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有色金属烧结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牢固。 基础必须沉降稳定后方准安装,必要时应对基础进行预压。 其预压重量为设备总量的 倍。 (三) 地脚螺丝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螺栓垂直,固定可靠,螺母紧固,受力均匀,螺栓外露长度基本一致,螺纹长度不小于 倍螺距,并有防锈蚀措施。 (四) 垫板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垫板规格、位置应正确,旋转平稳,接触紧密,垫层间定位焊牢固,每组垫板不过三块,斜垫 板打入深度在 2/3 以上,且要求排列整齐,露出设备底座外缘一致。 (五) 底座安装的质量标准: 底座外观无明显的损伤,无污染、油漆完好。 挂线检查底座纵向、横向中心线极限偏差允许超过177。 2mm。 电机与风机两底座中心距离极限偏差不允许超过177。 2mm。 用水准仪、钢直尺检查底座标高极限偏差不允许超过177。 2mm。 用水准仪检查风机与电机两底座高低差< . 用水平仪检查底座水平度横向允差 (). (六) 轴承座安装技术要求 . 轴承座与底座要接触紧密,两者之间的间隙用塞尺检查,必须符合 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地脚螺栓均匀拧紧,螺母与防松件配置齐全,外露螺纹长度不小于 倍螺距,外露螺纹长度基本一致,螺纹无损伤并有防锈蚀保护措施。 承座纵向、横向中心线安装极限偏差不大于177。 用水平仪检查横向水平度极限偏差小于。 水平仪检查两轴承座纵向水平度(在两轴颈检查处检查)相对误差不允许超过。 (七) 风机转子安装要求: 转子安装前必须作静、动平衡试验,在自由状态下转动平衡水平振动双振幅小于。 转子找正找平,转子轴的水平误差(在两轴颈处检查)不得大于。 (抛除自然挠度)。 转子轴与轴承座内孔的同心度沿内孔周围测量允许最大尺寸为 ,与机壳的孔允差为。 用转子轴承找各部轴封与气封间隙,轴封间隙为 ,气封间隙为,如间隙不符合规定可用修配法调整。 检查调整抽风机与电机转子的同心度,找正时应考虑到机组在运动状态下主轴中心的位置,因此,静态找正时必须以风机中心为基础,调整与其连接电动机的中心位置,同时须考虑机组各部分正常运转下的温度影响,轴瓦间隙与转子转速而决定的油膜厚度的影响,以及电机磁 场对其转子运转中心位置的影响等,确定静态找正时,其允许不同心度高于。 叶轮两端面与进风口圈对应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必须彼此相等。 (八) 膜片 联轴器安装技术要求: 用千分表检查两齿接手同心度允差为 ,圆周径向跳动允差为。 按联轴器零件上打出的标记对号入座,安装联轴器两端盖的固定螺钉拧紧后,将止动垫圈翻边,以免运动时松动。 (九) 轴承的安装要求: 轴衬为巴氏合金,合金与轴承体必须贴合良好,浇铸不应有气孔、裂纹等缺陷。 安装时,检查轴颈与轴衬接触情况,在轴颈上涂以少量红丹,按运转方向盘动转 子数 周,吊出转子,观察轴衬表面的接触痕迹,要求接触均匀,但接触部分不允许有明显的分界线,否则应进行刮研。 轴承瓦枕垫铁与轴承座接触良好。 垫铁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为 75%以上,底部一块垫铁在转子未装上前预留 的间隙,以便转子装上后三块垫铁均匀受力。 检修更换轴承体时,用涂色法刮研衬表面,使其接触点分布均匀,其尺寸要求如下: 轴瓦顶间隙: 轴瓦侧间隙: 接触角: 70176。 90176。 轴向串动间隙: 接触点: 812/25 25mm 油波尺寸: 45mm 止推轴衬油槽 :应符合图纸要求 . 采用压铅丝法检查轴衬间隙与轴衬压盖的过盈值,轴衬间隙应符合上条的规定值。 要求袖衬压盖过盈值为 ,并同时调整了推力轴衬间隙。 6. 检查碳环密封和轴封及叶轮进口和进风口的径向间隙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值。 7. 彻底清洗转子轴颈处,轴承箱内腔,轴衬表面,然后在轴颈处清洗透平油并封闭轴承上盖。 (十) 机壳安装技术要求: 机壳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 机壳安装 座标、标高、几何尺寸及地脚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下机壳与底座必须紧密贴合,除设备技术文件规定预留间隙外,其局部间隙用,塞尺检查不得塞入。 下机壳横向中心线挂线检查其极限偏差为177。 1mm。 下要壳中分水平度用水平仪检查不允许超过 mm /m。 下机壳与两轴承座膛孔同轴度不大于。 上、下机壳中分面法兰,在未紧固螺栓前应贴合,用塞尺检查其中水平中分面的自由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为防止气体流漏允许在结合面处涂抹密封胶,然后对称地逐步拧紧螺栓。 机壳衬板贴合严密 牢固可靠,固定衬板螺栓安装把紧后,螺帽满焊。 入风口法兰与转子进风口法兰内径的相对位置符合图纸尺寸要求,同一圆周上间隙基本一致。 连接螺栓要把紧,为防止漏风,结合处可使用铅粉石棉盘根密封。 机壳外用轻质保温材料保温,干后表面涂与设备同颜色油漆。 1 进出风口管道法兰与机壳法兰应同心,平行连接,严禁机壳受外力,且不得漏风。 1 电动开闭机构和阀门操作必须灵活,无卡阻现象。 (十一) 消音器安装技术要求: 消音器与管道中心线极限偏差为177。 3mm。 消音器标高极限偏差为177。 3mm。 消音器纵横向水平极限偏差为 2mm。 (十二) 润 滑系统安装与调整: 润滑系统安装时,应彻底清洗全部零件,管路各连接法兰之间应装耐油橡胶石棉垫,保证密封良好,运转中无漏油现象产生。 油管的清洗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 1) 焊接部分的残余氧化皮用砂轮清除。 ( 2) 管内用金属刷或金属物品清除铁锈。 ( 3) 管内用压缩空气吹干。 ( 4) 管内进行酸洗,用 1: 25 的硫酸液注入管内,在 60—— 80℃温度下保持 30—— 45分钟然后先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清洗,要求清洗后的水 PH 值与新水相等为止,最后用热空气将管内壁吹干。 主油泵的安装: ( 1) 齿轮与外壳之间间隙。 ( 2) 齿轮与外壳之 端间隙。 ( 3) 齿轮啮合顶间隙。 齿轮啮合侧间隙。 ( 4) 轴承径向间隙:。 联轴器防护罩上口的喷油咀的安装角度,应对准联轴器套上的进油孔进行弯曲和固定。 在装配联轴器以前必须用煤油彻底清洗各零件的表面,特别是齿轮槽内部进油孔和喷油咀不允许有污物和锈迹。 润滑系统的安装、布置应便于维护、调整和检修。 油站安装位置离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便清洗时油能从油箱中流出运走。 油站应安装在环境清洁,并 没有强烈振动的场所。 高位油箱的安装高度距机组中心线为 5m 以上。 安装后的润滑系统应进行油循环试验,试验前在组与高位油箱进油管的法兰间装上多层过滤网,以避免进行油循环试验时润滑系统中的杂质及污物进入已经清理干净的各润滑部位,试验油压应比正常润滑时的 油压高 Mpa,检查各接头处,不许漏油。 试验完后将过滤网全部取出。 检查油路是否干净,则应拆卸油路系统重新清洗,更挽新油,再次进行试验,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机组试车。 试车前应再一次检查装入法兰间的过滤 网是否已 经全部取出。 所有润滑系统管道按规定颜色刷一次油漆。 (十三) 电机基础安装质量要求: ,以防分开各自基础下沉不均匀产生变形。 ,预压通常为电机安装值的 倍,待基础停止下沉后才能进行安装。 使 混凝土内水分凝结的温度降低。 以防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循环电流发生电解作用而破坏基础。 ,孔应比地脚螺杆大 5—— 6cm,校正后在螺杆四周空隙填以 1: 25 的环氧砂浆。 若条件允许最好地脚螺丝与基础一次浇灌而成。 ,观察外部没有裂纹、气泡、外露钢筋及其它外部缺陷,在各个部位用铁锤敲打声音清脆,不发哑,不发叮当声,经试凿检查水泥无崩塌或散落现象。 ,地脚螺孔的位置,大小、深度基础的标高,装定子用凹坑的尺 寸,检查基础的尺寸与风机的位置,润滑沟槽的尺寸是否正确,地脚孔 是否清洁。 、纵、横中心线,水平度极限偏差与风机基础要求相同。 ,垫块放在负荷集中的地方,轴承座、定子机座下边,地脚螺丝两旁。 两组垫块间的距离为 250—— 300mm,其余地方的间距按 600— — 800mm放置。 每组垫块由斜垫块和平垫块组成,每组最多不许超过三块,垫块宽度为 80——130mm,长度大于底板面宽度 25—— 50mm(电机底板面宽度轴向 260mm,横向 370mm)调整好后垫铁处露底座长度基本一致,并把固定垫铁焊牢。 ,纵横向中心线,水平度极限偏差与风机底座要求相同。 (十四) 电机安装质量标准: 电机与风机轴线,两轴线必须严格在一直线上,安装时,电机与风机轴同心度偏差不允许大于 ,(在新安装时以风机为基准,在检修过程中以先装设备为基准,移动后装设备来进行调整)。 电机轴承 座偏斜度,其水平允差纵向为 ,横向为 ,但两轴承座对应方向必须一致。 电机轴瓦顶间隙为。 侧间隙为 ,刮研时例其接触点均匀分布,接触点不少于 8 点 /25 25mm2 润滑系统油路畅通,各接头密封处良好,无渗油现象。 安装或检查完毕试车后交出检修记录及试验报告。 电机试车运行时其温升,音响正常,其振动值≤ (垂直测量双振幅)。 电机轴向串动允许间隙为向一端: 2mm,向二端: 4mm,定、转子气隙不对称情况不超 过 10%。 电 动机有关电气质量标准以电气规程为准。 (十五 )试车要求及验收标准: 试车时需检查项目同使用维护规程的要求。 确认试车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则可开始试车,应首先脱开原动机之间的联轴器,按原动机说明书单独对它进行试车运转。 检查振动,轴承温度等,在上述运转均正常后,方可进行机组试车。 机组试车前应盘车一次,检查风机转子转向是否合乎要求,机体内有无磨刮声等,若无异常所见则可进行无负荷试车 8 小时,带负荷试车 72 小时(以上指新安装;检修后试车空载试车 4 小时,再带负荷试车 4 小时)然后检查下列各项并消除存在的问题。 ( 1) 拆开 各轴承,检查巴氏合金的磨损情况,查看有无裂纹和擦伤的痕迹。 ( 2) 检查各轴颈和推力面有无擦划痕迹。 ( 3) 用压铅法检查各轴衬间隙。 ( 4) 检查联轴器的找正情况有无变动,并检查各部件及连接件是否合乎要求。 ( 5) 检查转子及密封情况。 ( 6) 清洗润滑系统更换新油(指第一次安装,检修时此项不可执行)。 ( 7) 检查并排除自控、调节等装置的故障,彻底清除试车中出现的一切异常现象。 检查工作全部结束,存在问题全部消除,再次带负荷试车 4 小时,若无异常 现象 ,则可认为机组安装工作正式结束。 检修后检修单位维护 24 小时运行,如不发生异常,检修单位和 验收 单位办理交 接手续,交付生产单位使用。 检修后,把拆除的旧备件,杂物运走环境卫生清扫干净。 安装检修后的各项原始记录,更换的主要零部件以及遗留的问题整理成文,检修、安装与使用单位双方负责人签字入档。 第 六 章烧结机维护、检修规程 一. 生产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需执行的点检项目及标准: 序号 部位 项目 内容 点检基准 点检分工 操作 维护 1 电机 外壳轴承 温度 、 响声 ≤ 65℃ 无异常 √ √ 2 主 减速机 整体 响声 、 润滑 无异常 、 良好 √ √ 3 悬挂减速机 整体 声音 、 润滑 无异常 、 良好 √ √ 4 扭力杆装置 整体 垂直 无倾斜 √ √ 5 传动 星轮 设置 齐全可靠 √ √ 6 台车 车轮拦板 转动灵活 、 无裂纹、固定好 二.维护 工作的界定 (一)操作人员维护内容:。 区域 设备运行过程的监测。 ,保持设备清洁。 (二) 维修人员维护内容。 三.巡回检查线路部位 集中控制系统--主电动机 柔性传 动装置 各传动轴承 铺底料摆动漏斗 混合料分段活页门 台车运行 密封滑道及端部密封 点火器-风箱蝶阀动作情况 润滑油脂、油量 移动架自动移动情况 回车清料情况。 维护人员按检查部位和巡回线路每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如发现水、电、风波动,轴承温升超高,润滑不良,设备运行有异常声响,台车运行不正常或缺少零部件,各联接螺栓松动或缺少时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 四.设备的润滑 1.检查各减速机的油位,如果油位过低应按规定的润滑油型号加到规定的位置,若润滑油已用到规定的更换期,或油因过脏或渗水变质等利用 检修时间进行更换,加入新。临港有色金属烧结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