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法国和意大利的 1/4。 20xx年美国公布的服 装进口数字表示:来自欧洲的服装为 美元 /平方米,来自日本的为 美元 /平方米,来自中国的为 /平方米,世界平均值是 /平方米。 2.品牌缺乏 名实不 “ 对称 ” ,在服装纺织品上充分表现了中国是一个 “ 制造大国 ” ,同时又是一个“ 品牌小国 ” 的矛盾。 缺少知名品牌是一大弱点。 国内市场上品牌的集中度不够,更缺少世界知名品牌。 虽然我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已经占到 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降到 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 50%,大多数还是给外国品牌做加工。 没有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是 中国服装大而弱的关键所在。 一些传统老品牌的逐渐萎缩和消亡,新民族品牌诞生的艰难缓慢,使得相当多的中国产品只能挂着别人的牌子出口,企业只是替人家做“洋打工”。 长此以往,企业就会失去对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更加受制于人。 分析缺乏品牌的原因:一是忽视品牌。 重产品、轻品牌,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是我国服装企业的普遍做法。 二是质量不稳。 许多企业难以做到产品质量、服务一贯制。 而始终如一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最基本的要素。 三是缺乏创新。 我国服装企业在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质量档次提升、创新能力提高 等方面相当滞后,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四是保护不力。 国家缺乏有力的品牌法律保护体系和严格的保障实施措施,地方政府对本地制假、售假企业不闻不问。 在假货泛滥的地方,真正的品牌很难产生和成长。 不少企业注重出口,但是忽略商标注册,结果许多好产品在国外被抢注,有苦难言。 3.企业集中度低,地区集中度高 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 以涤纶企业的规模为例,西欧是我国的 ,美国是 12倍,日本是 13倍,韩国是 30倍,台湾是 35倍。 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 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 纺织服装市场分布集中。 在 247 个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中,华东地区有 119个,占 48. 2%;中南地区有 70 个,占 28. 3%。 20xx 年上半年,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成交额为 1200. 5亿元,华东地区成交额为 760亿元,占 63. 3%;中南地区为 205. 6亿元,占 17. 1%。 服装企业集中。 服装业近 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产业集聚地。 近几年,服装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企业战略逐步向全方位的集聚地战略演变,我国服装业分布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集聚。 根据中国服装 协会对各地区的调查,全国现有 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服装产业集聚地区的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初步推算,我国服装业有近 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服装产业聚集地。 20xx年 12月纺织服装制造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 排序 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 累计资产总计(千元) 累计利润总额(千元) 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1 3592820 2053550 491790 3436 2 3149930 2876830 120820 8230 3 2388008 1627295 147028 4088 4 2216580 1758300 78030 10507 5 1936373 1647465 231253 15546 6 1850133 5723572 324403 13635 7 1722894 1506113 17816 13926 8 1279240 2217930 165190 120xx 9 1053720 1246170 53590 5671 10 1035527 682381 98533 2185 ,竞争进一步加剧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导,社会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大都带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视性。 一些新增生产能力都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如羽绒服、男装中的西服、衬衫等产品上。 男装生产渐成格局,知名品牌求 系列化 、 层次化 趋势明显,在扩大规模效益、经销策略和营销方式上大动脑筋,但鲜有企业花大力气在深入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服装板型设计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下真功夫。 其实这些都是动摇企业发展根基,妨碍企业和产品提高附加值、持续扩大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才会出现一方面服装供量过剩、价格猛跌,另一方面消费者仍有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服装的局面。 这也是我国服装产品难敌进口品牌的原因所在。 服装业正面临新一次洗牌。 发展快,倒闭多,新企业多,计划经济年代行业好企业就好,而现在不同,行业好并不意味所有的企业都好,很多品牌转眼就不见了,企业就更是如此。 过去,国有、外资、民营三大块,现在国有越来越少,改制的越来越多。 7月 18 日,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 166家国企,除了上市和倒闭的外, 104 家企业要进行重组,包括雪莲、铜牛、大华、北衬等 企业。 外资过去是补偿贸易、投资、合资,现在开始本土化了。 民营也在发生变化。 服装市场竞争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不进则退,竞争和淘汰也同样会波及大型企业。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全国每年都有许多新生的优势企业,也时时有优势企业显现颓势。 从 1998年到 20xx年五年中,中国服装行业的百强企业 中有 20%已经风光不再。 原料价格居高不下 一是生产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自 20xx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涨 %,棉纱、棉布价格分别上涨 %和 %。 据国 际棉花咨询委员会 20xx年 1月的月报表:直到 20xx年,世界棉花产量仍将持续减产,棉花价格上扬已成定局;生产经营成本增加,随着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产品升级换代、管理费用增加,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最近几年一直以 10%的速度递增,企业利润增幅锐减。 服装的设计能力比较弱,纺织品面料缺少新品种,没有领导时尚和潮流的能力,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 有的机构为各国的设计能力打分,中国 ,日本 ,台湾地区 ,韩国、美国 ,泰国、印尼。 国内高档服装的 设计、板型和面料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和模仿国外的技术。 精细营销造就销售新动力前些年,服装进入市场,不少企业简单用广告宣传,依靠模仿和跟进的能力很快获得了成功。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服装业竞争的形态,消费市场的提升对服装产品个性化的要求提高,产品生命周期极短,因而激发了企业主动创新的意识,大部分企业加强了自主创新的力度,以保持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 行业自主增长因素增加 20xx年服装企业普遍感到服装生意越来越难做, 难 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减利因素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市场对 于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差异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感到茫然;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需要持续的创新能力;生产加工机制向品牌经营机制转变,短期内难见效益;国内缺少原创品牌发展的氛围 „„ 因此,业内一批实力较强的服装企业,纷纷采取投资和经营多元化战略。 这些企业依靠服装产品品牌扩张,服装品牌借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延伸到其他品牌。 目前,服装行业的投资主体是以民营和外资为主,新一轮国际服装制造业的转移,大量外资企业在与中国服装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行业内企业已完全成为独立自主的竞争主体。 ,轻视软件;注重外功 ,忽视内功 对于许多服装企业来说,投入大量资金对企业和产品形象进行策划和宣传,引进先进服装生产设备和电脑系统,都已不成问题,但声势浩大的外表后面到底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内容,如先进设备的利用率有多高、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企业的发展后劲如何等,企业家心里难有一本明白帐,这直接影响到每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少服装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引进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但根据我们调查,这些系统在服装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 CAD/CAM的应用普及率以及企业 Inter 的上网率已达到 80%以上,而我国服装企业由于领导者对将高新技术的应用缺乏主动性,对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推动企业进步缺乏自觉性;企业内部缺乏掌握服装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实际操作与维护的能力;对服装企业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认识、扶持和投资力度不够;行业管理组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够,„„。 因此,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发展均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的服装生产和贸易水平还相差很远,更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建知识型企业成 为企业家的共识我国服装业能够一直保持位居世界服装生产出口第一的位置,最终应归结到行业始终把发展的基点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企业全面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电脑控制自动化缝纫技术、机电液气一体化设备 „„ 在我国服装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已基本实现。 服装行业已将科学技术贯穿服装产品全过程,高新纺织纤维与面料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广泛应用。 我国服装行业复合型人才缺乏。 缺乏能够进行品牌运作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的营销、管理人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外贸人才,特别缺乏的是能够把握市场的设计人才。 服装 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人才问题是关键。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和完善及一批有着较高学历背景,独到、卓越战略眼光的新人加入,服装行业的竞争方式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和不断升级,企业领导普遍感到了压力。 企业迫切需要创业人、经理人、技术人和财富人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人才,需要掌握 WTO 的规则和市场发展规律。 因此,行业内的大企业多方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和借鉴国际服装企业高精尖的管理方法、先进技术、操作技能等 ,培养造就知识型的职工队伍。 (二)国内市场篇。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阿佩克思APEX-中国联通成都互联网市场消费形态研究报告-广告培训 成都互联网市场消费形态研究报告委托单位: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设计单位:成都阿佩克思市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报告时间: 2001年 2月 26日报告主题研究介绍技术报告综合分析(一)家庭用户部分(二)单位用户部分主要发现及建议研究介绍据新生代 2000年 都市 1999年家庭上网的比例为 2000年达到了 远高于西部其他城市
7 会员注册 关于俱乐部新闻及活动 休闲娱乐场所 商家加盟 以上栏目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相对固定,可采用静态网页 +数据库系统进行设计。 其中 某电信公司 图片展是以图片形式收藏与展示 某电信公司 的发展历程,同时便于客户随时了解 某电信公司 的现状及新业务进度。 应用功能模块:图片展系统 √ 可以进行图片的分类管理 √ 上传内容 除图片外,还可以包括图片说明,拍摄者,上传时间 √
城市 菜蔬类 水果 配菜 生鲜合计 北京 上海 广州 重庆 武汉 西安 沈阳 尽管现阶段超市经营生鲜的比率还较低,但它们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示。 特别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鲜质量关注度正在上升,对价格敏感性逐渐下降。 根据我们对北京市居民蔬菜消费的调查结果表明(图 1),在买菜时,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对菜的质量关注越高,而对价格的敏感性越低。 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 1000元时
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 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
盲文期刊。 5.经批准在内蒙古、广西、 西藏 、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内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 图书、报纸和期刊 : 《半月谈》和《半月谈内部版》;新华通讯社的刊号为 CN111363/D、 CN114165/D、CN114166/D、 CN114164/D、 CN114139/D和 CN114140/D的期刊;法制日报》;《检察日报》; 《人民法院报》;《中国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
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固定电话运营商由于电信技术发展,异质竞争加剧,业务分流,仅依靠固定电话业务已很难保障收入的持续增加。 据统计, 20xx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增长超过了 50%,但业务收入增长却不足 20%。 这表明,移动通信发展已出现大量低端用户 ,单机话务量下降,收入增长率已大大低于业务增长率。 显然,不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都会发展到饱和阶段,相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