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甘草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无公害甘草栽培技术 草性味甘、平,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能,是北方地道中草药,近年市场需求稳中有升。 一、形态特征甘草为多年生草本,高达 3080茎多横走。 主根甚长,粗壮,外皮红棕色。 茎直立,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 基部圆,两面有短毛及腺体。 蝶形花冠淡紫色。 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 二、生长习性甘草原产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带,甘草长期生长在该气候条件下,使其具有抗寒、耐热、耐旱、怕涝和喜光的特性,而且特别,喜欢钙质土。 甘草种子有硬实现象,硬实率在 70%90%之间,经过 520变温后发芽良好,一般在 50%以上,种子寿命 12 年。 种子直播的第四年可采挖,根茎繁殖的23 年可采挖。 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栽培甘草应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耕翻 30右即可。 目前多实行平作,极少作高床。 为排水良好及灌溉,也可将地整成小畦,施入基肥。 整地最好是秋翻,春翻必须保墒。 2、繁殖方法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以根茎繁殖。 (1)种子繁殖。 播种前用 50温水浸泡 23 小时,用碎玻璃碴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也可用浓硫酸(浓硫酸水=1种约 1 小时即可。 春播在 34 月,秋播在 89 月。 条播按行距 50浅沟,沟深 3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 穴播者按穴距 1015穴,每穴播种 35 粒,每亩用种量 23后保持土壤湿润,可在苗床上盖草,土层干旱时要浇水。 (2)根茎繁殖。 在春、秋季挖出根茎,截成 5右的小段,每段应有芽12 个,埋到地下,深度根据土壤温度决定,一般约 20右。 (3)分株繁殖。 在甘草老株旁能自行萌发出很多新株,在春季或秋季挖出栽植。 3、田间管理(1)灌水。 应视土壤类型及盐碱度而定。 沙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后可灌水;土壤粘重或盐碱较重,应播前灌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 人工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进行浇水。 (2)中耕除草。 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分蘖,杂草很难与之竞争,不需要中耕除草。 (3)施肥。 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 每年生长期可于早春追施磷肥。 4、病虫害防治(1)锈病。 一般在 5 月6 月发病,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 90%敌锈钠 400 倍液;集中病枝烧毁。 (2)褐斑病。 一般在 5 月6 月发病,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 11100160 波尔多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1500倍2000 倍液;中病枝烧毁。 (3)白粉病。 一般在 5 月6 月发病,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喷 美度石硫合剂或 4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 600 倍液。 采收前 7 天10 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整个生长季节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四、采收与加工在秋季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 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主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 五、留种技术于秋季待荚果干燥、颜色加深时采摘,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放阴凉处通风干藏。 根茎繁殖时,选如手指粗的根茎,截成 1015段,每段 12个芽,按沟距 30 5根茎节段平放沟底,覆土压实。 专利查询。无公害甘草栽培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