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26 页 ( 3)大力鼓励全民创业 加大全民创业推进力度。 一是解放思想,营造全民创业氛 围,树立 “思想解放快人一步,经济发展快人一拍 ”的理念,大力提倡 “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二是以民为本,培育各类创业主体,推动一批敢闯敢试的党员干部带头创业。 引导一批能人大户自主创业,实现由体力赚钱向资本赚钱的跨越;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领航创业,发挥推动和示范作用;三是转变民营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思路、目标 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通过工业积累反哺农业,通过城市增长支援农村。 深化农村财税、金融、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发展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力争到 20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 6 亿元,年均增长 4%。 发展重点 (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按照 “山下建粮仓 ”的思路,搞好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 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及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26 页 (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区域布局,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提高畜牧水产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培养以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河蟹、鳗鱼等特色水产品为重点的滨湖水产养殖基地,形成优势产业板块。 培植壮大苎麻、蔬菜、规模养殖、特色林果四大产业基地。 ( 3)完善生态经济林体系建设。 重点实施国家生态公益林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丘陵人工低产林改造工程,实现森林资源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综合效益。 主要措施 按照省委用 1015 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要求(即:人畜分离、房屋整洁、路面硬化、林果成荫、环境优美、自来水、水冲厕所、水池、太阳能、有线电视到家、电话入户、生产发展、文明和谐、生活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树立 “城市化带动农村、企业化改造农业、组织化提高农民 ”的城乡统筹新理念,把 “三农 ”融入城市化发展之中。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政通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城乡衔接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资源共享,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就业新机制,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环境,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三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在规划期内,全市 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四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沼气、改水、改厕、改栏的 “一池三改 ”和农村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26 页 人口的安全饮水工程。 五是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条件。 加大社会公共产品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鼓励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和人员到农村展开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差距。 (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大力发展公司加农户、专业市场加农户、中介组织加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利益共同体。 二是坚持 “民办、民管、民受益 ”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一批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三是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大户和种养能手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产出率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3)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把 “三农 ”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尊重农民意愿,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 ”的原则,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着力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按时足额到位,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队伍、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市场开拓能 力,密切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26 页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通过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和壮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建设并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三大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和农民技术水平。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建好市乡两级农村经济信息网,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020 年, 70%以上的乡镇建立网络终端,重点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部分种养大户实现上网。 三是完善良种与种苗供给体系。 坚持引 进、培育、改良与推广相结合,培育一批优质、高产、专用性强的新品种,重点建设优质水稻、优质杂交棉花、牲猪、奶牛、肉牛、羊、淡水养殖 7个种苗推广体系。 四是完善流通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好南义、肇陈、码头、黄金等乡镇的边贸市场,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组织。 五是完善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大小河流流域的 治理力度。 重点搞好横港河、乐园河、乌石河和南阳河四大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提高流域内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扭转小流域水土流失现象。 二是加强灌区建设。 抓好老灌区改造和中型水库灌区升级,完成高泉水库以及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其蓄水灌溉能力。 三是规模化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 (三)以商贸旅游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26 页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运输方式,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力争到 2020 年,全市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 19 亿元。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按照 “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 ”的思路,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城市商贸流通体系。 ( 1)发展目标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20 年 2020 年的 元,年递增 20%。 ( 2)发展重点 拓展港口、铁路、公路联运物流潜力,整合现有商业流通设施。 在码头镇建立一个大型综合物流园区,逐步把码头港建成全市物流中心和水陆换乘中心。 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提高白杨、夏畈、市区三个火车站的功能定位,实现集装箱装卸,发挥集疏运输优势。 建 立采购、运输、仓储、流通、配送等商贸标准化交易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和处理能力,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城市商贸流通体系。 建设以金桥大市场为中心的大型综合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区域影响较大、专业化程度高的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 加快发展商业连锁销售,扩大连锁商业服务网络,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在瑞昌布点经营。 整合市内各大商贸企业资源,促进同类商贸骨干企业组团经营,提高商业服务质量。 大力发展旅游业 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承接庐山风景区的辐射,以生态为 本、文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26 页 化为核、自然为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个性鲜明、内涵丰富、体验独特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 1)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瑞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