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通广告-海尔家电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内容摘要:
电通广告-海尔家电市场发展战略规划 2001年海尔家电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北京电通广告公司2001年 3月 18日说 明一、本研究谨对国内宏观、微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海尔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四大家电及手机市场进行较详尽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对 2001年度海尔四大家电市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二、本研究市场资料及数据主要来源于:A、 新生代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数据库( 000);B、 2000中国消费形态年鉴;C、 国家轻工中心 2000年主要城市家电品牌市场占有率(销售额)统计等;D、 并参考了国家信息中心 2000年家电市场研究报告 、 2001年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及部分其它研究与监测资料 ;三 、竞品的界定原则:各品类 竞品的界定主要以品牌力和 2001年度市场力与海尔较为接近,最有可能形成 市场竞争的 产品 品牌,同时参考了海尔市场人员的建议。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 市场 环境分析二、 2001年市场发展战略规划( 1)彩电( 2)冰箱( 3)洗衣机( 4)空调( 5)手机目 录一、宏观经济与微观市场环境分析我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与市场发展机遇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到 2000年,随着美国经济“软着陆”和日本经济的逐步恢复,对全球经济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国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全球经济出现了较好的正增长,达到 增长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1年国际经济形势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虽较 2000年放缓,但仍将达到 右的增长率。 二、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同时,国内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内需、深化经济主体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等政策的实施,无疑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国内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都相继出现了趋好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 7年持续下滑的局面已得到扭转,实现了止降回升, %,并首次突破 1万美元。 预计 2001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上升,达到 14%左右。 而 到 右。 三、经济形势的恢复和宏观调控政策显然在影响人们建立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和企业信心指数都出现了平稳而明显的上升。 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预计 2001年仍将保持较平稳的增长,约在 9右。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将在 右,县及县以下增长率将在 右。 全社会恩格尔系数交下降至 49%左右,尤其是家电(包括家用电脑)、通讯、住房、汽车等的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近年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经济在经历了近 7年的 2000年经济增长正止降回升, %,预计 2001年将继续攀升,预计达到 国内经济正在恢复。 资料来源: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 0 0 1 Ô¤¶ À近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在经济“软着陆”、“紧缩银根”等政策导向下,自 1993年之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处于基本处于持续下降态势,到 2000年呈明显的攀升态势,预计 2001年仍将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将对国民经济和消费各方面的稳定长期增长起到重要的刺激和支撑作用。 80801307217042200192297424941284582987632864369704 4 . 46 1 . 81 7 . 51 4 . 88 . 81 4 . 15 . 210143 0 . 4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 0 0 1 Ô¤¶ À010203040506070DZ ¬Ä ±æ £¨Ò Ù Ô§ £¦ Ôö ®¤¼ Ä %经济与市场宏观形势将带给我们什么。 我们将面临巨大的 经济 发展机遇 ! 一方面, 国内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 这是由国内现阶段“政策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国内经济运行机制正处于旧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已被打破,新的充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的过渡时期,因此“政策导向”成为经济运行机制的主体,决定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的巨大波动。 从 1993年起的以“经济软着陆”、紧缩银根等为主体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国内经济经历了长达 8年的“低谷”发展周期。 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成效之后,国内经济运行基础愈加牢固,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社会经济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了止降回升的迹象,预示政府将会把经济带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周期。 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和 坚定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 2001年作为新世纪和“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政府和公众都希望经济的较快增长。 因此,可以断定,国内经济即将由此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 快速发展周期对企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当然,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的经济运行与上一轮快速发展周期比较,将会更加理性和更加可操控性。 经济与市场宏观形势将带给我们什么。 (续 )我们也面临巨大的 市场 发展机遇 ! 另一方面, 国内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即将进入“二次革命”发展期。 这是由国内现阶段市场发展阶段决定的。 国内现阶段市场需求已基本由产品“供不应求”阶段进入“供过于求”阶段。 在产品供不应求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课题是解决技术转化和生产规模扩大,由此造就了第一批大型企业;在产品供过于求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课题是解决市场营销问题,即解决产品面向消费者的终端消费问题。 几乎所有的国内传统企业都不得不面对这一新的课题,由此国内绝大多数传统企业都将进入新一轮“二次革命”期。 将促进这一革命潮流的加速。 对每个企业来说,这次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庆幸的是,自 1995起了国内企业界和经济界对市场营销的深度思考,从而引发了国内市场营销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的手段也由“经验型”迅速向“技术型”过渡,尤其 1998内市场营销运作水平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现在已有较丰富的市场营销技术可资运用。 必将有一批采用科学市场营销手段的企业迅速崛起,也将有一批守旧的传统企业在革命中崩溃。 不采用科学的市场营销技术来运作,必败;反之,则成。 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2001年家电微观市场环境分析企业竞争面 三大家电行业集中度较高,经过一系列竞争整合后,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技术更新将成为竞争的主流。 国际品牌挟品牌、技术、资金优势,加入新一轮竞争,并呈快速增长势头。 国内家电企业将面临国内、国际双面竞争,新一轮兼并整合势不可免。 消费需求面 城市市场目前拥有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三大家电正进入大面积的更新换代期,新的家电品类空调、手机、电脑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家电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农村市场发展尚较缓慢。 城市市场三大家电的需求将以更新为主的增购为主体,所以将呈现优势高档化的消费。 家电行业作为比较成熟的行业,消费特征基本已由产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阶段。 经济环境面影响 国内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提高,消费信心持续增长,消费市场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家电消费作为城镇居民预期收入增加支出的第一位,将呈现较快的增长。 电企业机遇与威胁并存,如海尔拥有品牌、管理、技术、产品、网络等全面优势的巨型企业将面临更大发展机遇。 城镇居民在预期收入增加的支出方面,家电消费列第一位,而在预期收入减少的支出方面,居第五位;可见城镇家电需求较旺盛。 À« Ò¼ ¬¿ ¸Ó ¬¡ ·µ Ǩ Ǩ ˱ Ò· »À °ä Àô ¶Ò ¸Þ ·Æ Óù Ó° ºÖ /¼ ½ ÓÈ Àá Å÷Ãö µæ Ö§® ö Ôö ¶ÓÃö µæ Ö§® ö ¶õ ÃØ家电在城镇家庭预期收入 /支出的比重分析%第一位第五位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114 996 1997 1998 1999 2000®Á Õò ¶Ò Ǥ ¿¦ ¯â ¶Ò Ǥ近年家电购买预期环比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近几年家电消费的预期环比指数均高于平均消费水平,而在 1999年下降后,去年达到近年最高水平,高于平均消费水平 38%左右,说明家电消费是重要的居民消费组成。 资料来源:ÄÓµö¹Õ°ô°ä¾ÔɯҼµö°äµ©ôÄÖµöÈ¢¨¼¬ÒôɲÕɵö®°ÓÇËÆµö°ä«³²Ò¯òÓ¡µö°ä²Ø±«Éñµöªõ³ñ 彩电仍是 2001年城市居民各家电品种预购率最高的,空调其次。 鉴于空调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而彩电行业处于成熟期,手机行业几乎处于垄断竞争状态,故建议海尔 2001年将空调作为主力发展品类,以便获得更高回报。 预购率分别如下:彩电 冰箱 洗衣机 空调 手机 微波炉 资料来源: 0 0 0 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Ä °ä ªõ Éáɯ Ò¼ µö ¹Õ °ô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城镇家庭四大家电发展回顾 (保有率:台 /百户) 耐用消费品随保有率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各有不同侧重的竞争战略。 在保有率低于5%时,处于导入期;保有率 5处于成长期; 50于成熟期; 80%以上处于饱和期。 很明显,空调正处于成长期的快速成长期,此时期将会有快速的投资回报;其它三大家电处于饱和期,新的消费将由新购和再购组成,而且再购不断增长,新购不断减少;3861380637883767367336573637 36333607 36023554 354735203。电通广告-海尔家电市场发展战略规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