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导师、导生工作指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第三对学生成长要全面关注。 即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生理心理,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严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把握一个 “严 ”字。 努力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 首先要严而有 “章 ”,即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照章管理,即要严格按照校纪、班纪、 “民约 ”办事,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到严而有恒,善始善终,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第三要违章必究,即要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违犯纪律的人和事,做到 “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要严而有度,即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 要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要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法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 “法 ”字,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依法,即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各类教育行政法规、学生行为规范和学 生守则、校纪班规等。 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因时、因地、因性别和性 11 格的差异,采取适合各自情况且行之有效的不同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方法和手段去管理班级、去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 总之,要注重处理问题的效果,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取得的和谐统一。 “学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一个 “学 ”字。 要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要向书本去学,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二 要向同行去学,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三要干中学、学中干,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班主任工作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也会随时产生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就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心 ”,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 “心 ”字。 即对工作要热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想工作要耐心,做事情要用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真心想做好,真正要做好,且用 心去做好,那么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 七、要做“ 五心 ” 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所以 , 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 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 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 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教育形式,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在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2. 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 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 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 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如我班的戎亮,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孩子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二年级时他天 天要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 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戎亮,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孩子 …… 现在的戎亮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 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 12 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3. 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学的爱 常听孩子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某某同学的爸爸是干部,他表现不好也当班长,还是三好生 …… 听到这些 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 小孩歌 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出现这样一直现象:我们时常教育孩子学做真人的同时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一个 假人。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 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表现怎样,不管你父母是谁,你在我的班级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 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受批评的待遇,不仅要这样说,更要这样做,在班级里我通常会把很多事情放到班级中让大家一起解决,正因为有了一颗公平心,我也就拥有了整个班级。 4. 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块牌子上赫然写着:教育者,爱胜过一切。 每次走过我都会看上一遍,让他铭记于我心,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 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 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 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 大家长 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5. 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 求精地把事情做好。 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 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 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让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始终陪伴着你,因为他们能让我们的班级拥有凝聚力、拥有活力。 八、“五勤”班主任的基本模式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的多重角色地位,决定了他(她)必须具备一套符合社会、家庭等需要的角色行为。 但长期以来,许多班主任却对自身角色及其行为要求缺乏自觉认识。 学校在班主任的选派及其考核中也缺乏规范化的依据和具体明确的尺度。 因此,归纳并阐述班主任角色的具体行为模式,对于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班级工作管理水平都是大有稗益的。 13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其行为首先表现出的特点是:有理想,爱学生,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身心,具有做好自己班级工作的各方面的才能。 那 么,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符合自身角色的基本行为模式呢。 综合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方式及职业性质等特点,笔者以为,班主任应努力做到 “五勤 ”。 ,即 “足 ”勤。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就是按照预定的目的,依据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手段,对班级中的人、事、物进行计划和调控。 而有效的计划和调控,必须建立在对班级及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 实践证明,班主任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 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同时,在与学生日常的实际接触中,班主任能及时地把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在实施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提出班主任参与学生活动的多种不同的 “到位 ”要求,并以此作为班主任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正在于督促班主任变间接、简单的 “遥控式 ”管理为直接、具体的 “走动式 ”管理,避免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当然,班主任的 “走动 式 ”管理决不是 “巡警和看守式 ”的,而是与学生情感交流、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过程。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心理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希望班主任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希望能直接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点。 班主任如果能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那么学生便会对他(她)产生心理认同, “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即 “目 ”勤。 班主任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 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 全国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从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露出的一丝怪笑,访到了该生与社会后进青年的秘密交往。 姚亚平老师从家长为孩子系鞋带的极普通的小事,发现了独生子女教育的严重问题。 可见优秀班主任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他们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或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荫芽 ,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目 ”勤也有助于班主任从观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对学生质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现不尽相同,班主任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 “长善救失 ”的教育。 ,即 “口 ”勤。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 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 “口 ”勤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 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 “晕轮效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