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20xx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首选的营销策略 , 3G业务推出不久,就开始打起价格战 , 和黄 3 公司将其语音传输服务的费用由每分钟 24美分下调到了 8 美分 ,同时 当 3G 手机最初以 635 美元的价格卖不动时,和黄开始提供仅售 78 美元的手机给那些签署一年服务合同的用户。 由于和黄的降价,沃达丰 的 英国子公司 20xx 年 9 月 30 日之前的6 个月内营运利润 就 减少了 11%。 不过和黄 公司 经历了 全球 3G从 狂热、退潮到回暖的全景,和黄 3公司的 ARPU值 在其所在市场是最高的, 有预测认为 和黄 3 在一些市场的市场 份额 06 年即有望达到 1318%的水平。 当然我国的情况与 和黄 有很大不同,和黄仅在欧洲为获得 3G 牌照就付出了 76亿美元的巨额牌照费。 由于不需要付出巨额牌照费,以及 3G 网络投资尽可能的少, 3G 技术更为成熟,我国运营商数量少于很多国家,因此,我国的 3G 竞争格局将好于一些国家,且运营商从开始经营 3G 网络到盈利的时间将明显缩小,但毕竟会有 23 年的一个导入期。 按国外运营商的经验 (以及中国联通 CDMA 网络 3 年多亏损的严酷现实 ), 3G 网络在运营初期一般 23 年的时间,是亏损期。 受此拖累,国内几大运营商从 07 年开始,未 来 23 年的业绩可能出现下降。 当然联通 CDMA 网络情况应不尽相同,该网络目前已经是准 3G 的概 11 通信 中长期向好 电信业有望借 3G等重大技术变革实现新一轮的高增长 念,可以很少的投资快速平滑升级到 3G,同时经过 4年的运营,网络覆盖率、运营质量等都已经很高,已经盈利在即。 中长期向好 电信业有望借 3G 等重大技术变革实现新一轮的高增长 3G 较 2G 网络传输速率由几十 K 至少提高到几百 K,到 3G增强型最高下行速率甚至达到 14M ,未来流媒体等数据业务将是竞争热点和运营商最大的增长点。 我们预计,在经过几年的市场导入期后,随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数据业务的普及,数据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运营商 ARPU 值将止跌回升。 从中长期趋势上看,新的电信业务的普及,甚至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 目前国内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已由多年来的远高于 GDP 增长率,演变到接近 GDP 增长率,而下一次高速增长的机会来源于新技术的推动,重大技术发展方向变革的推动,如 3G。 3G将激发出很多应用。 下一步,电信业有望借助 3G 等重大技术变革带来的契机,向娱乐业、传媒业挺进,在这之中,存在很多重大机会。 因此有 业内专家 预言, 电信行业将进入下一个暴利时代。 而且在电信行业的产业链上,运营商核心,厂商、内容提供商等将依托运营商生存。 因此 ,对于运营商来说, 3G 将带来短期阵痛和长期向好。 3G 后将形成全新的竞争格局 中国移动%联通GSM%联通CDM A%资料来源:信产部,公司信息图一 移动用户运营商市场份额 ( 至 0 5 . 1 1 月 )中国移动%联通GSM%联通CDMA%电信+网通(小灵通)%图二 移动用户运营商市场份额 ( 包括小灵通 , 至 0 5 . 1 1 月 )资料来源:信产部,公司信息 12 通信 3G 后将形成全新的竞争格局 我们预测,如果联通仍拥有两网,则 5 年后几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市场份额将变为:中国移动 48%、中国电信 +网通 30%、中国联通22%。 预测 3G 主设备 0608 年的总投资额预测分别为 348 亿元、 540 亿元和 450 亿元。 至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同时无线市话用户 (主要小灵通 )达到 ,如果考虑小灵通用户 (我们认为分析国内移动市场,一定要考虑小灵通的存在 ),目前各运营商移动市场份额分别为: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和网通 %。 3G 时代,目前现有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 在 3G 初期, 3G 用户主要是由 2G转网的高端和追求时尚用户 (除联通 CDMA),由于资费等原因,初期小灵通转网用户应很少。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移动虽然仍是移动市场老大 ,但市场份额将逐渐下降,中国电信 +网通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上升。 而中国联通情况比较复杂,联通 C网具有先入优势, 3G时代尤其是初期其较其他运营商完善的网络和服务将吸引部分用户转网,但如果是拼资费和手机补贴,以及综合实力,联通则远逊于移动和电信,而且如果联通 G 网被分出去,则联通立即成为 较 小的移动运营商,如果联通仍然拥有两网,而只获得 CDMA20xx 一张 3G 牌照,则联通仍需付出巨大代价将 G 网用户逐渐转往 C 网。 我们预测,如果联通仍拥有两网,则 5 年后几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市场份额将变为:中国移动 48%、中国电信 +网通 30%、中国联通22%。 系统设备厂商:国内厂商市场地位将快速跃升 3G 主设备投资预测 表 5 3G 主设备投资预测 单位:亿元 06E 07E 08E 总投资 348 540 450 其中 :WCDMA 180 282 234 TDSCDMA 120 186 156 CDMA20xxEVDO 48 72 60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预测 13 通信 WCDMA 国内厂商将实现突破 CDMA20xxEVDO 国内厂商份额继续上升 我们按 3G 主设备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的 60%测算,则 3G 主设备0608 年的总投资额预测分别为 348 亿元、 540 亿 元和 450 亿元。 WCDMA 国内厂商 华为中兴 将实现突破 WCDMA 作为国际上最主流和绝大多数运营商选择的 3G 标准,是几家国际巨头的传统优势领域和全力争夺的战场。 目前全球WCDMA 的系统设备供应商,份额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 /NEC。 在国内 2G GSM/GPRS 市场,爱立信一家就占到中移动 GSM 至少 4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三家则占到中移动 GSM 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厂商在 GSM 上总的市场份额仅 35%(见表 表 8)。 在 3G 时代,预计参与竞争的国内外厂商主 要仍为 8 家左右,但市场竞争格局将出现明显变化,预计爱立信仍将维持市场份额第一,但份额将下降,摩托罗拉在全球 WCDMA 市场建树不多,预计份额也将明显下降。 国内厂商华为主要力量一直集中在 WCDMA上,在国内CDMA20xx上的失守更促使华为在 WCDMA 上拼力一博,因此预计华为的份额也将明显上升。 中兴通讯在国内 MTNET 的 WCDMA 测试中表现优异,推出 WCDMA“ 一站式” 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已推出 3G增强型 HSDPA 商用系统。 但由于中兴占中移动 GSM 的份额仅 2%左右,基础较差,同时中兴三大标准同时出击,力量稍有分散 ,因此我们认为中兴在 WCDMA上获得的市场份额将明显低于另外两大标准,但较之 2G时代将明显提升,我们预测中兴在 WCDA 上的市场份额将由 GSM 的 2%左右提升到 6%10%。 而国内厂商总的市场份额 (华为 +中兴 )有望达到 25%35%,当然初期可能会低一些,但国内厂商市场份额将逐年走高。 我们预计在 WCDMA 一期招标中,竞争将异常激烈,各厂商的利润率空间将被大幅压缩,但从二期开始,由于跑马圈地效应,情况将会好转。 CDMA20xxEVDO 国内厂商份额继续上升 在 CDMA20xx上主要竞争对手为 6 家左右,其中摩托 罗拉、朗讯、中兴、爱立信四家在联通 CDMA 网络建设中就占据了至少 80%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兴通讯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由一期的 %、快速上升到二期的 %和三期的 %(04 年新增市场份额达到 20%)。 在CDMA 上其他国内厂商如大唐电信、金鹏等也获得了很小的市场份额(见表 表 8)。 14 通信 TDSCDMA 国内厂商将占绝对优势 在 3G 时代,由于是 CDMA1X 平滑演进到 EVDO,预计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但由于在 EVDO 上竞争对手有所减少,预计中兴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上升。 我们预计,在 CDMA20xxEVDO 上,国内厂商有望获得 2426%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兴将获得 2225%的市场份额。 TDSCDMA 国内厂商将占绝对优势 TDSCDMA 作为我国提出的 3G标准,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国内厂商参与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目前已经 有 4家系统厂商 (包括合资公司,实际厂商多于 4 家 )、 14 家终端厂商、 4 家芯片厂商,以及多家测试厂商 参与的局面。 在系统设备上,已推出四套接入网 +核心网全系统解决方案,分别为大唐 +ASB、鼎桥 (西门子与华为的合资公司 )+华为、中兴 +中兴、普天 +北电。 这几家厂商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先机优势,其中中兴占据了最有利的地位。 除此之外,阿尔卡特、 UT斯达康也参与了产业链上核心网和接入网环节。 表 6 国内厂商 TDSCDMA 系统设备市场份额预测 TDSCDMA 预测 核心网 接入网 市场份额 中兴 √ √ 30% 华为 +鼎桥 √ √ 25% 其中:华为 通过鼎桥 √ 17% 大唐移动 √ 13% 普天 √ 8% 国内厂商合计 68%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预测 在 TDSCDMA系统设备上,国内厂商将占绝对优势。 按我们的预测,国内厂商将一改在 WCDMA 和 CDMA20xx 的劣势,有望占到TDSCDMA系统设备 68%的市场份额。 其中中兴通讯由于具备明显优势,市场份额至少将达到 30%(参见本人“ 中兴通讯” 相关报告 )。 在三大标准上 通过行业重。中信建投—20xx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