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故障管理程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元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 10~ 30min 为一般事故。 ( 2)重大事故 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 10000 元以上,机械工业关键设备及精、大、稀设备达 30000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力供应中断 30min 以上为重大事故。 ( 3)特大事故 修复费用达 50 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产 2 天以上,车间停产一周以上为特大事故。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 3 类。 (1)责任事故 凡属于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维护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以及维护修理不良等,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称为责任事故。 (2)质量事故 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称为质量事故。 (3)自然事故 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称为自然事故。 不同性质的事故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自然事故比较容易判断,责任事故与质量事故直接决定着事故责任者承担事故损失的经济责任,为此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必要时邀请制造厂 家一起来对事故 设备 进行技术鉴定,做出准确的判断。 一般情况下企业发生的设备事故多为责任事故。 设备事故分析要求及处理措施 1.设备事故分析 设备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 “三不放过 ”的原则(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设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 查分析,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般设备事故由设备事故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在设备管理部门参加下分析事故原因。 如设备事故性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全厂设备人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会共同分析,使大家都受教育。 重大及特大设备事故由企业主管设备副厂长(总工程师)主持,组织设备、安全、技术部门和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分析。 必要时还可组织设备事故调查组,吸收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分析设备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1) 设备事故分析的基本要求 ① 要重视并及时进行分 析。 分析工作进行得越早、原始数据越多,分析设备事故原因和提出防范措施的根据就越充分,要保存好分析的原始数据。 ② 不要破坏发生设备事故的现场,不移动或接触事故部位的表面,以免发生其他情况。 ③ 要严格查看设备事故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和照相。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④ 如需拆卸发生设备事故部件时,要避免使零件再产生新的伤痕或变形等。 ⑤ 分析设备事故时,除注意发生事故部位外,还要详细了解周围环境,多走访有关人员,以便掌握真实情况。 ⑥ 分析设备事故不能凭主观臆测做出结论,要根据调查情况与测定数据进行仔细 分析、判断。 (2)认真做好设备事故的抢修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① 在分析出设备事故原因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抢修,减少换件,尽可能的减少修复费用。 ② 设备事故抢修需外车间协作加工的,必须优先安排,不得拖延修期,物资部门应优先供应检修事故用料。 尽可能的减少停修天数。 (3)做好设备事故的上报工作 ① 发生设备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 3 天内认真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一般设备事故报告单由设备管理部门签署处理意见,重大设备事故及特大设备事故由厂主管领导批示后报 上级主管部门。 ② 设备事故经过分析、处理并将设备修复后,应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由车间设备技师(机械员)负责计算实际损失填入设备事故报告损失栏内,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③ 企业发生的各种设备事故,设备管理部门每季应统计上报。 重大、特大事故应在季报表内附上事故概况与处理结果。 (4)认真做好设备事故的原始记录 设备事故报告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及设备事故概况。 ② 设备事故发生的前后经过及责任者。 ③ 设备损坏情况及发生原因,分析处理结 果。 重大、特大事故应有现场照片。 ④ 发生事故的设备进行修复前后,均应对其主要精度、性能进行测试;设备事故的一切原始记录和有关资料,均应存入设备档案。 凡属设备设计、制造质量的事故,应将出现的问题反馈到原设计、制造单位。 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 “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遵循 “三不放过 ”原则进行处理,任何设备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制裁,并制订防范措施。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对于设备和动能供应过程中发生的未遂事故应同样给予高度重视,本着 “三不放过 ”的原则,分析原因和危害,从中吸取教训,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设备 日常检查 设备 日常检查是由操作者主要利用感觉器官(听 、看、触、嗅)和简便的检测手段,每日按规定要求和标准对设备所进行的状态检查,其内容如表 11所示。 在 设备 日常检查的基础上,对重点设备(包括质量控制点设备、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进行点检,由设备操作者每班或按一定时间,按设备管理部门编制的设备点检卡逐条逐项进行检查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排除或通知维修工处理,并做好反馈工作。 经验证明,只要把设备的日常检查做好了, 80%以上的隐患是可以早期察觉、排除的。 表 11 设备日常检查内容 序号 名称 执行人 检查对象 检查内容或依据 1 每班检查 操作工 所有开动设备 ( 1)检查操作手柄,变速手柄的位置是否正确 (2)检查刀具、卡具、模具等位置有无变动及固 定情况 (3)检查油标油位,并按各润滑点加油 (4)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5)开空车检查自动润滑来油情况,运转声音, 液压、气压系统的动作、压力是否正常 (6)检查各指示灯,信号是否正常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7)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开始工作 (1)夹紧部分是否正常 (2)有无异声、温升、振动 (3)润滑是否正常,导轨及滑动面是否来油 (4)安全限位开关是否正常 (1)电源是否切断 (2)各手柄、开关是否置于空位 (3)铁屑已否清除,设备已否清扫干净 (4)导轨、台面是否涂油 (5)工作地是否清理 2 巡回检查 维修钳工 维修电工 润滑工 维护区内 分管的设备 ,复查后及时排 除缺陷 部位进行监视 ,补充油量,检查油质 3 重点 设备 点检 操作工 维修工 重点设备 质控点设备 特殊安全要求设备 依据设备动力部门编制的设备日常点检卡进行 周期控制点检 设备定期检查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企业 () 通用业: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设备的定期检查是指维修工人按照计划和规定的检查间隔期,根据检查标准,凭人的感官和检测仪器对设备状态进行的比较全面的检查与测定。 作为一项保障设备技术状态的基础工作,它可以用于周期性的定期预防性维修,特别适用精密、大型、稀有及关键设备和重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也可以用于状态监测的维修,对某些特种设备如动力、动能发生设备,起重设备,锅炉及压力容器,高压电器设备 等更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为此定期检查主要针对下列设备的检查:①精密、大型、稀有、关键设备;②重点设备、质控点设备;③起重设备;④动力动能发生设备;⑤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⑥高压电器设备。 其目的是查找设备是否有异常变化,掌握零部件的实际状况,确定有无维修或更换的必要,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做好预防维修的相关准备工作。 设备定期检查包括设备性能检查、精度检查和可靠性试验。 设备定期性能检查是针对主要生产设备,包括重点设备、质控点设备的性能测定,检查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精度有无异常征兆,以便及 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持设备的规定性能。 设备定期精度检查是针对重点设备中的精密、大型、重型、稀有及关键设备的几何精度、运转精度进行检查,同时根据定期检查标准的规定和生产、质量的需要,对设备的安装精度进行检查和调整,作好记录并计算设备的精度指数,以了解设备精度的劣化速度,掌握设备在运动状态下某些精度、性能变化的规律。 机床的精度指数是反映机床精度高低的参数值,对精密机床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测定,以了解其精度变化情况,在检查机床精度时,主要是与机床出厂时的检验 精度值进行比较和计算精度指数 (T),确定其变化,以便对机床进行调整或检修。 在进行精度检查确定检测项目时要根据其加工产品特点和机床动、静状态衡量,而选定主要精度项目进行查验。 精度指数值只是反映机床技术状态的条件之一,不能全面反映其性能劣化程度,因此,在应用时还需与其他指标相结合应用。 可靠性试验是对特种设备如起重设备、动力设备、高压容器、动能发生设备及高压电器等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进行定期的预防性安全可靠性试验,由指定的检查试验人员和持证检验人员负责执行,并作好检查鉴定记录。 设备定期检查对象、目的及内容如表 12 所示。 表 12 设备定期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