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育苗与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五味子育苗与栽培技术 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是著名的中药材,被列为黑龙江省北药开发战略的重要药材之一。 它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也有分布。 五味子以果实入药,浆果肉质、球形、深红色,可治肺虚、咳喘、泄痢、盗汗等。 国家实行天然森保护工程后,人们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也随之引起重视,逐渐开始了育苗栽培等各项研究开发工作,现将五味子育苗与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育苗技术 月中下旬采种,堆沤几天,然后水选,捞出阴干,备用。 山上采摘的种子不能用于育苗。 子处理 1月上中旬处理,采用沙积法,温度 1015,处理时要随时检查,特别是进入播种期尤为重要。 裂口率达 30%左右即可播种。 530g/平方米,每亩 350400 株,覆土厚度 种时间为 5月上旬。 间管理出苗前做好遮阳棚,待出苗时开始遮阳,全光育苗效果不好,透光率在 30%40%以下为宜。 除草以人工为主,因五味子幼苗顶芽对有些除草剂敏感不宜使用。 当年生长量一般不超过 10足 1015培育 1年用于建园。 2 栽培技术 选择较好的地块建园选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窝风处,做好区划工作便于管理。 选苗标准以根系发达、生长良好、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为主。 植定植时间在 4月中下旬,栽植密度一般株行为 m。 定植后第 2年进行搭架、牵蔓、绑缚、去萌,完成建园的后期成型工作。 间管理栽后翌年要灌 1次催芽水,结合灌水可追肥,以磷肥为主,氮磷相结合的肥。 中耕除草以人工为主,一般不用化学除草剂。 整形与修剪的原则是:留强壮主蔓,确保合理利用空间;去老留少;留中长枝,去短枝和基生枝;去病弱、过密和衰老枝。 野生栽培在林地中利用小乔木和灌木为生物支架进行五味子的栽培。 将过密的小灌木如榛柴、胡枝子、忍冬等清除,上层小乔木郁闭度不应超过 留野生五味子群。 定植应栽 23 年生五味子苗木。 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5000株左右,其田间管理比建园方式简单,只需头两年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以后只注重修枝整形。 生资源改良栽培原天然分布五味子多的地带,可进行野生资源改良栽培,在五味子不足的地段补上苗木,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 若进行改造也可能栽培成林,但一般认为这样不利于天然林保护。 3 问题与讨论 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为人类造福。 因此需要我们珍视这一宝贵资源,使五味子生产达到良性循环。 仅进行人工栽培,也可进行半野生栽培或野生资源改良栽培。 林内栽培五味子的原则是防止五味子泛滥成灾,造成生物平衡的失调。 在个别的半野生栽培地块内,五味子等将红松、黄菠萝、水曲柳等树种幼树(35m 高)全部覆盖缠绕而压倒,加上不合理的采摘导致全部死亡,有的林区内下层树木几乎全部压倒死亡。 所以,在半野生栽培地块应该解决好五味子开发与周围生物共存的关系。 味子栽培面积不能盲目过大,反对一哄而上,以防造成过剩,阻碍五味子的开发进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