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枸杞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叶用枸杞的栽培技术 培季节与栽培方式1)露地多年生栽培。 南北方均可以栽培,北方一般春季栽植,夏秋季可以收获,以成株越冬。 北京地区二年生以上植株,春季 3 月枝条萌芽,4 月可以收获。 2)温室栽培。 为满足周年供应,北方地区冬季需进行温室栽培,8 月育苗,9月栽植,冬季收获。 可进行周年生产。 栽培技术1)育苗。 扦插繁殖。 选用硬枝或嫩枝插条均可,以硬枝插条比较好,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 插条长 10 厘米左右,插条上端平截,基部剪成斜面,斜插入土,插穗 2/3 以上没入土中,地上部分留 12 个芽。 可在秧苗畦中育苗,也可用穴盘或营养钵进行育苗。 条件适合,在扦插后 8 天,开始发根,在 15 天时大部分插条已生根,20 天时开始陆续萌生二级侧根,在 40 天左右形成大量二级侧根,并开始出现三级侧根,而后形成发达的根系系统。 一般在扦插后 2030天即可定植。 分根繁殖。 我国北部地区可在每年 3 月中旬将母株附近萌蘖发生的幼苗连根挖出,育苗或直接定植于露地,每穴栽苗 13 株,株行距3040 厘米。 栽植后要将穴土踏实,并灌足水。 因叶用枸杞扦插很易成活,故实际生产中很少用分根繁殖法进行繁殖。 2)整地、施肥、做畦。 枸杞适于各种土壤栽培,但肥沃的砂壤土更有利于其生长,定植前要深翻土地,每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 30004000 千克、三元复合肥50 千克。 充分与土壤混合,然后做成宽 、长 810 米的平畦。 3)定植。 进行露地多年栽培,定植密度应稀一些,行距 50 厘米,株距 3040厘米。 在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中种植,需做成南北向的平畦,畦面宽约。 定植行距 26 厘米,株距 15 厘米或株行距均 20 厘米,开沟定植,定植后浇透水。 为使产品在春节前后上市,定植期不应迟于 10 月中旬。 4)田间管理。 定植后应及时中耕、锄草,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植株的快速生长,结合天气情况,宜 57 天浇水一次。 15 天左右施肥一次,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露地种植应注意虫害的防治,尤其 28 星飘虫为害严重。 冬季保护地种植应以提高温度为主,浇水、施肥次数应尽量减少。 越夏管理。 试验表明,当日均气温在 1025时,枸杞生长最快,日均温超过 25时,生长不良,因此夏季宜搭建阴棚,以防止高温为害。 阴棚可用竹木结构搭建,高 左右,用黑色网棚遮盖。 试验表明,在遮光约 70%时,枸杞可正常生长,生长迅速,约 30 天即可采收一次;在遮光大于 80%时,枝条细嫩成蔓性弯曲,产量较低,品质较差;遮光在 30%50%时,枸杞可以生长,但生长速度缓慢,且基部叶片老化,易脱落。 因此,以遮荫 70%的网棚阴棚效果最佳,可以越夏生长并可增加枸杞采收次数,提高产量。 越冬管理。 北京地区枸杞地上部木质化枝条可以安全越冬,因此可以不修剪越冬,第二年可以获得较高的前期产量。 北方寒冷地区,地上部不能安全越冬的,可以把上部剪掉后,埋土越冬。 5)收获。 枸杞。 枸杞菜在植株高 3040 厘米时采收,精细采收应用手掐收,长度 15 厘米左右,也可以割收,割收时基部留 35 厘米,以使腋芽萌生新枝。 露地采收期为 5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保护地采收期为 11 月至翌年 5 月,一般可采收 67 次。 每 667 平方米产量 20003000 千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