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内蒙古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题,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程式化,参与性较 低。 企业规模小,旅游经营单一,缺乏旅游龙头企业 近年来,自治区旅游企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成长,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经营效益好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如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响沙湾沙漠生态旅游公司、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内蒙古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等。 但总体来看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区旅游各个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较散,旅游淡旺季明显 内蒙古地域广阔,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致使依托旅游资源开发的景区( 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集聚程度较低。 从旅游消费角度考虑,旅游者花费在旅游路途上的时间较长,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均相对较高,不利于组合旅游线路。 旅游淡旺季突出。 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与之对应,大部分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适宜夏季购买和消费,而其他季节的适宜性旅游产品严重不足。 这也造成旺季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接待设施紧张,影响了服务质量;淡季大量旅游设施闲置,影响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较低,旅游交通仍然 是 “瓶颈 ”因素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括行、吃、住、游、购、娱、教七个方面。 目前,内蒙古各地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程度较低,旅游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特别是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公路条件较差,许多待开发的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更差,制约了旅游开发。 另外,在旅游旺季时,旅游住宿的问题依然比较严峻。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内蒙古生态环境,尤其是草原、湖区 (包括沙湖 )自然生态环境本底十分脆弱,不合理的过度开发或忽视必要的保护,不仅会失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二、内蒙古旅游开发的资源与市场基础 (一)内蒙古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 旅游资源是内蒙古的优势资源之一。 内蒙古积淀深厚的红山文化、蒙元文化、辽文化等历史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草原、沙漠、温泉、森林等北国自然风光;夏季凉爽的气候、冬季形成的冰雪资源;现代经济发展造就的旅游城市及不断发展的边境口岸等构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为内蒙古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衡量,内蒙古旅游资源 8个主类全部具备; 34个亚类中拥有30种, 181个基本类型中拥有 112种。 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和基本类型的 %和 %。 另外,内蒙古气候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空气清新自然,没有工业污染,加之奇特的自然景观,可使游人享受到内蒙古夏季凉爽的气温,新鲜的空气,远离喧闹的都市,是很好的避暑休闲、娱乐、草原体育、享受阳光浴、森林浴的旅游产品。 总体来看,内蒙古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 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了内蒙古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民族的独特性等旅游资源特色。 从地域分布上看,各类 旅游资源在全区地域上广泛分布,特别是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赤峰等主要旅游区域,不仅主体景观资源个性突出,而且自然风光往往与体现民族文化的人文胜迹、民俗风情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 烘托,为特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和多目标旅游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氛围浓厚 内蒙古地处温带气候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变化造就了区内温带、温带半湿润、寒温带湿润、温带半干旱和干旱等多样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了草原、森林、沙漠、湖泊等多样的生态系统。 如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 保护区、赤峰大黑山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等既是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区,也是最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区。 目前,我区有自然保护区 184处,其中国家级 18处,自治区级 50处。 这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加上纯朴的民族风情,为发展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资源基础。 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空间组合性 从自然资源组合来看,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其过渡类型构成的大地域(内蒙古东部、西部)自然景观环境差异和以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温泉、森林、山地景观在小区域范围内的多 元化组合,不仅对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回旋空间。 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组合来看,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 使得不同地域上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的特色。 内蒙古旅游资源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具有互补性 内蒙古旅游资源与其周边省区及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自治区原生态的草 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的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的。 同时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寻求原生态、古朴,追求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成为时尚和潮流,内蒙古所拥有的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正好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的双重互补。 (二)内蒙古旅游开发的市场基础 内蒙古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 1)国内旅游市场现状 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增长 速度快。 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总量一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 1999~ 20xx年年均增长率为 %,高于全国 15%的平均增长率。 从内蒙古国内旅游者占全国国内旅游者的比重来看,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见表 12),由 1999年的 %提高到 20xx年的 %。 这表明内蒙古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 表 21 内蒙古接待国内旅游者与全国比较 年 份 1999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内 人数(万人次) 650 735 908 1153 994 1511 蒙古 增长率(%) 全国 人数(万人次) 71900 74400 78400 87800 87000 93000 增长率(%) 内蒙古占全国比重(%) 资料来源:《内蒙古旅游统计便览 20xx》内蒙古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 20xx》 近距离和经 济发达地区客源为主体市场。 20xx年内蒙古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体现出本地游客多,周边邻近省区市多,经济发达地区多的 “三多 ”特征。 如图所示 : 02468101214161820比重%内蒙古 北京 河北 辽宁 广东 山西 山东 黑龙江 吉林 浙江 江苏 天津 陕西 河南 宁夏图 2 1 内蒙古自治区国内旅游者省际分布(前十五位 )资料来源:《内蒙古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20xx年) 来自内蒙古本地的游客比重为 %,毗邻的周边省市北京市、河北省、东北三省、山西省、宁夏等地区的游客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比重较高。 国内旅游收入呈快速增长。 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一直处于 增长 趋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在 “非典 ”影响的情况下, 20xx年仍然取得 ,较上年增长 %。 20xx年,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较 20xx年增长 %,同时,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达到 %,创历史新高。 表 22 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与全国比较 年 份 1999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内蒙古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12 增长 率(%) 20 全国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4000 增长率(%) 内蒙古占全国比重(%) 资料来源 : 根据 :\\、《内蒙古统计便览》 ( 20xx年 ) 资料整理 ( 2) 海外旅游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逐步 扩大,接待海外游客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近年来,内蒙古接待海外游客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20xx~ 20xx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旅游者年均增长速度为 26%,远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者 19%的平均增长速度, 20xx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近 80万人次,旅游创汇 ,海外旅游者人数在全国排名 15位左右。 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主体市场。 从绝对数来看,历年来内蒙古接 待海外游客占第一位的是外国人,第二位是台湾同胞,第三位是港澳同胞,最后是华侨。 从客源国来分析,内蒙古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蒙古、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 英国、澳大利亚等。 从目前看,处在第一位的是蒙古和俄罗斯市场,占内蒙古全部海外客源市场的 92%强,这主要是满洲里、二连口岸接待的边境旅游者;其次是日本市场,日本是我国传统的第一客源国,对内蒙古海外旅游市场影响较大;再次是美国、加拿大、韩国客源市场,这三国在内蒙古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 旅游消费构成与其他地区差距大。 内蒙古海外旅游者消费构成中,边境购物和长途交通支出比重较高,尤其是边境购物消费,比重为 %,高出同期全国水平。 在全国海外旅游者平均消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和购物消费支出比重居前列,但住宿、餐 饮、娱乐、游览等方面比重也较大,而内蒙古海外旅游者消费构成中这些方面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说明内蒙古旅游业尚需在景点景区建设、饭店住宿、餐饮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 这样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旅游消费支出在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从而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边贸旅游市场在海外旅游市场中占居重要地位。 由上分析海外旅游者购物消费比重大的一个原因是内蒙古入境旅游主要以边贸旅游为主,因为占海外旅游者 90%以上的俄罗斯、蒙古国游客是由满洲里、二连两大边境口岸进入内蒙古的边贸旅游者,这一部分市场在内蒙古海外旅游市场中占居重要地位。 而常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 这说明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一方面要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吸引边贸旅游者,延伸边贸旅游市场到观 光市场、休闲度假市场,另一方面,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内涵,拓展观光市场到生态观光、度假市场。 内蒙古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受到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资源与市场需求趋势较高程度的吻合性等,使内蒙古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呈现以 下趋势: ( 1)国内旅游市场 主要目标市场。 分析目前内蒙古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考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精品线路逐步推向市场等因素,未来区内市场是内蒙古旅游市场的基础市场;京、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是加大力度、集中力量开拓的主攻市场,与此同时,在与周边省区展开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中,分区域有重点的进一步拓展京、津以外的周边省区市场及我国其他省区市场。 主要目标市场规模及产品需求趋势 —— 内蒙古自治区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20xx年全区 GDP达到 ,人均 GDP为 879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恩格尔系数为 %。 特别是人均 GDP已经突破 1000美元,而按照国际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 GDP达到1000美元,将迎来国内旅游需求的突破性增长。 因此,内蒙古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未来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 势。 内蒙古区域空间面积广大,经济发展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出游能力强,出区旅游率较高。 但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总体的出区旅游能力较低,因此,自治区内市场基本属于近距离的大 众旅游市场。 从长远发展来看,内蒙古本地市场仍然是自治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旅游产品需求指向正在由观光向城郊休闲度假、观光、商务、会议旅游等产品转换。 —— 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地区是国内旅游三大客源产出地之一, 京津两市经济总量分别排在全国前列,人均 GDP超过 3000美元,居民出游能力强。 20xx年北京、天津、石家庄城镇居民出游率分别为 %、%、 %;人均旅游花费分别为 、 、。 旅游消费能力较高。 这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