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地套播甘草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退耕还林地套播甘草栽培技术 退耕还林地上套种甘草,既可以涵养水土,也可以增加经济收益,达到以地养林,以林养地,实现经济、生态“双赢”目的。 自 2002 年起,137 团场在退耕地中进行了套种甘草的栽培试验,经过几年尝试和摸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间杂草较少,排水性好的沙壤退耕还林地块套播甘草。 播种区主栽树种为枸杞苗;栽植模式为沟植,沟心距 6 米,沟口宽 ,沟背宽 ,有效的甘草播种区为 ,秋季深翻 40 厘米进行冬灌或早春进行春灌,播前耙地保墒待播。 透水,不透气,不易发芽;其自然状态下的发芽率只有 20%左右,需通过特殊处理来提高种子发芽率。 硫酸处理法在每公斤种子中加 20 毫升浓度为 80%的工业硫酸,用木棒搅拌均匀,使所有种子都粘上硫酸,然后在 20环境下浸种小时至 3 小时,种皮烧破后反复冲洗,直到洗净硫酸为止,这样做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 85%以上。 此法的优点是一次处理量较大,缺点是因环境温度的变化,处理时间不好掌握,过长易使种子烧伤而失去发芽力,过短伤皮少,效果不佳。 碾米机碾撞处理法利用碾米机的高速滚动,使种子相互高速磨擦撞击,以达到碾伤种皮的目的。 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大量种子效果最好,一般碾一到两遍,种皮微破即可,发芽率可达 95%左右。 甘草种子 100 公斤拌 斤辛硫磷乳液,目的是防止地下害虫啃食种子和幼芽,拌药后,用塑料布将种子覆盖封存,待播种。 播种量直播地下种量每平方公里 30 公斤至 40 公斤,种子质量标准:发芽率 85%左右,纯净度 97%左右。 播种时间 4 月 20 日谷雨后至 5 月 20 日前是甘草的适播期,此时地温已稳定在12以上,气温稳定在 20至 25,最适合甘草种子萌发。 播种方法用小四轮悬挂式播机进行膜上点播,膜宽 ,一膜 4 行,窝距 8厘米,播种穴深 3 厘米至 4 厘米。 播种后 6 天左右甘草幼苗陆续出土,12 天左右幼苗基本可以出齐,这一阶段要注意及时解放幼苗。 )甘草幼苗出土后 3 天至 4 天展开 2 个子叶,此时如出现断垄现象,应及时组织人工补种,保证田间出全苗。 (2)当甘草幼苗长出 3 片真叶时,应清除甘草行间较大的杂草,注意保护甘草幼苗。 (3)甘草长出 6 片至 10 片真叶时,气温升高,田间杂草开始旺长。 此时中耕1 次至 2 次,每平方公里追施 75 公斤至 150 公斤尿素,使甘草幼苗迅速生长,尽早封垄。 (4)甘草长出 6 片至 15 片真叶时,可能发生蚜虫和青虫,必须每天进行定时检查,一旦发生,应马上喷洒药剂,刻不容缓。 (5)6 片至 15 片真叶期,甘草生长旺盛即将封垄,应再追施 1 次尿素,药量为每平方公里 75 公斤至 150 公斤,并及时中耕一次,清除田间杂草。 )甘草长出 15 片至 20 片真叶时,苗高达 30 厘米至 40 厘米,甘草封垄。 田间管理工作基本结束,派人看护即可,但还要密切注意杂草的长势,如果行间杂草太多,还需拔除。 (7)茎叶枯萎期,秋季当地上甘草茎叶干枯时进行收割,作为大牲畜的饲料,封冻前浇 1 次冬灌水。 播地甘草开始返青,视墒情适时浇水 1 次,待甘草长高 10 厘米以上时,中耕除草 1 次至 2 次,行间大草应组织人工拔除。 第二年的甘草在生长期一般不要浇水,十分干旱的年份可浇 1 次至 2 次水。 斑病等;虫害有多种,为害茎叶的有叶蝉、蚜虫、红蜘蛛等。 病害:锈病染病的叶面产生黄褐色疤状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这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8 月至 9 月份形成黑褐色冬孢子堆,从而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 发病初期用 15%的粉锈宁可湿粉 1000 倍液或 97%的敌锈钠可湿粉 400 倍液喷雾防治。 褐斑病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1 毫米至 2 毫米,中心部位黑褐色,边缘褐色,两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子实体,多发生在 7 月至 8月份。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施 65%代林锌可湿粉 100 倍液 1 次至 2 次,秋季清园,集中处理病株残体。 虫害:叶蝉叶蝉其若虫、成虫吸食甘草的叶、幼芽、幼枝,先出现银白色斑块,随后叶片失绿呈淡黄色,最后脱落。 整个生育期都可为害,6 月至 8 月份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清除甘草园周围的榆树及其他叶蝉类越冬寄主。 为害高峰期用 溴氰菊酯乳油 1000 倍液至 1500 倍液喷雾防治,最好不用广谱性杀虫剂,以利保护瓢虫等天敌。 蚜虫、红蜘蛛、潜叶蛾等对于这些虫害,可用 40%氧化乐果乳油 2000 倍液至3000 倍液喷雾,10 天至 15 天喷 1 次,连续 2 次至 3 次。 播甘草在第 2 年、第 3 年生长量较大,增粗和增重幅度都很大,所以甘草一般生长 2 年至 3 年即可收获成品,如因土地、田间管理方面的原因没有生成成品,可延长 1 年收获。 直播地一般根深 50 厘米左右,用甘草专用犁可起约 40 厘米左右的产品,40 厘米以下的毛根放弃,按实际测算比例计算,丢失率 10%左右,损伤度约 15%、基本达到农艺要求。 退耕还林地套播种甘草,其 2 年至 3 年生直播甘草的鲜根草量每平方公里达15000 公斤至 18850 公斤左右,折干货混等条甘草每平方公里达 4500 公斤,毛甘草每平方公里 300 公斤,以目前市场价,条甘草每公斤 6 元,毛甘草每公斤2 元,合计产值每平方公里达 元左右,平均每公顷总投入 元之间,每公顷的净收入在 元至 元左右,是退耕还林承包户勤劳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专利查询。退耕还林地套播甘草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 6 7. 产品的非功能性需求 ..................................................................................................... 7 用户界面需求 .......................
.................................................................. 6 Function ...................................................................................................... 6 5. 产品的非功能性需求 ...
............................. 5 2. 界面的关系图和工作流程图 .......................................................................................... 5 3. 主界面 ...................................................
............................................................. 2 [Step4] 重新进行数据库设计确认 ...................................................................... 2 输出 .......................................
.......................... 7 启动准则 ................................................................................................................ 7 输入 ...............................................
............ 7 7. 下属计划 ........................................................................................................................ 8 附录 A 项目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