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纺织公司5万吨特种纤维纱线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单产和播种面积的限制,以难以有很大增长。 因此,开发非棉天然纤维是我国发展纺织业的一大趋势。 根据有 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非棉天然纤维纱权在沿海地区如浙江省、山东省一些纺织企业生产,产量仅占天然纺织产品的千分之四。 约在 万吨左右,预计在 20xx 年达到 10 万吨,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要。 目前我省已有几家纺织企业在准备开发类似产品。 本项目产品是蛋白、竹等纤维为原料的纱线,根据其特性,因此属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并正好迎合国内外纺织市场的需求。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本项目根据国内外市场分析及该公司现有的实际情况,建立新型特种纤维纺纱基地,新建纺纱车间、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 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梳联、并条设 备、转杯纺设备及自动络筒机,利用原有国内先进的纺纱设备形成高档新型材料纺纱生产线。 项目新建中试车间为企业今后产品的研发提供平台。 环锭纺生产线总规模为 5 万纱锭,形成年产各类特种纤维混纺纱8191 吨。 转杯纺生产线总规模为 28 台转杯纺纱机,形成年产各类特种纤维混纺纱 41809 吨。 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预测和产品销售方向,本项目推荐产品为各类高档蛋白纤维、竹浆纤维、天丝、涤混纺纱,项目投产后产品以出口为主,企业可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开发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环锭纺产品方案 序 号 产品名称 规格 产量(吨 /年) 比例( %) 1 40S( ) 天丝纤维 /蛋白纤维 混纺纱( 55%/45%) 2369 31 2 60S( ) 100%棉纤维 286 40 3 32S( ) 天丝纤维 /蛋白纤维 混纺纱( 55%/45%) 5536 29 合计 8191 100 气流纺产品方案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产量(吨 /年) 比例( %) 1 30S( ) 天丝纤维 /竹纤维 混纺纱( 55%/45%) 7188 17 2 21S( ) 竹纤维 /麻纤维 混纺纱( 55%/50%) 10960 26 3 16S( ) 竹浆纤维 /涤纤维 混纺纱( 55%/50%) 23661 57 合计 41809 100 经济分析 投资估算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人民币 3394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万元,设备 万元,安装工程 万元,其它费用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5060 万元,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 39003 万元,其 中该项目所需外汇 1640 万美元。 财务分析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增值税率为 17%,城市附加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增值税率的 7%和 4%,年销售税金正常年为 6585 万元。 根据企业损益表,利润总额正常年为 12135 万元,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 33%计取为 4005 万元,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分别按税后利润的10%和 5%计取,余下全部为未分配利润正常年为 6910 万元。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a)根据财务内部流量表(全部投资)计算以下财务评价指标: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为 %,财务净现值( I=14%时)为 10280万元,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财务净现值( I=14%时)为26578 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说明盈利能力满足行业最低要求,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本项目在财务上可以接受的。 项目所得税后的投资回收期为 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前的投资回收期 年(含建设期),这表明项目投资能按时收回。 b)根据损益表和总投资计 算如下指标: 投资利润率 =(年利润总额 /总投资) *100%=% 投资利税率 =(年利税总额 /总投资) *100%=% 资本金利润率 =年平均利润总额 /资本金总额 100%=% 通过对“借款还未付息计算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的计算,考察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并计算投资借款偿还期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偿还借款期的资金来源,本项目在还款期间仅在前三年将取之未分配利 润的 50%,折旧费、摊销费全部用于还款。 固定资产投 资偿还期(从借款开始年算起)为 年,能满足贷款机构的要求。 项目具有偿债能力。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计算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BEP),其公式为: BEP=(年固定总成本 /年销售收入 年可变成本 年销售税金)100%=%。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 %,企业就可以保本,该项目实施后风险较小。 项目综合评价 根据以上依据测算,项目投产后,可年达销售收入 191215 万元,税后利润 8130 万元,投产后 年(含建设期)可收回 全部投资。 第四章 区域概况 区域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隅,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西北与文成两县接壤,陆地界于东经120176。 739。 121176。 0739。 1, 北纬 27176。 0639。 27176。 3639。 1。 县境地形北部宽阔,南部狭小,略呈三角形,亦类似侧飞雁。 全县陆地面积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公里。 县城所在地为灵溪镇,全县下 辖 36 个乡镇(其中乡 16 个、建制镇 20 个), 104 个居民区,818 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 苍南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20xx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同比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 亿元,比上年增长 %, 20xx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第 80 位。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 ,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 ,东濒东海 ,西接 104 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的温福铁路,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 龙港基础设施配套 ,服务功能齐全。 日供水能力达 15 万吨,投资 亿元的平原引水工程,水源来自几十公里外的藻溪吴家园水库 及挺南水库 ;供电依托华东大电网,年用电量 3 亿多千瓦时;拥有程控电话5 万门,因特网用户上千户,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贯穿镇区西部,龙港大道、龙金大道、世纪大道等构成城市交 通主骨架;拥有各种客运汽车 1300 多辆, 9 路公共汽车,建有不同泊位的码头 23 座,镇内设有包机公司,承接温州至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空业务;高档次的宾馆、餐饮、娱乐等设施配备齐全。 自然环境概况 气象特征 苍南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 14℃ 18℃ 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 208 天 — 288天,年平均降雨量 毫米。 龙港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平原水网地带,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全年无酷暑严寒,冻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为东南风偏东风,冬季为西北风。 年平均气温 18℃,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3℃,多年平均降雨量 1549mm,且集中在 5~6 月份梅雨期和 7~9 月台风期,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5%,年平均风速为 米 /秒。 受热带风暴、强热 带风暴和台风影响每年平均为 3 个月,出现月份一般在 5~10 月,尤以 7~ 9 月出现频率较高。 地形、地貌和地质 工业园区所在地属近代海积平原区,地层为第四纪海积粘土及淤泥质粘土,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层,粘土层,厚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层,厚约 3m;第三层,淤泥层,厚约 30m;第四层,粘土层,厚约22m,其下为粘质粘土。 该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黄海高程 左右。 地震设防 根据地震区划分带,项目选址区属东南沿海二级地震区,该段地区 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接近三级地震区,根据中国地 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核定本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工程按 6 度构造抗震设防。 水文特征 用地地处近代海积平原区,地层为第四纪海积黏土及淤泥质粘土,层厚 4050 米,构造简单,地势较底, 50 年一遇最高洪水为 米(黄海高程系,下同)。 螯江为我省八大水系之一,干流长 72 公里,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其下游河段长约 16 公里,属感潮河段。 社会环境概况 龙港镇建镇于 1984 年,区域位置优越,位于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入海口南岸,距东海仅 5 海里,附近江面宽 450m。 高潮位水深 ,可以 开发为浙南地区的第二大港口。 北与 104 国道相连,是江南平原近60 万人口南下福建、广东,北往温州、上海、北京的陆地要冲。 龙港镇是苍南县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集贸、工、农、商综合发展的中心城镇。 该镇总面积 ,总 人口 28 万的大镇,其中城区面积 12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12 万人。 全镇下辖 9 个办事处和 130 个村居。 20xx 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 亿元,增长 %;财政总收入 亿元,增长 16%;外贸出口供货值 亿元,增长 %;市场 商品成交额 亿元,增长 %;人均收入 6949 元,增长 %。 龙港镇属于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乡镇投资环境百强镇、国家星火计划密集区、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省社会综合发展试验区和温州市经济强镇、文明城镇、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镇。 目前,龙港镇经济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半工业化向工业化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印刷、纺织、塑料制品等为支柱行业,通讯电缆、制药、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为苍南县的经 济中心、浙南闽北地区印刷包装原材料集散中心。 苍南龙港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城市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景三个阶段。 近期: 20xx 年~ 20xx 年 中期: 20xx 年~ 2020 年 远景: 2021 年~ 2050 年 城市性质与规划区范围 龙港的城镇性质确定为浙南闽东北地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根据苍南县城镇体系规划及苍南县组合城区片区划分的结果,龙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为 90km2左右。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城区近期( 20xx 年)人口为 22 万,中期( 2020 年 )为 35 万人,远景( 2050 年)为 50 万人。 用地规模 近期人均 ,城区用地规模为 ;中期人均 95m2,城区用地规模为 ;远景人均 100m2,用地规模为。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龙港城市用地总体布局模式为:一心、二轴、三片区。 “一心”即位于中央大道与世纪大道交叉口附近的城区中心区。 该中心区布置了行政、商业、科教、体育、绿化用地,体现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应具有的整体格局。 “二轴”指城市东西与南北两个方向的两条具有城市轴线意义的主要道路 ,分别为南北向的中央大道和东西向的世纪大道。 “三片区”即按照主要道路、河流等将城区大致划分为三个片区:城北区、城东区、城南区。 城北区位于白河以北、通港路以西,基本为原有的旧城区;城东区位于通港路以东,以工业、居住、科教为主;城南区位于白河以南,基本为新区,功能以商业、文化、行政、体育、居住等为主。 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工业用地布局 龙港工业布局的基本思路:调整布局结构,形成西、中、东三片工业区。 ( 1)中部工业区:主要是龙港大桥以南,沿龙金公路分布的工业区。 规划为以创办高新技术、龙港特色 产业为主的工业。 ( 2)西部工业区:位于江山办事处、世纪大道的南侧,邻近高速公路的接线和铁路站场,交通便利,规划发展各类工业。 ( 3)东部工业区:位于鳌江入海口以南。 由于该区远离城市中心,地处河流下游,有东海大道和龙巴公路便利的交通条件,该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发展各类工业。 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仓储用地与物流产业配套布局,并配有专门的危险品仓库。 居住用地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的不同居住消费层次需要以及房。天成纺织公司5万吨特种纤维纱线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