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输集团物流园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步剥离,走上独立发展轨道。 (2)现代物流设施日趋完善。 一批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交通极为便捷,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 京广、湘桂铁路, 京珠、衡昆高速公路, 10 322国道及湘江千吨级航道纵贯全境,构成密集的水、陆交通网络。 在公路方面,加快了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铁路方面,在现有京广、湘桂两条国家主干线的基础上,正积极配合铁道部加快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和湘桂复线 某段建设; 水运方面,加大了湘江航道整治和大源渡、近尾洲等港口码头建设力度;城市道路方面,改造拓宽了蒸湘路、解放路、船山路、东风路、黄白路、湘江南路等 6条城市交通主干道,新建了白沙大道、化工大道、红湘南路等交通要道。 另一方面,仓储运输发展较快。 我市拥有相当数量的场、站、库。 其中铁路有 某 火车东站、北站及西站,公路货运站有开发区货运站、中心货运站、酃湖货运站、西湖货运站、零担货运站等 5 个;商业、外贸、物资、粮食等各类储运仓库和国家级物资储备仓库较多,全市仓储面积近 40万平方米;拥有营运性货车 万余辆,总吨位 4万余吨。 (3)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应用。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市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依托原有的设施、客户、业务基础和经营网络正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兴起。 目前,全市拥有物流企业 156家,其中:仓储企业 56家。 长沙星沙物流中心正与白沙工业园进行洽谈,拟在白沙工业园创办物流龙头企业。 此外,还加强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 某 市 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现代物流业有所发展,但总体来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成本太高,流通周期 过长,效率偏低。 大部分工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但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均在 20%以上,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仅为 10%左右。 二是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式落后。 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尚未完成,只能提供一些低水平、低层次、单项服务功能。 三是物流设施与装备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装运机械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制约了 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四是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 某 物流管理条块分割层次多、秩序乱,行业垄断严重。 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从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看,物流业己进入成熟阶段,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1)物流服务的内涵将继续拓展 物流服务从最初只解决运输问题,逐步发展到将装卸。 搬运、仓储、保管乃至报关。 通关、保险、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保税等业务统一进来,把整个商品 流通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转让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物流服务过程在继续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日一港日”、“门一门”和“生产车间一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 从开始时期将产品从生产线终端送到消费者手中到后来协助生产企业以“即时供货( JIT)”和“零库存( ZI)”等手段加速资金与物资的周转利用, 物流业的服务过程不断向前延伸。 此外,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也使物流服务过程向消费后延伸。 (3)专业化物流服务在不断壮大 发达国家目前非常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业”。 所谓“第三方”指从事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 物流企业与传统的运输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服务企业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 发展第三方物流将支持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近年来, 某 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预计 20xx年城区生产总值将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 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 15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87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7%和 1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年均增长 15%左右。 并将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达 40%以上。 根据十一五规划, 某 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商贸业,依据单位 GDP对物流需求系数比为 1: 3的方式计算, 20xx年货运量预计可达到 960 亿元,其中:工业货运需求量将达到 660 亿元,农业及商业货运需求量将达到 300 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将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继续加快,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工业、农业、商业的开放和常宁商务投资环境的改善,加上 某 市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某 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依据预测数据, 某 GDP将以不低于 %的速度逐年增长,将 促进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而全市物流产业目前还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初级阶段,其中相当部分因经营方式落后而面临淘汰,或因企业发展负担较重经营难以为继,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设施陈旧、装运机械化水平低,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物流信息化普 及程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相当数量的设施在布局上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调整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在适应 某 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可对周边县、市、区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完全符合市场需求方向,其市场前景广阔,生命力强,必然能够带动 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增长。 第五章 建设条件及项目选址 选址原则 (1)符合国家法规、城市发展政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有关规划、条例的规定,特别是符合对用地性质、强度等方面的规定。 (2)交通便利,方便货 物运输,并安排足够规模的停车场用地。 布局尽可能靠近物资生产及供应区。 (3)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所处地段的景观风貌和整体环境。 物流中心与居民区、文教区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项目所产生的噪声和污染对周边地区环境影响不大。 (4)有较为低廉、较大规模的用地,水、电、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具有较好条件。 (5)综合考虑现状基础、历史传统、物资来源和物资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尽可能将相同、相关的资源统一、集中布局在同一地段。 工程建设条件 本项目地域位于 某 市城区东南方向,境内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湿润 气候。 气温:年平均气温 ℃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 ℃ 最热月份平均气温 ℃ 历年最高气温 ℃ 历年最低气温 ℃ 湿度:最冷月份平均 82% 最热月份平均 71% 最热月份 1 14 时平均 61% 风:平均风速 夏季平均风速 冬季平均风速 平均风力 级 基本风压 主导风向 夏季 S,冬季 N,全年 NE 降水:年降水量 1329mm 小时最大降水量 35mm 积雪:最大积雪厚度 50mm 抗震设防 根据 某 省地震烈度区划, 某 市为 5度。 本项 目拟按 6度设防。 具体技术方案在初设阶段报市地震办审核。 地形、地貌条件 (1)位置和地形 某 地区的地貌轮廓为一个以 某 市为中心,朝北弱东方向稍有延伸的类椭圆形盆地。 某 盆地南高北低,周围高度均在 300 米以上,且多为超过海拔 500米的低山,盆地中部广大地区多在海拔 50100米之间。 项目区属冲积丘陵区,由湘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长期淤积而成。 项目区场地高低不平,场地面上多为人工填土、填石和渔塘。 (2)地层 该场地地层较为简单,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及河流冲积层,下伏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形成的砂岩,现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 Q4ml):杂色,含砖头、瓦砾、碎石、人工填石、煤渣、有机质等建筑与生活垃圾,土层松散,上部干燥,下部稍湿至湿润,有腐臭味,该层全场分布,厚度为 ~ 不等。 ②淤泥质粘土( Q4al):灰黑色,含云母、有机质、腐植质、粉砂质,有腐臭味,呈流塑至软塑、湿润至饱和状态。 该层全场分布,土层较稳定,厚度为 ~ 不等。 ③风化泥质粉砂岩( E):紫红色、灰白色,岩石风化强烈,节 理、裂隙极为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敲击声哑, ZK0 ZK0ZK ZK1 ZK1 ZK15及 ZK19 中见有灰白色粗砂岩,厚度约 2~3m,岩石节理较为发育,纹理清晰,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有时呈互层出现,该层全场分布,厚度为 ~。 ④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E):紫红色或灰绿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或短柱状,岩石较坚硬,节理裂隙不太发育,节理面上有石膏充填,岩石中的钙质成分多被地下水溶蚀,有时可见蜂窝状溶蚀孔,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有时呈互层出现,该层全场分布,最大揭露厚度为 ,平均厚度约为 6m。 ⑤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E):紫红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岩石坚硬 ,敲击声脆,含少量风化裂隙,裂隙面有石膏充填,该层仅在 ZK0 ZK1 ZK17 中揭露到,揭露厚度分别为 、 和。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下水较为简单,上部人工填土含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渔塘水补给,淤泥质粉土为相对隔水层,下伏基岩含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相邻地下水补给,含水量较丰富。 (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内岩土层分布较稳定,勘察表明,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可知,场地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场地内未见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其周围岩层较稳定,岩芯也较 完整。 场地内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可不考虑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 1990年版), 某 地区地震裂度低于 6度,可不作抗震设防处理。 园址选择 根据建设规模的需要及周边环境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项目选址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确定项目选址地点为 某 市白沙洲大道与铜桥港交汇处 ,该地段北邻白沙洲工业区,南邻白沙洲汽车客运站,距 某 市最大物流园区 (某 市深圳物流园 )不足一公里,东邻京珠高速和 107国道,西通衡昆高速和 1807省道,距 某 湘江千吨级码头不足五公里,周围均为 工业园区用地,水电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及卫生条件较好, 某 市投资咨询中心经实地调查、充分论证,确定此选址方案为本报告的推荐选址方案。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物流节点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 (1)适应现实物流需求 某 物流园的物流量主要集中在高速通道及 107国道、 1807省道和 某 千吨级码头。 基地空间布局应符合现实物流流向的要求。 (2)有利于为产业聚集区服务 物流基地的布局应充分考虑服务于各类产业聚集区这 一功能的要求。 (3)为城市物流发展提供支持 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还应立足于改造、提升、整合现有城市仓储设施、配送资源,为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正常生活、生产、管理和社会活动提供可靠的城市物流保障。 空间布局原则 (1)操作有效性。 明确空间位置、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和主要服务对象等。 (2)规模适宜性。 物流设施建设规模的确定,要科学合理,杜绝浪费土地、岸线等资源现象,积极鼓励物流经营模式的创新,提高土地利用率,牢牢确立资源稀缺性意识,坚持规模的适宜性。 (3)经济合理性。 以现代物流理念所倡导的高效率、 低成本原则为指导,结合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对象分布特征,力求贴近主要的物流需求源和充分利用既有物流资源,改造和新建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3)环境和谐性。 充分结合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规划框架,注重物流基地所处场址的交通组织,避免选址不合理等所带来的迂回、集散不便等问题,确立环境和谐性原则。 (4)理念前瞻性。 物流基地设施的布局,既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如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作、信息是第一要素等理念,又要全面贯彻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本理念、循环型社会理念等,坚持。汽车运输集团物流园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