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装配车间设计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转向离合器销钉 Φ 16  Φ 16  25T 压床 钢对钢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装配车间设计手册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16 11 27709 外环压入变速箱轴承座 Φ100  Φ 10T 压床 钢对铸铁 12 压变速器二轴轴承2712K 内环 Φ  Φ 60  25T 压床 共用一台设备 钢对钢 变速器二轴压入轮毂 Φ130  Φ 130  25T 压床 钢对钢 变速箱倒挡轴压入轮毂 Φ165  Φ165  25T 压床 钢对钢 13 手柄销压合 Φ 14  Φ 14  10T 压床 14 压一轴套 Φ 30  Φ 30  气动压床缸径Φ 200 粉末冶金 15 密封圈压入壳体 Φ 85  Φ 88  2T 压床 橡皮对铁 16 将连杆铜套压入小孔内 Φ135  Φ135  20T 压床 铜压入钢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装配车间设计手册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17 4配钻配铰 当两个或几个接合零件上的孔需保证精度时,钻孔就往往放在装配之后进行,当接合有一组孔的零件时, 零件上的孔是预先在机械加工车间钻好到装配来的,到装配车间后,用调整的方法如扩孔、铰孔等方式使两零件上的一组孔眼精度符合。 配钻配铰及孔的修整一般都在钻床上进行,在钻床上进行困难时就采用手电钻或专用钻床等。 5动平衡与静平衡 平衡是为了使零件的重心和回转中心几何轴线相结合,高速旋转的零件不予以平衡,就会发出撞击声,以致损坏零件。 静平衡主要用在正确安装在转动轴线上的平面盘状零件上,在实际进行平衡时,通常认为: b/D(式中 b—— 零件厚度, D—— 零件的直径)则可视为平面盘状零件,这种平面盘状零件,如齿轮飞轮 、离合器等可采用静平衡。 但静平衡不能消除动平衡所引起的力偶(见下图) 图上所示长柱形零件,如不平衡变量 A—— B,则在静平衡时,就满足平衡要求了,但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力偶并没有被消除,所以对于高速旋转的长柱形零件,如发动机曲轴汽车上的万向轴等就必须进行动平衡。 物体的动平衡同时是静平衡,动平衡的精度比静平衡的高得多,所以若是平面盘状高速旋转零件,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也进行动平衡。 在动平衡选型时,除尺寸及旋转速度应满足工艺要求外,动平衡机的精 度ρ(绝对数值)必须小于零件的允许偏移(它们表示的单位都是μ)。 但在拖拉机行业的产品图纸上往往规定的是零件允许不平衡力矩 M,比如发动机曲轴在动平衡后允许不平衡力矩为 20克厘米,而不是ρ 0 值,这时,可用下式换算求得ρ 0 值。 gGM 00  GgM00 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装配车间设计手册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18 经单位换算后 GM00 10 式中: 0M —— 零件的允许不平衡力矩(克厘米) G —— 零件重量(千克) g —— 重力加速度(米 /秒 178。 ) 0 —— 零件的重心允许偏移( μ ) 例如:有一曲轴 30 千克,产品图纸上规定 0M 为 12 克厘米,求重心允许偏移 0。 公忽)或称 4(430 20xx0   如求得的 0 值大于动平衡的平衡精度  ,则可选用,否则达不到工艺要求。 6部件及拖拉机试验 试验是为了磨合及检验部件及拖拉机加工、装配质量,机构的工作情况,外部连接及油封的紧密性等,有故障即进行消除。 部件及拖拉机试验主要内容举例如下: 发动机(见柴油机试验站设计手册) 机油泵、水泵 试验输油、水量、水压、油压 机、燃油滤清器 试验密封性、滤油能力、调整压力阀 汽缸体、汽缸盖、进气支管 试验水压 节温器 试验性能情况 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减速器 试验离合器接合,调整飞块弹簧及离合器、移动齿轮、磨合运转 燃油泵 喷油嘴 试验密封性、喷雾角度、调整弹簧压力 输油泵 试验输油压力、流量 减速器 试验起供器的关闭情况、飞块工作情况、磨合运转 燃油泵 试验最大喷嘴量及供油均衡性,喷嘴提前角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装配车间设计手册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19 及喷油延续时间 拖拉机底盘 变速箱及分速箱 试验牙齿啮合情况及磨合运转 后桥及前桥 试验齿轮间隙调整,磨合运转 转向器 试验转动力矩(在装配工作台上) 前轴 调整前束、外倾 皮带轮 试验运转正常性 液压泵 进行磨合试验,检查压力、流量及密封性 提升器 检查提升及下降情况,测定其时间及提升 高度,不允许有抖动或不正常响声,无渗 漏现象 水箱 试验水压 拖拉机总成 试验制动器情况、液压升降器情况、爬坡 各踏板工作情况及其空程调整,转向盘空 程,离合器工作平稳性及各机构工作情况 磨合运转 增压器 初运转试验,即在各档转速稳定之后,在 透平进气壳上测定机组的振幅 压气机额定工况试验,即试验转速、自然 空气量、增压器比及空气机绝热效率等的 稳定性 机件结构试验,即在技术条件规定的各档 转速内测定透平前温度、出水温度、滑油 温度等 7 螺纹连接 在装配中螺纹连接采用得最广,各种部件、组件连接时 ,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如用螺钉、螺栓、螺柱及螺帽等给以连接。 其中以螺柱的连接比较复杂些,因为螺柱在拧紧时容易损坏螺纹。 一般螺纹连接有二种,一种是标准螺纹的紧固件,可以被拧到整个螺纹完结处为止,另一种是紧螺纹的紧固件,这种紧固件有公盈,所以这种紧固件是拧至一定的拧紧力为止,或是按样板拧到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装配车间设计手册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20 一定的高度为止。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目前在国内拖拉机行业中大量运用风动扳手,电动扳手及电力机械装置等,但是用的最广泛的还是冲击式风动扳手,它的优点是在同样的尺寸及重量下具有比电动扳手较大的功率,使用可靠,容易保养。 由于冲击 作用而增大了扳紧力矩,从而使工人不承受反力矩等。 缺点是噪音大,压缩空气需要滤去水和机械杂质的装置及分配、供给滑油和调整空气压力的装置。 各种直径的铬钢及碳钢螺栓螺纹的标准扭矩参照下表: 扭紧螺栓需要的力矩值 螺纹直径( mm) 力矩值(千克米) 40Cr/35 螺纹直径 (mm) 力矩值(千克米) 40Cr/35 6 ~~ 22 35~40/15~21 8 ~~ 24 36~41/30~35 10 ~~ 27 76/35 12 ~~ 30 100/50 14 10~~ 33 150/80 16 13~15/11~15 36 184/90 18 18~21/12~17 39 /125 20 24~28/14~17 42 / 8 加热或冷却 当接合零件公盈较大,零件壁较薄时,当零件如滚珠轴承、活塞等精度要求较高时,倘若强行压合,零件表面就会出现不平度的压扁及金属的剪切现象,所以冷压就不能保证所需强度,鉴于以上情况,就产生了热配合与冷却后配合的工艺,加热工艺较冷 却方便,故加热工艺用得较广。 热压与冷却的温度视零件的压合的公盈量及零件材料而定,一般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当加热外套件时 0310 tdit  最大 当加热被套件时 ditt  30 10 最大 式中: t —— 零件需加热或冷却的温度( 0C) 0t —— 室温(0C)  —— 零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装配车间设计手册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21 d —— 配合处公称直径( mm) 最大i —— 图纸上规定的最大过盈( μ ) 常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α 值见下表: 材料 线膨胀系数 材料 线膨胀系数 钢 11 106 铸铁 12106 青铜 106 黄铜 106 镁铝合金 24106 硬橡胶 70106 为了防止在装配过程中零件局部变热、变冷,所以算出的 t 值应相应增加或降低 10~30%。 目前零、部件加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1) 在热水、热油或溶铅的槽中加热,它们的优点是能 保证零件加热均匀,而使温度变化范围较小,滚珠轴承一般是在 800~1000C 的油槽中加热后在压到轴上的,目前在水及溶铅槽中加热零件的方法用的很少。 ( 2) 在鼓风干燥箱中加热能保证零件加热均匀,但操作时不方便,所以现在有的零件用均匀的热空气接触加热,即用鼓风干燥箱加热,如活塞、齿轮等一般都用此方法。 ( 3) 不带鼓风的箱式电炉中加热:其原理也是用电加热空气,用热空气和零件接触而加热,此种方法由于空气温度不均匀,因此比鼓风干燥箱加热效率低,洛阳拖拉机厂 75— 发动机用的活塞加热电炉就是一例。 ( 4) 电感应加热器 ,一般是用矩形铁芯 (铁芯 用矽钢片叠成 ),铁芯上产缠上感应线圈。 通电后,铁芯内产生磁场,零件就感应产生电流发热,所以这种方法较适用于环形零件。 洛阳拖拉机厂 75— 发动机及北京内燃机总厂的飞轮齿圈就是用此种方法加热,效率很高。 ( 5) 气体加热炉,一般是用乙炔或氧气直接加热零件,由于气体温度较高,所以加热零件最好是薄壁零件,这样加热时间可以短些,不致产生氧化和变形,目前用得极少。 活塞一般加热和齿圈、齿轮加热约在 1000~1200C。 滚珠轴承加热一般在 800~1000C。 当外套件为笨重机体,而被套件又不大时,如要加热笨重的外套件微要花费很多时 间,并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此时把不大的被套件加以冷却,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因制冷设备比较贵,操作时需按规范进行,所以至今在拖拉机装配中冷却工艺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采用的冷却方法有下列几种: ( 1) 在装有固体的二氧化碳(干冰)的恒温箱中冷却,箱体的外层部分放满干冰,中间部分盛满以酒精为主的冷却液体,被套件放入该冷却液中,因为外层与中间层是用带孔的板隔离开的,所以冷却液体可与固体二氧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