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内容摘要: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 发菌母种生产技术 人工栽培天麻,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需要萌发菌和蜜环菌两种共生菌。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两种共生菌都能生长的培养基及生产技术。 具体做法如下。 1 体培养基马铃薯(挖去芽眼、去皮、切片)100g,硬杂木屑、麦麸、玉米面各 50g,自来水或天然水 1300双重锅内煮沸 30 分钟后用双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补水至 1000葡萄糖 20g、磷酸二氢钾 2g、硫酸镁 1g、10部溶解摇均后,分装于 500三角瓶或罐头瓶内,每瓶装150右,也可装于试管内,装入量为试管容积的 1/4。 三角瓶和试管用棉花塞口,罐头瓶用 2 层牛皮纸或 4 层报纸上盖一层塑料布封口后,用皮筋扎口。 特点:技术含量高,繁殖快,长好即可应用,但不能长期保存。 体斜面培养基是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培养基,按照“操作程序制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 18g,加热溶化并补水至 1000热加入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 2g、硫酸镁 1g、蛋白胨 5g、10部溶解摇均,分装于试管内,装量为试管容量的 1/4,然后用棉花塞口。 屑培养基硬杂木屑 50%、玉米芯(粉碎成小颗粒状)25%、麦麸 15%、玉米面 10%,外加葡萄糖 蔗糖 石膏 1%、石灰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2%原料和石膏、石灰等干料拌均,再将上述可溶解的所有辅料溶于水中并拌入原料中,使之含水量为 70%,充分拌均后装入试管,并适当压实。 装入量为试管容积的 1/2,然后用棉花塞口。 特点:耐贮藏,便于邮寄。 2 灭菌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也可用民用高压锅代替。 体和斜面固体培养基灭菌时,蒸汽压力为 方厘米时稳定保持 30分钟,待锅内温度降到 5070时出锅。 液体培养基出锅后直接放入接种箱中,待温度降到 25以下时接种;斜面固体培养基需趁液体状态时倾斜成斜面(斜面长度约占试管长的 3/5),待培养基自然凝固后移入接种箱。 屑培养基灭菌时,蒸汽压力在 方厘米时稳定保持 4560 分钟,自然降温后,出锅直接放入接种箱。 注意:灭菌锅应事先加足水,开锅后一定要待内部冷空气排尽后再压阀,达到压力后,调小热源,维持压力。 灭好菌后,降压不能过急,以防冲掉棉塞。 3 接种必须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种液体培养基只需从母种试管内挑取花生米大小的 12 块母种(带有菌丝的种块)接入三角瓶中。 接入试管液体培养基时,种块可小一些。 种斜面培养基蜜环菌需趁斜面有凝结水时接种,凝结水有利于蜜环菌萌发。 每支试管斜面上接入 13 块母种;接种萌发菌时,需待培养基表面无凝结水时再接种。 每支试管斜面上接入 12 块母种。 屑培养基培养基灭菌后不能存放,需尽快接种。 接种时,要用接菌钩适度推压种块,使其与培养基紧密接触,以利菌种萌发生长,接种后需立放。 4 培养接种后,尽快放入恒温箱或培养室内,在 2224的条件下恒温培养。 体种在培养过程中,从第 2 天开始启动摇床振荡培养;手工操作时,每天需手工摇动 68 次。 如果是试管装,摇动后需斜放,7 天左右即可终止培养(萌发菌比蜜环菌的培养时间要多 23 天),应尽快用于生产。 成熟的培养液应是清澈透明、淡茶色或土黄色。 如果浑浊、液面膜状或呈大量泡沫状即是杂菌污染,应废掉。 面种培养时需平放,48 小时左右可看出菌丝萌动并逐渐向周围辐射延伸。 当 1015 天菌丝贯穿斜面培养基(萌发菌培养时间需长一些)时即可用于生产。 置于 04的冰箱内,蜜环菌可保存 40 天,萌发菌可保存 60 天。 屑种接种后需竖立放置培养,防止种块振动,经 1520 天培养,蜜环菌菌索或萌发菌菌丝贯穿到瓶底时,即可用于生产。 置于 04的冰箱内保存,6 个月质量不变。 经冰箱内久存的木屑菌种用于生产时,为防止接种时感染杂菌,可从试管底部破管取种接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