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常用施工验收规范(doc)0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 2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00kg/m3。 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280300kg/m3。 3 砂率宜为 35% — 45%,灰砂比宜为 1: 2— 1: ; 4 水灰比不得大于 ; 5 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 50mm,泵送时人泵坍落度宜为 100— 140mm。 说明: ,试验室配制的防水混凝土其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要求提高 ,以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的防水性。 ,能使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最好的水平,从而获得良好的抗渗性。 反之,如水泥用量过小,拌合物粘滞性差,容易出现分层离析及其他施工质量问题;如果水泥用量过大,则水化热高、增加混凝土收缩而 且不经济。 据现场调查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最小水泥用量为 300kg/m3 时,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可过到大于 S8 的要求。 如灰砂比偏大( 1: 1—— 1: )即砂率偏低时,由于砂子数量不足而水泥和水的含量高,混凝土往往出现不均匀及收缩大的现象,混凝土抗渗性较差;如灰砂比偏小( 1: 3)即砂率偏高时,由于砂子过多,拌合物干涩而缺乏粘结能力,混凝土密实性差,抗渗能力下降。 因此,只有当水泥与砂的用量即灰砂比为 1: 2— 1: 时最为适宜。 、数量 起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密实性。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后,形成孔径为 50— 150181。 m 的毛管等开放的孔隙也就越多,这些孔隙是造成混凝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在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及润湿砂石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密实性越好,抗渗性和强度也就越高。 但水灰比过小,混凝土极难振捣和也合均匀,其密实性和抗渗性反而得不到保证。 随着外加剂的开发应用,减水剂已成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掺入减水剂后可以适量减少混凝土水灰比,而防水功能并不降低,故本条规定防水混凝土水灰比以不大于 为宜。 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17 混凝土组成材料 每盘计量 累计计量 水泥、掺合料 +2 +1 粗、细骨料 +3 +2 水、外加剂 +2 +1 注:累计计量公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每工件班到少检查两次。 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 GBJ 80 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 要求坍落度( mm) 允许偏差( mm) ≤ 40 +10 50— 90 +15 ≥ 100 +20 说明: ,避免由于计量不准确或偏差过大而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抗渗性和强度等技术性能。 ,对拌合物施工性及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 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坍落度的检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混凝土输送条件和运距的不同,掺入外加剂后引起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会不同。 规定了坍落度允许偏差,减少和消除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 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 500 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 6 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 土才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82的有关规定。 说明: 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采用蒸汽养护会使毛细管因经受蒸汽压力而扩张,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下降,故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必须以标准条件下养护的抗渗试块作为依据。 , 18 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混凝土浇筑量大大增加。 近十年来地下室 3— 4 层的工程并不罕见有的工程仅底板面积即达 1 万多平方米。 如果抗渗试件留设组数过多,必然造成工作量太大、试验设备条件不够、所需试验时间过长;即使试验结果全部得出,也会因不及时而失去了意义,给工程质量造成遗憾。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防水工程质量情况,规定每 500m3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 100 m2抽查 1 处,每处 10 m2,且不得少于 3 处;细部构造应按全数检查。 说明: 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 100m2抽查 1 处,每处 10 m2,且不得少于 3 处。 抽查面积是以地下混凝土工程总面积的 1/10来考虑的,具有足够的代表性,经多年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数值是可行的。 细部构造是地下防水工程渗漏水的薄弱环节。 细 部构造一般是独立的部位,一旦出现渗漏难以修补,不能以抽检的百分率来确定地下防水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质量检验时应按全数检查。 主 控 项 目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说明: 防水混凝土包括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三大类。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配合比的方法,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 物中加入少量改善混凝土抗渗性的有机或无机物,如减水剂、防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掺合料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少量硅粉、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等无机粉料,以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渗性。 防水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均可单掺,也可复合掺用。 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胀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体积增大的结晶(如钙矾石),主要是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 同时,膨胀后产生的自应力使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上述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产 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检查混凝土拌制时的计量措施。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19 说明: 防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制原则不同,普通混凝土是根据所需强度要求进行配制,而防水混凝土则是根据工程设计所需抗渗等级要求进行配制。 通过调整配合比,使水泥砂浆除满足填充和粘结石子骨架作用外,还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数量良好的砂浆包裹层,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作为防水混凝土首先必须满足设计的抗渗等级要求,同时适应 强度要求。 一般能满足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往往会超过设计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 、伸缩的可变性,并保证其在变化中的密闭性,不产生渗漏现象。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 30mm,变形缝的宽度宜为 20— 30mm。 全埋式地下防水工程的变形缝应为环状;半地下防水工程的变形缝应为 U 字形, U 字形变形缝的设计高 度应超出室外地坪 150mm 以上。 ,底板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应与变形缝相结合。 最低水平施工缝距底板面应不小于300mm,距墙孔洞边缘应不小于 300mm,并避免设在墙板承受弯距或剪力最大的部位。 ,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 式防水法;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 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采用封口钢板式防水法。 (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 250mm;当厚度小于 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加焊止水钢板的防水措施。 一 般 项 目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说明: 地下防水工程除主体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往往在其结构表面采用卷材、涂料防水层 ,因此要求结构表面的质量应做到坚实和平整。 防水混凝土 20 结构内的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触及模板,固定模板的螺栓穿墙结构必须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在混凝土结构内留下渗漏水通路。 地下铁道、隧道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多,特别是梁、柱和不同断面结合等部位钢筋密集,施工时必须事先制定措施,加强该部位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质量。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 ,并不得贯通。 检查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说明: 工程渗漏水的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裂缝宽度和水头压力,当裂缝宽度在 — 左右、水头压力小于 15— 20mm 时,一般混凝土裂缝可以自愈。 所谓“自愈”现象是当混凝土产生微细裂缝时,体内的游离氢氧化钙一部分被溶出且浓度不断增大,转变成白色氢氧化钙结晶,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 CO2 发生碳化作用,形成白色碳酸钙结晶沉积在裂缝的内部和表面,最后裂缝全部愈合,使渗漏水现象消失。 基于混凝土这一特性,确定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并不得贯通。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250mm,其允许偏差为 +15mm、 — 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 50mm,其允许偏差为 +10mm。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 、开放孔隙少、孔隙率小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厚度,从而可以延长混凝土的透水通路,加大混凝土的阻水截面,使得混凝土不发生渗漏。 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的不利条件及钢筋的引水作用等诸因素,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 250mm,才能抵抗地下压力水的渗透作用。 由于地下工程结构的主筋外面还有箍筋,箍筋处的保护层厚度较薄,加之水泥固有收缩的弱点 以及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保护层处混凝土极易开裂,地下水沿钢筋渗入结构内部,故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确定,结构上应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在耐久性方面还应防止混凝土受到各种侵蚀而出现钢筋锈蚀等危害。 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规范,保护层一般均为 50mm 左右。 水泥砂浆防水层 本节适用于混凝土或砌体结构的基层上采用多层抹面的水泥砂浆防水层。 不适用环境有侵蚀性、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 80℃的地下工程。 21 说明: 用于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基层上的水泥砂浆防水 层,应采用多层抹压的施工工艺,以提高水泥砂浆的防水能力。 鉴于水泥砂浆防水层系刚性防水材料,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差,因此不适用于环境有侵蚀性、持续振动或温度大于 80℃的地下工程。 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配合比应按表 选用;掺外加剂、掺合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所掺材料的规定。 表 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配合比 名 称 配合比(质量比) 水灰比 适 用 范 围 水泥 砂 水泥浆 1 — — 水泥浆防水层的第一层 水泥浆 1 — — 水泥浆防水层的第三、五层 水泥砂浆 1 — — 水泥浆防水层的第二、四层 说明: 随着我国化学建材工业的发展,外加剂、掺合料、高分子聚合物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掺入配制防水砂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配制各种砂浆时,其配合比应符合所掺材料的规定,才能保证防水砂浆的技术性能指标满足防水工程的要求。 水泥浆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品种应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2 砂宜采 用中砂,粒径 3mm 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 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 1%; 3 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 聚合物乳液的外观质量,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 5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说明: ,即 GB425 号水泥相当于 级水泥。 在 ISO 中 级为最低标号,而国内尚有 GB325 号水泥大多为小窑生产,质量不稳定。 为子与国际接轨,保证防水砂浆的强度和抗渗性要求,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级。 一般 水泥过期或受潮结块后,其活性均有所下降,而且在其水化硬化过程中水化度及水化程度也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对过期和受潮结块水泥的应用必须加以限制。 ,直接影响砂浆的技术性能指标,故对砂子的含 22 泥量。 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聚合物的品质以及外加剂的技术性能要求都作了规定。 水泥浆防水层的基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泥砂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 80%; 2 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 3 基层表面的孔 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说明: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质量至关重要。 基层表面状态不好,不平整、不坚实,有孔洞和缝隙,则会影响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均匀必及与基层的粘结性。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