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电子设备工艺可靠性管理指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几小时之内进行浸锡。 浸锡时间应根据焊片的大小、引线的粗细掌握,一般控制在 2~ 5 s。 浸锡质量要求 浸锡所用材料应符合可焊性要求及质量标准。 浸锡后的焊片和元器件引线,浸锡层应牢固均匀,表面无孔状、无锡瘤。 元器件成型处理要求 引线成 型跨距要求 元器件引线预成型的跨距应根据元件尺寸按 的倍数,采用 、 、 120 等尺寸系列。 引线成型高度要求 小型元器件引线,应根据焊接方法弯成卧式或立式形状,以减少机械应力。 装在双面印制板上的发热元器件,成型时应保证距印制板有 2~ 5 mm 的间距。 引线折弯要求 折弯点距根部的距离至少应为引线直径的 2倍,折弯半径应大于引线直径的 ,同类元器件的整形应一致,其标准值标志应外露以便读看,折弯所用工具应得当,不应夹伤引线。 扁平 IC 引线要求 扁平封装的集成电路的引线折弯点距根部的距离应 1 mm,折弯半径不小于引线厚度的 2 倍。 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 元器件备料要求 装配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文件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贮存期进行校对,拒领不合格元器件。 自制件、印制板要求 自制件和印制板应有合格证,无合格证的不装配。 有封装的印制板,贮存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无封装的贮存期不得超过三个月,超过规定期限的,应由印制板生产部门进行清洁活化处理, 经检验合格后方能装配。 筛选要求 有老练筛选要求的元器件,电装前应进行老练筛选,并打印上标志。 超贮存件的处理 超过贮存期的元器件(按元器件上机年限而定),应退回库房,同时将信息反映给质量管理部门。 可焊性抽测要求 批量生产时,应对元器件引线的可焊性进行抽样测试,一般每批抽 3~ 5 个样本。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3 抽测不合格的引线应作镀锡处理,经质检部门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装配车间。 印制电路板装配可靠性要求 通用要求 装配者 应持证上岗,按设计图纸和电装工艺文件进行装配,穿戴应符合装联环境要求。 插件工艺要求 插装元器件,一般按先卧后立、先低后高,先插装分离元器件,后装集成电路的程序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按工艺要求执行。 一孔一线的要求 印制板的焊盘孔,每孔只限插装一根引线。 元器件与印制电路板间距要求 安装在单面板上的分立元器件,可贴近印制板板面,或离开板面 ~ mm;安装在双面板上的则应离开板面 2~ 8 mm,必要时应在元器件与印制板之间垫衬垫,或在元器件 上加绝缘套。 有特殊要求的按工艺文件执行。 防止“过火”要求 印制电路板焊接,一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焊接完成;在一次焊接不能达到质量要求时允许重焊,重焊需待焊点冷却后进行,不得因焊接加热时间增长发生“过火”,使基板烧焦、铜箔分层甚至损坏元器件。 静电敏感器件的要求 静电敏感元器件的装配、焊接,均应采取防静电措施,重复焊接的次数不应超过 2次,应在器件冷却后方可重焊。 检查标准 印制电路板的每个焊点都应合格,不应存在虚焊、气孔、冷焊、针孔、拉尖 、锡量过多或过少、桥连等不合格焊点。 特殊工艺要求 有特殊要求的元器件应按其工艺要求进行电装。 自动焊要求 采用自动焊接 (波峰焊、再流焊 )工艺的印制电路板,应在执行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在专用典型工艺指导下进行装配。 电气互联中布线与线扎的可靠性要求 导线电气互联的可靠性要求 导线选用要求 规格要求 导线的规格应根据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频率范围及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铜芯料通过的安全电流按 5~ 7 A/mm2计算。 质量要求 下料时,应检查导线的外观及内芯,其绝缘层不应有损伤、变质现象,芯线不应锈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4 蚀;任何连接导线不允许用短线续接使用。 导线加工要求 剥除绝缘层 剥除导线绝缘层时,应避免在导线和保留的绝缘层上造成裂痕或其它损伤,损伤或切断的芯线数应符合表 4的限制。 表 4 多芯绞合线的股数 7 7~ 15 16~ 18 19~ 25 26~ 36 37~ 40 40 允许损伤、切断多芯绞合线的股数 0 1 2 3 4 5 6 端头处理 剥除了绝缘层的导线端头,应及时扭紧浸锡,浸锡层与绝缘端之间应保持 mm的距离,不得烫胀绝缘层。 保护镀层 对镀锡、镀银裸线进行校直时,不应破坏镀层。 导线连接要求 软、硬导线之间的连接应使用中间接点(接线柱、接线板等)转接,不允许用螺钉螺母直接固定不带焊片的导线。 固定在一个接点上的导线,一般不应超过 3 条;必须超过时应采取转接措施。 连接导线和元器件引线端头 ,焊接前应先在接点(如焊片、接线柱、管脚等)上卷绕半匝到 1 匝(无法机械固定的小型元器件除外),不允许将导线互相卷绕焊接。 线扎的可靠性要求 线扎布局安装要求 在进行工艺性电磁兼容设计,不产生相互耦合和干扰的前提下,相同走向的导线和屏蔽线可扎成线扎。 线扎中的导线沿最短路径敷设,布线应平直整齐,先布屏蔽线,再布绞合线、短线,最后布长线。 线扎的导结应布设在安全、牢固、可靠的位置,应避开高温元器件,并贴紧底板;竖 直方向的走线应紧沿框架棱角或面板,应便于元器件和装配件的查找和维修;活动部位的线束应具有相适应的软性和活动范围,当线束需要架空时,应采用固定夹支撑固定。 导线的布设应整齐美观、紧凑合理,便于扎线,与机箱内元器件的布局协调;线束转弯要保持自然过渡状态,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扎外径的 3倍;线扎应固定,每个固定点都应包裹几层聚乙烯套管,其出线应尽量从线扎底抽出。 弯曲线扎:应根据其结构尺寸和形状自然弯曲;在插头座根部内,弯曲半径不小于线扎直径的 5 倍;射频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 电缆本身的标准,当无要求时应不小于电缆直径的 5 倍。 线扎从固定部分向可转动部分(如旋转门 )的过渡段应弯成“ U”形,其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5 曲平面应与转轴平行,弯曲部分不绑扎,应进行防磨损裹复,如采用人造革或尼龙卷槽、锦纶编织套等。 线扎绑扎要求 需绑扎的导线,按线扎图及工艺要求加工,绑扎后长度公差应保持在 0~ 10 mm 范围,每端应留有 1~ 2 次重焊的余量。 绑扎可采用尼龙线、丝线、亚麻线、塑料扣、蛇形管、胶合等,应整齐美观,松紧合适,始端和尾端不 松脱。 扎结的节距一般为线扎直径的 1~ 2 倍,应不少于 10 mm;同一线扎的扎结节距应保持一致;采用塑料扣时,节距可适当加大。 线扎保护与固定要求 通过整件壁或穿过金属板的导线、电缆及线扎,为免受机械损伤,应加装绝缘套管、同轴橡胶套管或衬垫;沿结构锐边转弯的导线和线扎,外层应加保护措施,同时要求结构锐边倒角。 线扎和电缆应采用线卡固定在壳体上或敷设在槽内,应保证它们在使用时不位移,直线部分的线卡距离按表 5。 表 5 线扎直径( mm) 10以下 10~ 30 30~ 50 线卡距离( mm) 300 350 500 线卡可采用塑料制品、塑料裹覆金属制品或有绝缘套管的金属制品等,其形状应与线扎截面相适应,不应损伤导线。 组装结构的可靠性要求 接插件电装可靠性要求 一般要求 接插件的装配应按设计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要求执行。 带孔端子装联要求 接插件中装接的导线直径应小于端子孔直径,需要两根以上导线(最多不超过三根)同时焊 到一个端子孔内时,它们的直径之和应小于端子孔直径,且应能顺利送到位。 不带孔端子装联要求 不带孔的接插端子,装联时应在绕接后焊接。 单根绕线的线径应小于接线端子直径的 2/3;需要两根或三根绕线同绕在一个端子上时,它们的线径之和应小于端子直径的2/3,并保证相邻两个端子的绕焊结果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不短路。 直立端子装联要求 绕接端子装焊完成后,应保证直立端子(包括带孔端子)与其基座垂直,不允许有歪斜、松动、撞接现象。 接点应统一、美观、整齐(特殊情况除外)。 组合和电源插件电装可靠性要求 组合、插件的合格证要求 进入电装工序(车间)的组合和电源插件的机架应有合格证(符合机装图纸要求),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6 未齐套和无证的机装件不得进入车间装配。 表面保护要求 凡批量生产和定型的机装、整零部件,不允许在电装车间进行机械加工处理;研制性产品,由于设计更改需采取局部机械加工处理的(如配打孔位等),应按图纸要求对加工部位进行表面涂覆处理或采取其它保护性措施。 绝缘及距离要求 组合、电源插件和有电气绝缘要 求的所有零部件,应有间距或绝缘措施的安装要求,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不发生短路。 位号及标记要求 组合内所有器件装配完成后,应有位号标记。 标记打印完成后自然风干,并涂清漆保护层。 机柜(分机)电装可靠性要求 线扎、线槽、走线孔要求 机柜应有线扎的走线槽和走线孔。 金属走线孔及扎布设部位的金属表面应无毛刺,并对其进行保护性处理(如粘接防护性人造革等)。 绞合线工艺要求 绞合线的长度 L 应 10000~ 15000 mm,纽距为每 100 mm 6~ 7扣,加工完成后应用三用表检查其通、断、短路情况,由质检人员查验纽合程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上机使用。 软连接和折弯处的保护要求 在机柜和组合特殊部位作软连接用或折弯的线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套锦纶编织护套、人造革包裹、刷胶等)。 装配后的清理和技术性处理的可靠性要求 印制电路板装联后的清洗工艺要求 焊接后杂物的清除 高精度、高质量要求的工作于恶劣环境条件的电子产品,其印制电路板装焊后应进行严格清洗。 例如:军事、航空航天 、人体医疗等领域的电子设备和精密电子仪器,应彻底清除印制电路板的残留焊料及其它污染物。 工作于一般环境条件的电子产品,在保证其工作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焊后可不清洗或用廉价的清洗方法清洗。 清洗等级和焊后清洗方法见表 6。 应注意的因素 为保证印制电路板在装配后的可靠性,在选择清洗工艺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所装配的电子产品的重要性 凡在表 6 中列入清洗后清洁度要求为最高级和高级的产品,应进行严格清洗;要求为中级和一般的产品,需要清洗,但其清洁度可 不受控制;要求为低清洁度等级的产品,可以不清洗,也不控制其清洁度。 产品的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电子产品以及直接影响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医疗卫器械、电子产品,必须严格清洗。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7 产品结构因素 对于元器件安装密度高、间距小的表面组装产品,应采用较高清洁度的清洗方法。 经济因素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批量情况,正确选择经济有效的清洗方法和设备。 环保因素 选择清洗 方式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应接受环境保护法规的制约。 例如,应用氟利昂 (CFC)的清洗方式虽好,但污染环境,应逐步以其它无污染的方式取代。 表 6 产品清洗等级和方法 1) 产品清洁度等级 产品种类和范围 清洗工艺方法 清洁度标准 1 最高级 军用及生命保障类 卫星、飞机仪表、潜艇通信设备,陆地通信设备,保障生命的医疗装置,汽车零件(刹车件、电机)等。 必须清洗,用溶剂或皂化剂清洗: 3.水溶性溶剂清洗 焊接 免洗 ,满足军标要求。 残留离子污染 物含量g NaCL/cm3。 电导法测电阻率 2179。 106Ω178。 cm。 2 高级 高级工业设备类 各种复杂的工业设备、计算机、低档通信设备等。 各种清洗方法: 、水清洗 保护焊接 免洗。 清除各种焊剂残渣和离子污染物,满足军标要求。 残留离子污物含量g NaCL/cm3 ;电导法测电阻率 2179。 106Ω178。 cm。 3 中级 工业及医疗设备类 工业设备、非保障生命的医疗设备、低成本的外部设备等。 通常需要清洗,用松香焊剂溶剂清洗或其它方法: 、水清洗 免洗。 残留离子物含量510 g NaCL/cm3。 电导法测电阻率。 4 普通 办公设备类 低成本仪表、仪器、办公设备、 TV电路等。 大多数需要清洗,用松香焊剂、溶剂清洗或其它方。军用电子设备工艺可靠性管理指南(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局部地区种植的作物 (如亚麻、甜菜、油葵、人参、橡胶树、荔枝树、龙眼树、香蕉、芒果 14 树等 )或仅限于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草害,可以提供 3个以上省级行政地区、 2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 对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场所使用的农药,如仓贮用、防腐用、保鲜用的农药等,可以提供在我国境内 2个以上省级行政地区、 2个试验周期以上的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复印件) 其他 A
17cm 基本雪压( n=50) 基本风压( n=50) kn/m2 最大 冻土深度 113cm 地震基本烈度 六度 常年主导风向 ssw 频率 %,冬季以 nen为主。 公用配套基础条件 本项目外部交通条件已经具备,厂址外部公路可作为项目主要对外通道。 厂址近点有 10KV 农电线路经由,项目厂区需进行电力增容并建设独立变配电系统。 项目生产、生活用水汲取地下水,水源条件良好。
资储备局:基建处;技改处;安检处。 1. 7 港口储运公司:基建处;技改处;安检处。 中冶燃油部:供应处;基建处;技改处。 1. 8 中国冶金总公司各大钢厂油品储运公司。 1. 9 燃油电厂:项目部;物资供应部;技改处。 1. 10 航空燃油:基建处;技改处;安检处。 1. 11 轻工储运:食品、酒类、洗涤用品、玻璃等。 1. 12 铁路油库:基建处;还建处。 1. 13 公路油库:基建处
;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资源需求。 管理评审的会议记录需加以保存。 : 《内部审核控制 程序 》 0 资源管理 资源提供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能力,提供系统运作必须的资源。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 和为满足顾客要 求,增强顾客满意 的所有资源。 : 总经理:资源需求最终核准。 相关部门:资源需求提出。 : 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及产品实现的需要,各部门依照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相关资源需求
的補救和糾正預防行動 . 所有相關的補救和糾正行動應由管理代表或委任人進行監督活動 . ,應由采購、開發業務或管理部提供公司執行社會責任的相關資料與証據 . 采購應該向供應商及分包商宣導 、並監督其履行社會責任之成效 ,並且應制定計劃 ,參照《供應商控制程序》執行 . 當公司責任系統發生重大變動時 ,開發業務應主動透過管道向關心公司客戶進行溝通 .正常情況下
引导客人的语言 您好,这边请 /小心地滑 / 协助服务的手势 卫生标准及要求 餐前: A 及时领取卫生 间内所需物品,不得出现断档 (纸、洗手液 ) B 洁具完好清洁,使用正常,使用后放到指定位置 C 金属部件清洁完好保持原有光泽 D 地面、墙面、壁画、天花板、花草清洁完好 E地面、洗手台无水渍、无碎纸 F烟缸放置合理、保持清洁 G无异味、保持清香 H 门锁、冲水阀、排风扇清洁、使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