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署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审计事项。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管理职责 章 节 号 5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4 / 8 19 g)行政事业审计处 根据审计署安排,负责对中央部门和单位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承办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h)经贸审计处 根据审 计署安排,负责对财政财务关系隶属中央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授权派出审计局审计的除外)或专项审计调查。 负责和承担上述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承办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i)农业与社会保障审计处 根据审计署安排,负责对国家水利、国土资源、农林、环境保护、扶贫等项目进行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承办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j)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 根据审计署安排,负责对国家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的预算和决算,以及财政财务关系隶属中央的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承 办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k)计算机审计处 负责本办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与指导管理。 负责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网络建设与管理。 承担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咨询培训。 承担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采购、管理、维护和电子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及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技术支持。 完成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l)人事教育处 负责研究制定本办人事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机关公务员的录用、调配、考核、任免、晋升、奖惩、职位分类、培训、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管理工作和直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负责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 负责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 负责机关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 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和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负责全办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以及机关先进集体表彰和个人嘉奖。 负责办党组会议会务工作。 完成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m)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工作和统战工作。 负责全办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机关文化建设。 负责民主生活会、党组中心组学习的会务和组织工作。 完成省直工委和办党组 交办的其他工作。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管理职责 章 节 号 5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5 / 8 20 n)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拟定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 负责本办房产、基建、物资采购与保管(计算机及外设除外)等工作。 负责对本办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并依法取得经营收入。 负责人防战备、保卫、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负责本办文印管理、物业管理、住房改革相关事宜、办公环境 秩序、车辆、卫生、绿化、食堂、客房等后勤服务管理工作。 按照分工负责本办接待的具体工作。 负责与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沟通联络并承办交办事项。 完成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组织结构图》、《审计署成都特派办机关工作人员任职要求及岗位职责》,编制《审计署成都特派办主要工作过程流程图》,明确规定各处室和中心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管理者代表 本办最高管理者指定任承彝副特派员为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a)全面负责本办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主持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需要,并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工作; c)确保提高本办全体员工质量意识,满足顾客要求; d)行使质量否决权和质量奖惩权; e)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 f)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要求。 内部沟通 本办通过制订并保持《内部沟通管理程序》,以确保各处室、中心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进行沟通。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管理职责 章 节 号 5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6/8 21 管理评审 总则 a)本办制定并根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由最高管理者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b)管理评审的内容: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管理评审的程序:由最高管理者主持,一般每年举行一次(间隔期不超过 12 个月),管理者代表及其他办领导协助,办公室组织,按照各职能处室的职责分别进行。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如发生重大不符合事项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 变化时,可适当增加评审的次数。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参与人依据准备好的信息资料逐项评审,对每一项评审内容提出意见和评价,对不适宜的内容提出改进方案。 评审输入 每年举行管理评审时,由办公室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各处室、中心提供书面评审材料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审计署、社会公众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反馈; c)质量管理的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d)预防与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等。 评审输出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管理职责 章 节 号 5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7 / 8 22 管理评审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或指定人员负责将评审结论形成书面的《管理评审报告》,其内容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的改进; c)资源需求。 办公室根据《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记录管理评审的结果,并对改进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 支持文件 《管理评审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内部沟通管理程序》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管理职责 章 节 号 5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8 / 8 23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资源管理 章 节 号 6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1 / 3 6 资源管理 资源提供 本办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明确各岗位人员培训和教育的控制要求,以确保向各岗位调配合适的人员;明确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以确保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能满足开展审计业务和行政管理的需要。 办领导根据机关实际情况,确定资源的配置,并结合管理评审对资源的需求进行评审。 人力资源 总则 办领导负责识别和配备人力资源,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 行评审。 人事教育处负责归口人员的调配、教育、培训及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能力、意识和培训 本办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控制以下过程: a)确定从事审计业务和行政管理中所涉及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 b)采取培训或其他措施,提高人员素质以满足岗位需要; c)对培训时间、方式、内容进行策划; d)定期评价培训或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e)确保全体员工意识到本岗位工作与全局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应如何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做贡献; f)建立激励和创新机制,鼓励所有工作人员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质量方针 、目标,献计献策,争做贡献; g)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 以上过程由人事教育处负责策划和管理、组织实施,各处室、中心配合完成。 24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资源管理 章 节 号 6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2 / 3 基础设施 a)基础设施控制的范围包括: (1)工作场所和相应的辅助设施;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办公设备; (3)车辆、房屋等固定资产; (4)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支持性服务的设施。 b)最高管理者负责核准各处室、中心基础设施配置。 计算机审计处按照 《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管理控制程序》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系统运行管理及技术支持服务。 机关中心负责全办其他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 各处室、中心配合计算机审计处、服务中心对其所使用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控制。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指本办员工工作条件的组合,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 质量管体系应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 各处室、中心、审计组应识别工作 环境因素,为本单位创造一个团结协作、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机关党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审和监控。 办公室负责营造并达到机关保密环境要求。 人事教育处负责对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进行管理。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文化、党风廉政建设。 服务中心负责对工作环境中物的因素进行管理。 审计组长负责审计现场环境管理与控制。 支持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管理控制程序》 《机关文化建设意见》 《审计现场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机关采购管理的暂行办法》 《物资管理暂行办法》 25 《计算机设备管理的暂行办法》 《办公区管理 办法》 《物业管理暂行办法》 《机关车辆管理暂行办法》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审计业务业务及行政管理事务的实现 章 节 号 6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3 / 3 26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的实现 章 节 号 7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1 / 8 7 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的实现 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的实现,是指实现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所要求的一组有序的过程和子过程。 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的策划 职能部门 本办制定《审计项目任务分配协调暂行办法》,由办公室组织,法制处、人事教育处参与,对本办全年的审计项目进行策划,并向各审计业务处分配审计任务。 各审计业务处 或者本办指定的审计组负责在审计实施前组织对审计过程进行策划,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等策划文件。 策划文件为业务实现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按照审计方案的审批程序处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策划的依据和内容: 各业务处或审计组按照《审前调查及审计实施方案控制程序》进行过程的策划,策划中包含以下方面的适用内容: a)审计业务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建立的过程和文件,以及所需提供的资源; c)审计业务控制、复核及确认的准则,即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d)对实现审计业务过程及其满 足要求提供证据所必要的质量记录。 上述策划内容将以审计实施方案等文件形式反映并予以实施。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各相关处室、中心对顾客提出的或潜在的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有关要求,进行识别和确定,并进行评审和沟通。 与审计业务有关要求的确定 27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审计业务及行政管理的实现 章 节 号 7 版本 /修改次 A / 0 页 次 2 / 8 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包括: a) 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的要求,包括本办按规定应为审计署、社会公众和被审计单 位服务的任何事项; b)审计署对审计业务和行政管理的要求,包括有关时间性、准确性及支持性服务的要求; c)顾客未明确提出的潜在要求。 对顾客的要求,由相关处室负责识别,并交由分管办领导确认。 审计署的要求主要包括: a)审计署对本办的工作要求; b)审计署各部门对本办各对口部门的工作要求。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 评审: 各处室 负责对已识别的任务要求,连同已确定的附加要求(如法律、法规的要求、行政管理的要求等)实施评审。 评审应在执行工作任务 (如实施审计)之前进行。 评审 的结果由责任处室负责记 录。 对顾客要求的评审应确保以下内容: a)任务要求得到明确规定; b)在没有以书面形式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c)本办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当业务要求发生变更时,本办应确保各部门得到相关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与顾客的沟通 本办主要通过各类行政公文(如请示、报告、函等)、各类业务公文(如审计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信息简报、统计报表、工作总结、专业工作动态、专业协调会、当面汇报、电话与电传请示汇报等方式与审计署进行沟通。 28 审计署通过各类行政公文(如命令、决定、通报、批复、通知等)、各类业务公文、会议、电话(电传)指示、答复、考察调研等方式与本办进行沟通。 本办通过受理或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按照审计署要求公告审计结果、发布新闻等方式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 本办通过各类审计业务文书(如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听证告知书等)、进点审计见面会、审计现场结束交换审计意见会、审计报 告书面征求意见稿、审计组公示、审计回访、跟踪审计、座谈会、电话与口头交流等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 设计和开发 本条款予以删减,理由详见本手册 条。中国审计署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