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注意事项-国外汽车召回的情况介绍内容摘要:

汽车召回注意事项-国外汽车召回的情况介绍 国外汽车召回的情况介绍中国汽车召回网汽车召回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儿。 其中,美国的召回历史最长,相关的管理程序也最严密。 美国早在 1966 年就开始对有缺陷的汽车进行召回了(主管部门为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 "(参见美国" 国家交通和机动车辆安全法"和美国法典第 49 条第 301 章),至今美国已总计召回了 2 亿多辆整车,2400 多万条轮胎。 涉及的车型有轿车、卡车、大客车、摩托车等多种,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厂在美国都曾经历过召回案例。 在这些召回案例中,大多数是由厂家主动召回的,但也有一些是因 影响或 过法院强制厂家召回的。 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汽车厂家发现某个安全缺陷,必须通知 及车主、销售商和代理商,然后再进行免费修复。 责监督厂家的修复措施和召回过程,以保证修复后的车辆能够满足法定要求。 以下是美国 2004 年发布的一个召回公告: 厂家 60、 004 年回 04004 年 1 月 16 日零部件 转向:杆系可能受影响的车辆数 29986概述一些车辆的前控制臂可能有制造问题,结果造成该控制臂与主销的固定螺栓和螺母可能会松动而使轴向张力减小。 在特定的行驶工况下,转向系统的反应可能变得迟缓,驾驶员能够感觉到转向间隙。 后果 这种行驶工况可能最终导致前控制臂和主销分离,这样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 修复经销商将安装一种新型螺母。 制造商尚未通知车主召回的具体时间安排。 车主应当与 车公司联系,电话是:1示 回号为 主也可以联系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电话是:11日本从 1969 年开始实施汽车召回制度,1994 年将召回写进公路运输车辆法,并在 2002 年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截至 2001 年日本共召回缺陷车辆 3483 万辆,仅 2001年就召回 329 万辆。 其中,大多数是由企业依法自主召回。 韩国从 1992 年开始进行汽车召回,当年只召回了 1100 辆,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车主对召回的认识都不十分清楚。 但随着政府对汽车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车主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召回数量在不断增加。 到 2000 年,召回数量增加到 56 万辆,2001 年 57 万辆,2002 年 129 万辆。 这并不是说汽车质量下降了,而是说明公众的质量意识提高了。 法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也有了相当长的时间,对缺陷汽车召回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 在法国,汽车召回属于各种商品召回的一部分,其法律依据是法国消费法的款。 这一条款授权政府部门针对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直接和严重伤害的产品发出产品强制召回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很少通过发布政令的方式来进行强制性的商品召回,而是鼓励生产厂商自行进行商品召回。 只有当问题商品对消费者构成严重威胁,或生产厂商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时,才会通过法律手段强制生产厂商实行召回。 通常,厂商在发现缺陷时,会首先拟定一份新闻通告,说明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危险,要求消费者尽快送还问题商品。 新闻通告一般首先送往法新社,经其播发后,全国主要报纸一般都会予以转载。 与此同时,厂商还会以广告的方式在广播、电视以及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和专业杂志上(如汽车杂志)发布召回通告。 当然,对于汽车和大型家用电器,由于商家一般都会保留消费者的姓名和地址等资料,因此也可以直接通过投寄信件的方式进行通知。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一些网站上也长期登载商品召回信息,如 洲风险预防中心)的网站就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网站。 作为主管部门,法国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在厂商决定对其产品进行召回处理时,将予以全面的协作和监督。 但是,法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决定采取召回行动时并没有通报主管部门的义务,因为有关法规中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往往是通过专业杂志或有关网站来了解汽车召回的信息。 有些制造商甚至还有一种被称为"无声召回" 的做法:即当车主把车辆送往专修店进行例行保养或维修时,专修店根据厂商的要求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理,消除有关的安全隐患。 当地有关专家对厂商不必通报主管部门即可进行汽车召回的做法多次提出质疑,对于所谓的"无声召回" 更是极力反对。 他们认为,厂商通过"无声召回 "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因为许多车主往往不在专修店修车和保养,许多问题车辆因此得不到应有的解决。 因此,尽管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汽车生产厂商同主管部门的协调正在不断加强,双方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 许多厂商也认识到,他们通过同主管部门加强关系能够得到不少帮助;而主管部门近年来也正在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努力成为能够在厂商处理安全问题时提供专业知识的对话者。 据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一名负责人透露,在去年处理韩国某品牌汽车轮胎存在爆胎隐患的过程中,制造商同主管部门的协作卓有成效。 制造商代表向主管部门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并通报了召回决定。 主管部门则在诸如发布新闻通告、向用户发送通知信以及在专业刊物上发表通知等方面给予了厂商一定的帮助。 由于双方的努力,召回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据透露,法国正在进一步完善商品召回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汽车生产厂商在决定对产品进行召回前可能也将像美国等国家的厂商一样首先通报主管部门。 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的专家认为,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汽车产品都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许多被召回的汽车实际上并不存在行驶方面的安全隐患,召回是为了改进车的机动性能和配置,目的是让汽车的质量更好,让消费者更加满意。 他强调,一次成功的召回丝毫不会对厂商及其产品的形象造成危害,相反,将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厂商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