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电厂锅炉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启动系统初投资及有缺点比较见下表。 种类 扩容器式 循环泵式 热交换器式 优点 系统简单 投资少;运行操作方便;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维修工作量少。 系统简单; 工质和热量回收效果好: 对除氧器设计无要求,适合于两班制和周日停机运行方式。 系统简单; 运行操作方便;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工质和热量回收效果好; 维修工作量少。 缺点 运行经济性差; 要求除氧器安全阀容量增大; 不适合于两班制和周日停机运行方式。 投资大; 运行操作复杂; 转动部件的运行和维护要求高; 循环泵的控制要求高。 投资大; 金属耗量大; 要求除氧器安全阀容 量增大。 由于 水冷壁系统的出口温度即分离器的入口温度为 434℃ ,因此分离器和贮水箱均由 SA38711 的低铬钢制成,它们是除过热器出口集箱外的仅有厚壁元件,每台锅炉配备 2 台汽水分离器和一只分离器贮水箱。 第 15 页 共 31 页 为了尽可能减少启动期间工质热损失,由分离器贮水箱底部引出的疏水总管的三根通往疏水扩容器的支管上各装一只大直径的分离器疏水(水位)调节阀和节流孔板,在启动初期包括冷态清冼、汽水膨胀和热态清洗期间只要水质合格就将这些疏水扩容后全部送往冷凝器回收,若水质不合格,则排向废水集水槽不予回收。 由于装设了 上述大直径疏水调节阀,当再循环泵事故介列时,锅炉也能完成正常的启动,前提是必须装一只容量足够的大气式疏水扩容器,这是由于冷凝器接收分离器疏水的数量所限制的。 由于锅炉的最低直流负荷为 25%BMCR,再循环泵的设计流量也按25%BMCR,但在启动过程中再循环泵的最大实际流量也只有 20%BMCR,其原因是在启动过程初期锅炉给水泵始终保持着 5%BMCR 的最小给水量,而整个启动过程中水冷壁系统始终保持 25%BMCR 的流量不变。 采用再循环泵后可以大大减少启动初期的工质及热量的损失。 结构特点 1) 采用改进型的内螺纹管垂 直水冷壁, 即在上下炉膛之间加装水冷壁中间混合集箱,以减少水冷壁沿各墙宽的工质温度和管子壁温的偏差,取消早期的在大直径水冷壁下集箱内装设小直径节流孔圈的设计,改为在小直径的下联箱外面较粗的水冷壁入口管段上装焊直径较大的节流孔圈以加大节流度,提高调节流量能力,然后通过三叉管过渡的方式与小直径的水冷壁管(φ )相接,用 控制各回路的工质流量的方法来控制各回路管子的吸热和温度偏差。 2) 在保证水冷壁出口工质必需的过热度的前提下,采用较低第 16 页 共 31 页 的水冷壁出口温度( 434℃), 并把汽水分离器布置于顶棚、包墙系统的出口,这种设计 和布置可以使整个水冷壁系统包括顶棚包墙管系统和分离器系统采用低合金钢 SA213T12( P12),所有膜式壁不需作焊后整屏热处理,也使工地安装焊接简化,对保证产品和安装质量有利。 3) 由于过热器和再热器大量采用优质高热强钢,管壁相对较薄,因此各级过热器可以采用较大直径的蛇形管(φ 51~60)保证较低的过热器阻力,而在很多其它公司(特别是欧洲公司)的设计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均采用小直径管(φ38~)以控制壁厚,这样导致较高的过热器阻力。 三菱重工超临界与超超临界锅炉采用新型高热强钢业绩 电站 名 称 机组号 额定 出力 过热蒸汽 压力kg/cm2g 过热 汽温℃ 再热 汽温℃ 蒸发量 t/h 燃 料 投运 日期 codecase 2328 SA213 TP310HCbN 原町 1 1000 250 566 593 2970 煤 19977 采用 采用 三隅 1 1000 250 600 600 2900 煤 19987 采用 采用 舞鹤 1 900 250 595 595 2570 煤 20203 采用 采用 敦贺 2 700 246 593 593 2120 煤 202010 采用 采用 神户 1 700 246 538 566 2340 煤 20203 采用 采用 岭北 2 700 246 593 593 2120 煤 20207 采用 采用 广野 5 600 250 (a) 600 600 1770 煤 20207 采用 采用 4) 汽温调节手段的多样化, 除过热器采用三级六点的喷水外,直流运行时主要靠改变煤 /水比来调节过热汽温,再热汽温主要调节手段为烟气分配挡板,而以燃烧器摆动作为辅助调节手段,再热器还在再热汽的入口管道上加装事故喷水减温装置。 过热器采用三 级喷水能更好消除工质通过前级部件所造成的携带偏差,也增加了调温能力。 5) 为降低过热器阻力,过热器在顶棚和尾部烟道包墙系统采第 17 页 共 31 页 用二种旁路系统, 第一个旁路系统是顶棚管路系统,只有前水冷壁出口的工质流经顶棚管;第二个旁路为包墙管系统的旁路,即由顶棚出口集箱出来的蒸汽 大部分送往包墙管系统,另有小部分蒸汽不经过包墙系统而直接用连接管送往后包墙出口集箱。 水冷壁系统流程图 6) 6)过热器正常喷水水源来自省煤器出口的水, 这样可减少喷水减温器在喷水点的温度差和热应力;但在非正常情况下,如果屏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汽温和壁温过高,则可利用由给水管引出较低温度的水喷入,达到较好的减温效果。 再热器喷水水源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 4.锅炉整体布置 本锅炉采用 单炉膛、П型布置、悬吊结构。 燃烧器布置为 反向双切园燃烧方式。 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汽水分离器为分界点 ,从水冷壁入口集箱到汽水分离器为水冷壁系统,从分离器出口到过热器出口集箱为过热器系统,另有省煤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和启动系统。 过热器采用四级布置 ,即低温过热器(一级)→分隔屏过热器(二第 18 页 共 31 页 级)→屏式过热器(三级)→末级过热器(四级);再热器为二级,即低温再热器(一级)→ 末级再热器(二级)。 其中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分别布置于尾部烟道的前、后竖井中, 均为逆流布置。 在上炉膛、折焰角和水平烟道内分别布置了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由于烟温较高均采用顺流布置,所有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部件均采用顺列布置, 以便于检修和密封,防止结渣和积灰。 水冷壁为膜式水冷壁,由于全部为垂直管屏,因此可以不必采用结构复杂的张力板来解决下部炉膛水冷壁的重量传递问题。 为了使回路复杂的后水冷壁工作可靠,将后水冷壁出口集箱(折焰角斜坡管的出口集箱)出口工质分别送往后水冷壁吊挂管和 水平烟道二侧包墙二个平行回路,然后再用连接管送往顶棚出口集箱, 与前水冷壁和二侧水冷壁出口的工质汇合后再送往顶棚包墙系统,这样的布置方式在避免后水冷壁回路在低负荷时发生水动力的不稳定性和减少温度偏差方面较为合理和有利。 烟气流程如下: 依次流经上炉膛的 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和尾部转向室,再进入用分隔墙分成的前、后二个尾部烟道竖井,在前竖井中烟气流经低温再热器和前级省煤器,另一部分烟气则流经低温过热器和后级省煤器,在前、后二个分竖井出口布置了烟气分配挡板以调节流经前、后分竖井的烟气量, 从而达到调节再热器汽温的目的。 烟气流经分配挡板后通过连接烟道和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排往电气除尘器和引风机。 流经省煤器出口烟气分配挡板的烟气由连接烟道送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启动系统为带再循环泵系统, 二只立式内置式汽水分离器布第 19 页 共 31 页 置于锅炉的后部上方,由后竖井后包墙管上集箱引出的锅炉顶棚包墙系统的全部工质均通过 4 根连接管送入二只汽水分离器。 在启动阶段,分离出的水通过水连通管与一只立式分离器贮水箱相连, 而分离出来的蒸汽则送往水平低温过热器的下集箱。 分离器贮水箱中的水经。玉环电厂锅炉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