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集团铁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如果按生铁规模 535 104t/a计算,需铁矿石(折合原矿)20xx 104t/a,缺口更大。 从而可以看出,加快 ****矿业公司新坑口建设,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增加通钢集团铁矿石供应量,不但可以提高整个集团公司(包括 ****矿业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振兴繁荣地方经济也是十分必要的。 价格分析 铁矿石经过 20xx年轮番上涨,到 20xx年,已到较高价位,虽然常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进入 20xx年经过宏观调控,国产铁矿石价格稳中有降,但价位仍不低。 本报告认为,铁矿石仍然处于一种波动状态,有回落的可能,但不 可能跌至涨价前的水平。 在可预见的时段里,铁精粉( 66%)价位应在500元 /t~ 700元 /t。 3 地质资源 概述 ****矿段位于老牛沟矿区北带中部,东联大西沟东山矿段,西接头道河子矿段,为矿区主要矿段,矿石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 16%。 设计依据的地质报告是由原吉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调查所于 1983年提交的《吉林省 ****县老牛沟铁矿区总结勘探报告》,该报告已通过原吉林省储量委员会的评审。 目前矿山已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不做套改工作和风险自担的申请。 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 ****组、元古界与中生界侏罗系地层;矿内分布的岩浆岩主要有前寒武纪、华力西晚期的岩浆岩及燕山期侵入岩。 区内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 矿区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矿体产于 ****组上亚组一段的有 30号矿组,二段有 4 42号矿组,三段有 4 44号矿组。 全矿段共有五个矿组, 19个工业矿体。 30—3— 41— 41—2—2号矿体为盲矿体,其余皆出露地表。 矿体规模大型者 有 5个,为 41—2—2和由大西沟东山西延到本段的42号矿组之各矿体及 42—4矿体。 中型 7个,小型 7个。 4 44号矿组分布于北部,矿体比较集中,多呈透镜状,少数似层状。 中部的 4 42号矿组及南部的 30号矿组部分矿体,形态为连续及断续的似层状。 矿体长度 100—,最长为 42—1号矿体。 厚度 3—4m,最厚为 ,最薄为 42—5—1 号矿体仅 ,厚度变化系数 —%。 深度 —。 矿体走向 290—319,倾向北东,倾角 50—80。 矿体品位最高 %,最低 %。 矿段平均品位 %,%,全铁与可溶铁之差 %。 各矿体品位变化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 4 44号矿组的矿石为片麻状中、粗粒阳起磁铁石英岩,矿石工业类型属磁铁阳起型表内或表外贫矿石。 42号矿组 42—4号矿体矿石为片麻状中粒磁铁镁铁闪石岩,矿石工业类型为磁铁镁铁闪石型贫矿石。 其它各矿体主要矿石有片麻状中细 —粗粒透闪 —磁铁石英岩、片麻状及条痕状细 —中粒阳起 —角闪磁铁石英岩。 角闪 —阳起磁铁石英岩,为磁铁石英岩型与少量磁铁闪石 型表内贫矿石。 4 42号矿组矿体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与大西沟东山矿段之各矿体基本相同。 唯 30号矿组30—1—2号矿体的矿石为片麻状粗粒石榴阳起磁铁石英岩,矿石工业类型为磁铁榴闪型表内贫矿石。 矿体的围岩,赋存在上亚组一、二段的矿体,主要为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次之黑云片岩。 一段还有黑云片麻岩,二段尚见黑云钾质条痕状混合岩、黑云变粒岩,赋存在三段的矿体围岩主要有黑云变粒岩、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 此外,在 30号矿组西南部有一富矿体,长度 110m,最大厚度 ,平均厚 1m,延深 30m。 走向 322186。 , 倾向北东,倾角 63—84。 呈扁豆状,矿石工业类型为磁铁绿泥型,围岩为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具蚀变现象。 兹将主要矿体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 1) .42—1号矿体 分布于 29—40线。 为大西沟东山矿段 42—1号矿体延伸部分。 矿体赋存在 ****组上亚组二段中部含铁层中。 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 地表工程控制的间距为 50—100m, 39线地段覆盖层很厚,难以施工,工程间距250m,通过 1: 20xx磁测成果证实矿体是连续的,没有间断。 钻探工程 网度达 100—230 50—230m。 矿体呈似层状,工业矿体不连续, 断续出现在 32—3 3 35—、3 37—40线上。 3 35—、 36线呈盲矿体,规模很小。 矿体断续长度 ,累计长度。 厚度 —,平均厚度 ,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 %。 最大深度于 38线为 ,最浅于 ,平均深度。 矿体走向 293—313,倾向北东,倾角 60—75。 矿石品位最高 %,最低 %。 平均品位 %,%,全铁与 可溶铁之差 %。 矿石组分沿走向及倾向上变化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 矿体的东、西两端矿石以片麻状中细粒磁铁石英岩为主,个别地段矿石含有透闪石和阳起石。 中部的 34— —中细粒阳起透闪磁铁石英岩。 矿石工业类型以磁铁石英型表内贫矿石为主,磁铁闪石型表内贫矿石很少。 磁铁石英型与磁铁闪石型表外贫矿石,仅零星分布于矿体的顶部、底部及西端矿体的边部。 35线表外矿石随表内矿石沿矿体底板一同尖灭。 矿体顶板围岩以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为主,其次为黑云钾质眼球状混合岩、芝麻点状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 岩、片状角闪岩。 底板围岩亦是以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为主,其次为片麻状斜长角闪岩、变质凝灰岩、块状角闪岩、黑云石英片岩。 ( 2) .42—2号矿体 位于 29—37线之间。 断续出露在 29— —34及 36—37线。 赋存在 ****组上亚组二段中部含铁层中。 矿体由 50—200m间距的地表工程和 200—230 60—260m网度的钻探工程控制。 矿体呈似层状,形态变化较大。 在纵投影图上向西沿走向延深逐渐变浅,出现 “钳形 ”分枝和不连续的二个规模小的工业矿体后而尖灭。 矿体断续长度为 ,累计长度。 最厚 ,最薄,平均厚度 ,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 %。 30 线深度最大为 , ,平均深度。 矿体走向 298—311,倾向北东,倾角 60—75。 矿石品位最高 %,最低 %。 平均品位 %,%,全铁与可溶铁之差 %。 矿石组分变化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 矿体两端矿石类型不同, 36线以东以片麻状粗 —中细粒透闪磁铁石英岩为主,次为片麻状角闪阳起磁铁 石英岩和粗片麻状磁铁石英岩。 36线以西以片麻状细粒磁铁石英岩为主,局部为块状细粒透闪磁铁石英岩。 矿石工业类型以磁铁石英型表内贫矿石为主,磁铁闪石型表内贫矿石很少。 磁铁石英型及闪石型表外贫矿石,分布零散,主要位于矿体上部或表内矿石的边缘处。 矿体的围岩主要为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 顶板岩石可见粗粒阳起石岩、黑云变粒岩、细粒角闪岩。 底板还有黑云钾质条痕混合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 ( 3) .42—3号矿体 分布于 29—37线之间。 属大西沟东山矿段 42—3号矿体西延部分。 矿体赋存在 ****组上亚组二段中部。 于 31线矿体出露地表。 出露地表部分的矿体用槽探控制,工程很密,间距 20—100m,地下及深部的矿体均用钻探控制,网度 180—200 40—190m。 矿体呈似层状,不连续。 上下两部分夹着未达到工业要求的矿体。 矿体长度 ,厚度 —,平均厚度 ,厚度变化稳定,厚度变化系数 %。 最大深度于 30线为 158m,最浅的为。 矿体走向 296,倾向北东,倾角 55—70。 沿走向在西部出现分枝现象。 矿石品位最高 %,最低 %。 平均 %, %,全铁与可溶铁之差 %。 矿石组分变化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 组成矿石的类型复杂,主要为条痕状中细粒阳起 —透闪磁铁石英岩,工业类型以磁铁石英型表内贫矿石为主。 31线有少量的片麻状中粗 粒角闪 —阳起石英岩及中粒阳起 —角闪磁铁石英岩,工业类型为磁铁闪石型表内贫矿石。 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其次为片麻状阳起石岩、片麻状细粒斜长角闪岩,局部见角闪钠质条痕状混合岩。 ( 4) .42—4号矿体 分布于 30—36线。 赋存在 ****组上亚组二段中部含铁层中。 矿体在33线被覆盖,其 余完全露出地表。 地表由 100—200m间距的槽探控制,深部钻探网度达 100—230 40—220m。 矿体呈似层状,连续稳定,长度 ,厚度 —,平均厚度 ,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 %。 最大深度,最浅 ,平均深度。 矿体走向 300—311186。 ,向北东倾,倾角 50—78。 矿石品位最高 %,最低 %。 平均品位 %,%,全铁与可溶铁之差 %。 矿石组分沿走向、倾向上 变化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 矿石以片麻状中粒磁铁镁铁闪石岩为主,部分为片麻状中粗粒镁铁闪石磁铁石英岩。 矿石工业类型属磁铁镁铁闪石型。 其它为片麻状中粗粒含镁铁闪石磁铁石英岩、片麻状中粗粒含阳起 —角闪磁铁石英岩,矿石工业类型属磁铁石英型。 矿体主要由磁铁镁铁闪石型表内贫矿石组成,而于顶部、底部或变窄部分,出现有磁铁石英型表内贫矿石。 30线地表与 32—33浅部、 34线下部于表内贫矿石的上部有少部分磁铁闪石型表外贫矿石。 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钠质条痕状混合岩。 顶板尚有石英岩、中细粒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黑云 变粒岩、阳起石岩。 底板还见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及片麻状斜长角闪岩。 31线有一处夹石,岩石为黑云钠长条痕状混合岩。 矿石质量特征 ( 1)矿石结构 粒状变晶结构 他形粒状磁铁矿与石英呈等粒、不等粒彼此镶嵌,发育于磁铁石英型矿石中。 粒状纤状变晶结构 粒状磁铁矿、石英与闪石类矿物紧密共生。 透闪石、阳起石呈纤状定向排列,见于磁铁闪石型矿石之中。 包含结构 细小的黄铁矿、磁黄铁矿或者是黄铜矿晶体被包裹在磁铁矿晶体中;黄铜矿被包裹在磁黄铁矿中。 固溶体分解结构 在磁铁矿解理、裂 隙或晶边部位,钛铁矿呈丝状或格状汇集。 交代(残余)结构 赤铁矿交代磁铁矿,被交代的残余体仍能辨认出磁铁矿的晶体特征;赤铁矿中见有黄铁矿的残晶。 ( 2)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类型有以下几种: 片麻状构造 磁铁矿集合体在石英或闪石类矿物中呈断续定向排列。 根据其线形构造宽度,进一步划分为粗片麻状(> 5mm)、片麻状( 5—1mm)、细片麻状(< 1mm)构造。 条带状构造 磁铁矿与石英或闪石类型矿物分别集中而连续组成黑(灰)、白相间成层的条带。 按条带宽窄及清晰程度又分条带状(> 5mm)、条纹状( 5—1mm)和细纹状(< 1mm)三种。 在被褶皱的地方,发生波状弯曲显褶纹构造。 浸染状构造 磁铁矿呈他形粒状或集合体星散均匀地分布在非金属矿物石英、闪 石类矿物间。 矿石有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两类。 该类型矿石品位较低,多属表外矿石。 片状构造 磁铁矿和闪石类矿物与石英或磁铁矿与绿泥石互相平行排列构成片理,见及于磁铁闪石型及磁铁石英型贫矿石内。 块状构造 磁铁矿呈他形粒状组成致密块状集合体。 其孔隙间伴生有少量的绿泥石。 仅见于磁铁绿泥型富矿石中。 除上述,在构造破碎带附近的矿体,矿石多具角砾状构造和压碎状构造。 ****矿段一富矿体次生 褐铁矿型矿石,见多孔状构造、胶状构造。 综上所述,矿石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复合结构。 固溶体分解结构、交代结构等。 矿体构造为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复杂。 金属矿物除磁铁矿之外,尚有少量钛铁矿、钛铁尖晶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钛磁铁矿、板钛矿、锐钛矿、白钛矿、金红石、闪锌矿和方铅矿等。 次生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铁板钛矿、兰铜矿、孔雀石。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镁铁闪石、透闪石、阳起石、角闪石,其次是黑云母、 铁铝榴石、紫苏辉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磷灰石及榍石、锆石等。 矿石化学成分 磁铁矿石化学成份表 地点 SiO2 Fe2O3 FeO Ai2O3 MgO CaO Na2O K2O MnO TiO2 北带 矿床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水文地质 老牛沟铁矿区位于构造剥蚀低山区,地形最高海拔 800m,一般550—700m, ****河谷为当地侵蚀基准面,海拔 400m,切割深度 150—250m,绝大部分矿体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且有少部分矿体位于河谷区河流之下。 河谷区可见三级阶地。 本区自第四纪以来处于缓慢上升阶段。 ****河是矿区内主干河流,支流数条,较大者有稻草沟河等,具有夏季流量较大,冬季封冻期长等特点。 河水与孔隙潜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河流是矿区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矿区地下水交替强烈,排泄条件良好。 当开采矿体时,河流又转化为充水源。 河谷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层,是矿区内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含水层厚度 —,钻孔单位涌水量 — /秒米,渗透系数 — /日,该含水层直接覆盖于河谷区含矿层及部分矿体之上,为矿坑间接充水来源。 鞍山群 ****组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在矿区内分布广,风化裂隙较发育,属细 —小裂隙。 含水层厚度 50m—70m,裂隙发育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