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报告-英特尔十大负循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PC 市场,那么中国就是其第二大市场。 英特尔到底在中国挣走了多少钱。 不难计算,中国一年 PC销量开始超过 1000万台,根据市 场占有率,英特尔的 CPU 销量就是大约 900 万颗。 以每颗平均价格 150 美元算,英特尔在中国一年的收入起码 15 亿美元 (包括 CPU 以外的收入 )。 而这些收入就是大约600 名销售和市场人员完成,因此利润率高得惊人。 而英特尔在中国投资了多少钱。 除了上海的封装厂和部分风险投资,真正在中国的投资与其巨额收入相比,可以说微乎其微。 英特尔给中国 IT 业带来了什么新技术。 几乎为零。 因此,虽然形象优异,令人赏心悦目,但是只问获取,不问投入,只顾收割,不问耕耘的真实,逐渐开始显露。 英特尔再没有实际行动,在中国的发展也将会遭遇瓶颈。 英特尔十大负循环之六 :两种商业模式的黑色诱惑 成就英特尔霸业的,是 80 年代中期那场关键的转型。 此前,英特尔在半导体业仅仅是一家二流的 DRAM 厂商而已。 此时,先前被格罗夫等英特尔高层不重视的微处理器,已经崭露头角,并且预示着无限的商机。 (注意,格罗夫从来不是一位出色的产业战略家,而是一位卓越的生产管理者。 成为策略家是后来英特尔成就霸业以后自然而然的 “ 副业 ”。 )这时候,英特尔下狠手全力转型,终于成为近乎垄断性的微处理器巨头,辉煌20 年。 如今,英特尔已是近 300 亿的庞然大物。 但是, PC 业逐渐成熟,微处理器越 来越“ 商品化 ” , “ 池塘 ” 的越来越浅。 英特尔将游向何方。 大众市场利润太低,小众市场规模太小,这是两难的境地。 为了保持规模,英特尔的最终出路很可能就是转型成为一家多元化公司,而多元公司就再也不可能拥有一流的优势,和丰厚的利润。 过去,英特尔的毛利率曾经高达 70%以上,只有 Cisco 和微软这样的市场垄断主导型企业才能媲美。 即使到来今天,英特尔的毛利率还努力维持在 50%左右。 因为有些盲目的风险投资,近乎赌博的产能投资,以及巨额但低效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净利润低于 15%。 但是,未来多元化的公司,就可能不得不在毛利 率 30%,乃至 20%这样的水平下生存。 虽然,作为半导体业的领袖,英特尔的老大地位在几年之内,无人可以撼动。 但是英特尔从此需要更加精打细算,学会过更加经济的日子。 一言以蔽之,英特尔未来转型之路,很可能就是从一个一流的微处理器公司,变成二流的多元化公司。 从此逐步告别奢侈的 “ 富贵 ” 日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英特尔十大负循环之七 :自身技术创新的无奈衰竭 20xx年,一则热点消息就是英特尔和威盛的专利战争达成和解,并且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英特尔于 20xx 年 9月对威盛提起诉讼,指称威盛的处理器及芯片组产 品侵犯其专利权,而威盛也随即提出反诉,指称英特尔的处理器产品侵犯威盛于并购 IDT Centuar部门时所取得的其中三项专利。 双方打得煞是好看。 如此嘎然而止,意味颇多,原因复杂。 但是,英特尔开始变得如此 “ 和蔼可亲 ” 的根本原因,在于英特尔自身技术创新的不断衰落。 过去几十年,英特尔利用 “ 技术专利 ” 为武器,为竞争对手设置重重障碍,甚至一次又一次碾碎创新者的崛起。 最近的故事就是全美达 (Transmeta),人们对它热情高扬,连产品还没有全面上市,其股市价值甚至就超过了 AMD,但是,也很快被英特尔碾得几乎粉碎。 因为,英特尔不但封死了重要客户,而且还 “ 慷慨 ” 地准备了至少 30项法律诉讼的连环拳,连全美达喘气的机会都不会多给。 虽然,英特尔投入研发的经费超过了整个行业其他公司的总和,但是,英特尔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创新枯竭的局面。 虽然英特尔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 AMD公司年收入的好几倍,但是其创新技术也居然开始落在 AMD的后面。 双方每年注册的专利数量分别为: 1998年 (560项、 705项 )、 1999年 (825项、 735项 )、 20xx年 (1055项、 797项 )、 20xx年 (1090项、 811项 )。 也就是说,从 1999年开始, AMD已经在专利注册数量上领先英特尔。 虽然,这不是一个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唯一指标,却足以说明一种趋势。 乾坤大逆转已经开始。 在摩尔定律失效以前,只有英特尔起诉别人,如今我们所见,很多都是别人诉英特尔,而且屡战屡败,或者不得不求和。 从 DEC到 Intergraph 到威盛,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专利数量都处于负循环之中。 但是,未来,竞争对手很可能会以同样的武器、同样的手段,将英特尔置于被动局势。 有道是: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显然,英特尔的 “ 仁慈 ” 是为自己未来的平安着想。 美国国家专利局 amp。 商标登记 局的技术专利注册数据: 英特尔十大负循环之八 :领军人物力量的无情衰退 领导是企业之魂,英特尔的成就归根到底是人的成就。 从创业以来,主舵英特尔的人物,一个个都如雷贯耳。 但是,历数这些领导人,你不能不发出感叹:从诺伊斯,到摩尔,到格罗夫,到贝瑞特,到欧德宁,英特尔的领导人是不是一 代不如一代。 三位创始人,也是 IT传奇人物,花了整整 30年谱写英特尔的传奇。 贝瑞特是英特尔公司第四任首席执行官。 第一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 诺伊斯 (Robert Noyce)如果还活着的话,几乎肯定会因为发明了集成电路而获得 20xx年的诺贝尔奖。 第二任首席执行官戈登 摩尔(Gordon Moore)指出计算机芯片的计算能力每过 18个月提高一倍,因此创立了 IT第一定律—— 摩尔定律。it报告-英特尔十大负循环(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