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教育资料-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造技术教育资料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整理 :东北风雲 9 A.工时递减曲线数学模型 一般工时简化对数线性工时曲线表达式。 即 у ═ a xb 其变化规律如图 所示: TC Lg工时 T1 AC T x LG 台数 对数线性工时递减曲线 图 在图中, AC ═ T1 247。 Xn T x ═ t1(1- n)247。 xn Tc ═ (1n) 式中, AC 累计平均公工时; t1 生产第一台(件)产品的工时消耗; x 生产量; n 递减系数; T x 个别产品工时; Tc 累计工时。 递减系数 n 和递减率 ρ 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n ═ lgρ247。 lg(1/2) B.工时递减曲线应用举例 设备能力预测。 已知生产某产品的工时递减系数 n ═ 0. 0665,生产第一件产品的工时消耗 t1 ═ 2. 05H,其它数据见下表。 在今后12 个月生产计划的基础上,预测 12 个月后设备的生产能力。 生产产品设备需求量 12 个月后,单件工时 T x 为 T x ═ t1(1- n)247。 ( x +ω)n ═ ( 1- )247。 ( 30000+ 120xx0) 0. 0665 ═ (H/件 ) 将 12 个月后的计算结果与现状比较于下表 : 制造技术教育资料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整理 :东北风雲 10 12 个月以后 ,设备的生产能力将提高( 18 = 16) /18= 11%。 表 生产产品设备需求量 表 比较表 ( 2)生产能力需求预测 A.短期需求量预测 短期生产能力的需求,可以用展望后 12 个月的办法来进行预测。 首先,预计出对本厂不同产品或多或少服务的需求量;然后,再把这些需求量与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从而边可预测出短期生产能力的需求。 例如,一个生产两种产品的企业,可以用图 所示的办法预测需求量。 B.长期需求量预测 生产能力的长期需求量会因市场需求和工艺技术的不定而难以确定,同时,企业在将来会增加一些 新的产品而后淘汰一些过时产品,因而,预测为 需求量 产品 B的月需求量预测 产品 A的月需求量预测 月份 图 短期生产能力预测 每月每台设备的台时定额( 1) 生产量 /件 截止目前累积产量 ( 2) 每月计划产量( 3) 12 个月累积计划产量( 4) 40 30000 10000 120xx0 比较对象 单件工时( 5) 月需用工时( 6) =( 3) *( 5) 需用设备台数( 7) =( 4) /( 1) 现状 0. 95H/件 9500H 17. 1≈ 18 台 12 个月以后 0. 86H/件 8600H 15. 9≈ 16 台 制造技术教育资料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整理 :东北风雲 11 期 5 年或 10 年的生产能力需求量是一项冒险而困难的工作。 预测企业长期生产能力需量的有效方法是应用产品的生命周期原理,即首先按产品类别确定其生命周期曲线 ,并合理确定目前的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将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由此可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 的长期需求量,进而便可以预测出企业生产能力的长期需求量。 酝酿阶段 增长阶段 成熟阶段 饱和阶段 需求 衰退阶段 销售量 时间 图 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5.生产能力的分析 生产能力可以按五个步骤进行,即确定瓶颈操作、收集数据、进行性能分析、确定能力指标、撰写能力利用和损失分析报告。 ( 1) 确定瓶颈操作 瓶颈操作的确定依据是每小时的生产率和该项工作 每天实际能操作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确 定生产总体中的瓶颈部位之后,要将生产总体中每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对整体生产能力的限制程度按顺序排列。 ( 2) 收集数据 一旦确定了真正的瓶颈部位并将它们进行排队以后,就能确定潜在的总生产能力(无损失、无干扰),它们通常是以各种单位(件数或组件数) /H、体积(以立方计)/H、质量( KG) /H来表示的。 例如,用手动操作的机器生产,总是将零件的装卸时间算在机器循环中,只将部件的传送时间计入机器循环中;在人工装配中,只将直接装配的工件考虑 进去,其他诸如检测、操作工休息或个人需用时间等因素就不考虑了。 制造技术教育资料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整理 :东北风雲 12 第二个要确定的是对总产量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安排好的(计划的和有规律的)和未安排好的(未计划的和无规律的)。 某些干扰因素是不能计算在操作循环中的,如更换工具、搬运原材料和操作工人需要用时间等,把这些因素加上有规律的重复人工劳动因素就形成了工作标准。 有规律的重复人工劳动因素中干扰设备产量的因素,诸如造成机器停机等待的,不在机器操作循环之内的检验和对机器与人之间复杂工作的(安排)分派,就餐时间,废料处理,计划内或计 划外的设备修理等,这些损失可以分为已安排的和未安排的两种,企业可以任意选选择一种分类方法。 然而,有人建议要确定所谓的可以达到的标准产量,即劳动者工作标准所规定的产量加以对照,来确定通过计划所允许的损失程度。 ( 3) 进行性能分析 “性能分析”这个术语是指有关数据的确定过程,并将它们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的重要性予以说明。 (表 )列出了部门 ABC这一个复合产品( E和 E39。 )的生产部门,在 6 个月时间范围内的各种数据。 下表是一张复合产品生产企业某一部门的典型数据表。 它列出了与产品生产 中瓶颈因素有关的数据。 用 6 个月时间收集到的这一系列数据可能代表了真正的工作状态。 第 1 12 栏非常有趣。 注意,凡是存在瓶颈因素的机器的利用率仅仅是它们可以达到的总利用率的 %。 虽然这仅是数据分析的一个例子,但耐用商品的制造者却逐步相信高度自动化的运输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只接近 50%,而不是按原先所希望的(例如实现设计有效生产功能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