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内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有关注中国企业的人都来关注这本书。 20年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几百家变成几家,活下来的只能是英雄。 我所记录所讲述的,无非是英雄所以英雄的一段故事。 中兴就像一片谷地,经历了 20 年的河流冲刷,已经变成了百倍于最初规模的河流和湖泊。 我知道,有“中兴”这块金字招牌开道,这本书本身就已经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 我希望把一本商业书做成一件严肃的事情,无非是不想辜负这么多年来给予我许多无私帮助的人。 我要真诚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使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投入采访和创作。 我要真诚感谢 5 年来先后接受访谈的 800 多位人士,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这本书不可能完成。 我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尹生先生,在 20xx 年的最后几个月我们聚到一起,蜗居在深圳夜以继日码字,我们的身体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好起来。 这本书的出版几经波折,一度养在深闺无人识。 但我坚信这会是一本赢得读者认同的好书。 在北京寒冷的冬天,我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个人奔走于北京的东西南北,前后接触了 10 多家出版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臧云鹏先生一见如故,当即 敲定委托出版计划。 正是臧云鹏先生和本书责任编辑位灵芝小姐在短时间内付出的巨大努力,使得这本书能够这么快出版。 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图书出版业职业经理人值得敬佩的敬业精神。 中兴一直以来是强调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 需要在此郑重声明的是,这不是一本关于中兴历史的书,只是对中兴历史进程提供一个个人视角。 本书涉及到对一些具体人和事件的评述,仅代表我本人的观点。 尽管我始终努力尊重事实(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最值得读者关注之处),但各种因素的影响,事实难免会有出入,我更希望读者把本书当作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来阅读。 “文责 自负”是一个书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如果因为我的不恰当的评述,伤害到相关当事人,我真诚希望得到你们的谅解。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亲人,亲情的力量给了我一直坚持奋斗的理由。 参加工作 17 年来,我始终坚信,只要倍加勤奋,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机会。 虽然历经坎坷,但我努力以诚实的劳动来表达我对生活真诚的热爱。 我相信,这本书也是我的亲人希望得到的最好回报。 米 周 20xx 年 1 月 18 日于北京 第二卷 思科新对手 第 1 章“冬天”里的春天 钱伯斯与“ ZTE 20xx 年 9 月 10 日,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 (以下简称“思科” ),与华为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和解之后,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花旗美邦技术会议上, 其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先生,这位过去一直鲜逢对手、甚至有些“目空一切”的“互联网福音传播者”,对思科未来5 年的竞争状况进行了一番重新审视: 随着亚洲国家技术开发力度的增加,思科在今后 5 年内的 12 个主要竞争对手将有一半来自亚洲。 其中中国的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凭借政府支持和较低的人力成本,已经在不断抢夺着思科未来的市场,甚至已经将高端路由器卖到了美 20xx 年春天,思科以 5310 亿美元市值跃居全球最值钱公司的宝座时,“ ZTE”(中兴通讯英文名称的缩写)还只是一家钱伯斯很少听说的、年销售额不到百亿人民币的小公司,但是现在钱伯斯知道,他必须花一些时间来熟悉这个以前 毫无疑问,“ ZTE”在钱伯斯的 12 个全球对手、 6 个亚洲对手的排序中,占据着越来越靠前的位置。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中兴的战略思想与思科极为相似,即决不搞技术崇拜。 正如钱伯斯的名言:技术终将被市场击败。 不像任正非常常押注于先进的 技术,不惜倾全力“豪赌” 3G,侯为贵的目光则一刻不停地专注在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点上。 后面将要讲到的“小灵通”、 CDMA 在华为和中兴之间的逆转,就是明证。 二、中兴进入 20xx 年后,特别是在整个行业进入低谷时期,保持着非常稳健的增长,与华为的大起大落形成强烈反差。 许多人也许对这一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这正是深刻理解中兴战略思想的切入点。 在高风险的技术之都 —— 硅谷,钱伯斯始终将“稳健为王”当作永续经营的格言。 遗憾的是,思科在 20xx 20xx 年 4 月,美国纳斯达克股突然暴跌,在此后短短数月内,从 5000 点以上狂泻至 20xx 点左右,以此为起点,全球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业开始进入冬天。 此时,通信业的寒流还没有蔓延到中国。 有人预言,中国市场将会是“ 一枝独秀”。 但是这一预言仅仅保持了不到 1 20xx 年上半年,中国通信产业以改革、重组为动力,加快网络建设、改善服务质量,经历了 1999 年的短暂调整之后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至 6 月底,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 到处 20xx 年,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开始了从未有过的扩张步伐:一方面强制性地抽调优秀员工去开辟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大规模招聘,向高端路由器和 3G 领域发起进攻。 从 20xx 年 10 月份开始,在短短的时间内,华为向全国 10000 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发放了接收函。 当年华为完成了 220 亿元的销售额,增幅为 %。 20xx 年也被中兴列为“速度年”。 根据当年中报,中兴 20xx 年 1— 6 月主营业务收入比 1999 年同 期增长了 %。 消息灵通的基金似乎也嗅到了其中的味道, 20xx 年后,便大举建仓中兴通讯,到年底时,持有基金增加到 7 家,它们共计持有中兴通讯 17%的流通股。 中兴全年的销售额大幅增加,达到了 102 亿元,增长率达到了 104%。 但 20xx 年年初,华为总裁任正非突然抛出了《华为的冬天》。 接着,原计划的大规模招聘大量缩减。 冬天的论调 中兴的“春天” 20xx 年 3 月份,思科不得不一次性处理了几十亿美元的库存,并做出了钱伯斯担任思科 CEO 以来的首次裁员。 20xx年,思科的亏损 额达到 10 亿美元;同一时期,朗讯公司的亏损额高达 162 亿美元,阿尔卡特亏损近 50 亿欧元,爱立信亏损 212 亿瑞典克朗。 裁员接踵而至。 中兴、华为却没有“过冬”的迹象, 20xx 年,中兴通讯的增幅高达 %。 华为的销售额也仍然在增长,但势头明显减缓,为 %。 20xx 年,中国通信业的冬天最终来临。 数据显示,全年电信领域内的基础设施投资额同比下降25% 华为在这一年出现历史上的首次负增长,销售额为 221 亿元,同比下降 %,真正进入“冬季”。 任正非甚至不得不宣布大规模裁员,大约有 3000 人左右离开了华为。 168 亿元,增幅为 20%,呈现出“冬天里的春天”气象。 中兴非但没有裁员,反而大规模招聘了一批最优秀的人才,成为这期间中国通信专业学生最大的雇主。 20xx 年,全球通信巨头仍然处于“雪藏期”,除了思科外,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等国际电信设备企业巨头,仍然处于亏损的深渊中, 中兴的增幅则高达 50%。 20xx 年,中兴被业界评为中国通信业成长最快的公司,连钱伯斯也称赞其取得了卓越成效。 中兴是所有 A 1997 年上市以来,除了 20xx— 20xx 年因为“ H 股风波”曾短暂停留于十几元的低位外,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保持在 20— 35 元之间。 即便是 20xx 年国内 A 股股市低迷的时期,它的股价也是一枝独秀,每股高达 28 20xx 年 7 月 9 日,中国首支 QFII( QFII 是英文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的缩写,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 编者注)瑞士银行将中兴通讯列为重点购入对象。 中兴 20xx 年的中报显示,截至公布时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均为基金,它们合计持仓占流通盘比例的 %,其中摩根斯坦利以 万股的持股数成为中兴通讯流通股的最大股东,德意志银行以 万股的持股数成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这两家投资机构在金融界具有权 威地位, 20xx 20xx 年三季度基金重仓股前十名排名 中国基金网数据中心 简称 本期市值 (万元 ) 本期持有数量 (万股 ) 占流通 A 股比例 (%) 本期持有家数 增减数量 (万股 ) 增减比例 (%) 上海机场 75 长江电力 70 招商银行 48 中国石化 51 宝钢股份 43 武钢股份 43 中集集团 37 中兴通讯 40 中国联通 34 贵州茅台 29 登陆 H 20xx 年 12 月 3 日,正当人们担心中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会因为创维董事长黄宏生被拘事件而受到影响时,中兴通讯却宣布以招股价的最高界限 22 港元在香港发行 亿股 H 股股票,共集资 35 亿港元,这是中国首家内地 A 股上市公司在香港发 行 H 中兴此次公开发售共冻结了 778 亿港元的资金,针对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额 253 倍认购,国际配售部分获得超额 23 倍认购。 等到 12 月 9 日一早在联交所挂牌交易时,开盘价便涨到 港元,高出 22 港元发行价 %;下午 4 时收盘时,报收于 港元,较发行价高 11%。 中兴在内地 A 股的股价也受到利好刺激, 12 月 3 日公布 H 股股价的当日,便上涨 1%,而自从 20xx 年 7 月中兴通讯重新启动 H 股发行计划以来,该公司 A 股股价涨幅已经超过 35%。 H 股筹集资金将有 60%用于国际市场上的扩张 H 股上市被公认为中国证券业的里程碑和 20xx 年度中国经济的标志性事件,中兴因此出尽了风头。 另外,侯为贵还当选为中央电视台 20xx 那么,这个一向不事张扬的企业是碰巧抓住了几次机会,还是有不为人知的“杀手锏”在起作用 ?中兴的快速增长势头又能保持多久呢 ? 第 2 中兴在全球通信设备厂商全面进入负增长的时候,销售额不降反升,升幅达到 20%,看起来是个不可 思议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中兴在“夏天”里对未来的判断,以及为此所做的一系列转型准备,也许就不会简单地把“中兴之 在欧美电信市场,由于传统话音业务已趋于饱和,各大电信设备巨头便将目光放在了宽带及数据等新兴业务上。 他们坚信,宽带网络是互联网的未来。 人们沉浸在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编织的美丽设想中:目前尚无法在窄带网上实现的视频点播、网上远程医疗、实时视频会议等将在宽带网上美梦成 真,并将在通信、商务、娱乐等领域催生出庞大的市 从 1999 年开始,电信大鳄们又多了一项新的“嗜好” —— 投资购买 3G 牌照,在 3G 领域投下重注。 美国 ATamp。 T、 WorldCom、Qwest、 SBC 及 Bellsouth 等前 5 大电信公司 20xx 年的资本支出高达 518 亿美金,较 1999 年增长 18%。 据统计,美国最大的 44 家通信公司的有息负债额到 20xx 年下半年已突破 3000 亿美元,这一数额为这些公司总销售额的 97%,也就是 华为也投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 3G“豪赌”。 华为的 3G 研发从 1995 年底就已经开始,重点是国际主流标准 WCDMA,从 1998 年开始进行商用系统研发,截止到 20xx 年 9 月,累计投入资金超过 40 亿元,投入研发人员 3500 多人。 华为南方研究所一位人士透露,华为在 3G的投入不仅是资金,华为上海研究所上千人、北京和南方研究所各几百人几乎都是围着 3G转,华为为跟踪欧洲技术,甚至还在瑞典爱立信公司旁边设立了一个小的研究所,在俄罗斯、美国的研究所也是为 3G而设。 该人士说,华为对 3G的热忱已经到了 从芯片做起 的程度,而每 次投片(将设计好的芯片交IC厂投产)所需费用都在几百万美金以上,还未必一次投片就能成功,加之设备投资昂贵,绝对是不菲的投入。 而人力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华为必须跟踪 3G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它不太重视的TD-CDMA,前期巨大的投入实际上已不可能刹 尽管中兴早在 1998 年开始抽调精兵强将进行 3G 的研发,在 20xx 年发布的增发募集资金的 7 个投资项目中, 3G 是投资总额最大的项目,超过总投资的 1/4。 在国家组织的测试中中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超过许多国际厂家。 但此时却并没有这么乐观。 它就像“赌场”大厅中不露声色 的“赌客”,在各处都下一点“筹码”,而眼睛却一刻不停地盯着 侯为贵认为:“宽带建设与宽带应用是两码事,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电信市场,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不能盲目跟风,处处照搬国际电信厂商的做法。 宽带、数据业务虽然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会率先应用,但短期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以话音为主的通信业务还会有相当稳定的增长,因此如果继续按照欧美的模式做下去,中国就可能出现在基础话音市场尚未满足的情况下,新的应用投资却出现过剩的情况。 ”言下之意,中兴仍将以语音通信为主要 业 1999 在全球通信寒流来临的同时, 1999 年 2 月,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