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物业服务公司iso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无产品监视和测量的 规定 ◆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 ? ◆ 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 ,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是否规定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 对于授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组织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 √ √ √ √ ◆过程产品检验 ◆有无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 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地点、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存在工序完工检验未完成就转序的情况。 是否规定了例外转序的情况。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 √ √ √ √ ◆最终产品检验 ◆是否有检验规范 /作业指导书。 ◆是否所有的检验完成后才放行产品。 ◆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 √ √ √ √ ◆检验记录的管理 ◆是否规定保存周期,存放的地点、条件是否适宜。 ◆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 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是否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 √ √ √ 不合格品的控制 ◆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 √ √ ◆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谁负责。 谁参加。 哪一级处理。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不 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 /班组。 ◆ 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 √ √ √ √ √ √ √ ◆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作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 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 ◆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 √ ◆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会和开始使用后发现 产品不合格时 ,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 ?是否有效实施 ? ◆顾客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 ? √ √ 数据分析 ◆有无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的规定 ?是否彩了统计技术 ? ◆组织对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无规定 ? ◆数据收集 \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 ◆统计技术的选择。 使用是否适当 ? √ √ √ √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施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 数据收集、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a)顾客满意的信息。 b)产品符合性的信息。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的信息。 d)供应商(供方)的信息。 e)体系运行的信息。 ◆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 是否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进活动。 √ √ √ √ √ 持续 改进 ◆持续改进的策划 ◆是否制定了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持续改进是否涉及管理体系、过程、产品。 ◆持续改进是否包括维持性改进项目和突破性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的职责是否涉及到组织的各层次。 ◆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内容,是否为持续改进调整管理目标(不求在某一段时间内全部的管 理目标都在改进,但至少应有进行日常改进活动的证据)。 ◆审核的结果是否能表明有持续改进。 ◆ 数据分析是否能证明有持续改进的趋势。 ◆管理评审的输出中是否有持续改进的内容。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有助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结果是否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 √ √ √ √ √ √ √ √ √ ◆突破性改进项目的管理 ◆如何识别改进的机会。 ◆如何建立改进组织、制定改进计划。 ◆如何进 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如何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 措施是否有效。 有无记录。 √ √ √ √ √ 纠正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如何收集、分析各种质量信息,以确定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 ◆如何确定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是否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需求,以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如何确定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怎样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是否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评审。 措施是否有效。 有无记录。 √ √ √ √ √ √ 预防措施 ◆伴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程序中有无关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文件更改的规定。 ◆是否按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了更改。 √ √ √ √ ◆ 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 ◆ 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 有否记录。 √ √ 受审核部门: 秩序维护部 编制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审核准则: ISO9001:20xx,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 20xx 年 11 月 8 日 审核员: 杨总 孔总 戴海峰 陈瑜维 虞丽娟 毛建军 ISO9001:20xx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 查 结果记录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人力资源 ◆是否确定了影响质量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 ◆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 ◆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 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 √ √ √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策划结果 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 √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策划和实施 ◆是否确定了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 ◆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及标准。 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是否包括影响过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等。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对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证实。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频次。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实施者。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活动所的资源和装置。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需要的文件和记 录。 ◆是否利用监视和测量结果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的效果如何。 √ √ √ √ √ √ √ √ √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有无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规定 ◆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 ? ◆ 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 ,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是否规定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 对于授 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组织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 √ √ √ √ ◆过程产品检验 ◆有无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 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地点、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存在工序完工检验未完成就转序的情况。 是否规定了例外转序的情况。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 √ √ √ √ ◆最终产品检验 ◆是否有检验规范 /作业指导书。 ◆是否所有的检验完成 后才放行产品。 ◆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 √ √ √ √ ◆检验记录的管理 ◆是否规定保存周期,存放的地点、条件是否适宜。 ◆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是否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 √ √ √ 不合格品的控制 ◆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 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 √ √ ◆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谁负责。 谁参加。 哪一级处理。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 /班组。 ◆ 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 √ √ √ √ √ √ √ ◆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作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 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 ◆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 √ ◆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会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 ,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 ?是否有效实施 ? ◆顾客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 ? √ √ 数据分析 ◆有无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的规定 ?是否彩了统计技术 ? ◆组织对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无规定 ? ◆数据收集 \分析中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 ◆统计技术的选择。 使用是否适当 ? √ √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