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基础-续常见硬件术语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40FX 芯片组:它是 Pentium PRO 微处理器开发的芯片组。 它为三片结构,分别是82441FX(系统及内存控制器)、 82442FX(数据总线加速器)、 82371SB( PCI、 ISA、 IDE 加速控制器)。 440LX 芯片组:它为两片结构,它引入了 QPA 四端口加速设计,使得动态仲裁速度更快。 流水线多元化更合理。 UITRA DMA 性能经过改进后,使硬盘传输率更快。 450NX 芯片组:它是 INTEL 为高档服务器研制的超级芯片组。 主要为 Deschutes(增强型 Pentium II) 芯片而开发的。 目标定位于服务器、高档工作站领域。 它的 CACHE 最大可扩展到 2MB。 5591+5595套片: 它是 SIS 公司专为支持 Socket7结构的高主频 Pentium 级 CPU 而开发的芯片组。 它可以支持 AGP 图形加速卡。 有一些还可以支持 100MHz总线频率, CPU 主频率可支持到 266MHz; SDRAM 内存最大可扩展到 768MB。 ACPI 电源接口:是 Pentium 以上主板特有的一种新功能。 作用是在管理电脑内部各种部件时尽量做到节省能源。 SMP 对称多处理模式: 它的特 点是当插入两个 CPU 同时工作时,就支持交替运行方式好提高 CPU 的工作效率。 但两个 CPU的特性一定要完全一致。 AGP 插槽:( 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图形端口)它是一种为缓解视频带宽紧张而制定的总线结构。 它将显示卡与主板的芯片组直接相连,进行点对点传输。 但是它并不是正规总线,因它只能和 AGP 显卡相连,故不具通用和扩展性。 其工作的频率为 66MHz,是 PCI 总线的一倍,并且可为视频设备提供 528MB/S 的数据传输率。 所以实际上就是 PCI 的超集。 AMD640 芯片组:该芯片组是 AMD 公司的产品。 它的一些特性为:支持所有的Pentium 级 CPU,特别优化 AMDK6CPU;能真正发挥 66MHZ 以上的 SDRAM 高速性能;还具有遥控唤醒功能;而且内部带有 USB 接口控制器等;但它不支持 AGP。 ASUS 插槽:是华硕公司在其生产的主板上别出新裁的一个设计。 其结构是在 PCI插槽后又增加了一个短槽,以配合华硕自己生产的配套声卡使用。 ATX 板型:它的布局是 横 板设计,就象把 BabyAT 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 间,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 ATX 电源: ATX 电源是 ATX 主板配套的电源,为此对它增加了一些新作用;一是增加了在关机状态下能提供一组微电流( 5V/100MA)供电。 二是增加有 低电压输出。 BabyAT 板型:也就是 竖 型板设计,即短边位于机箱后面板,这样就使主板上各种引出端口的空间很小,不利于插接各种引线及外设。 BIOS: BIOS( BasicInputamp。 OutputSystem:基本输入 /输出系统)是事先固化在主板的一个专用 EPROM 芯片中的一组特殊的管理程序。 主板就是通过这个管理程序来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和协调的。 CMOS: CMOS 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 RAM 芯片,用它来保护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现在的厂商们把 CMOS程序做到了 BIOS 芯片中,当开机时就可按特定键进入 CMOS 设置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 所以又被人们叫做 BIOS 设置。 COM 端口:一块主板一般带有两个 COM 串行端口。 通常用于连接鼠标及通讯设备(如连接外置式 MODEM进行数据通讯)等。 Concurrent PCI: 并发 PCI总线技术,它实际是 PCI 的一种增强型结构。 用于提高 CPU 与PCI、 CPU 与内存之间并处理能力,是 INTEL 最先在 440FX 中投入使用的。 DIMM:( DualInlineMenoryModules)是一种新型的 168 线的内存插槽。 它要比SIMM 插槽要长一些,可以插下容量不超过 64MB 的单条 SDRAM。 并且它也支持新型的 168线 EDODRAM 存储器。 EIDE: EIDE( Enhanced IDE:增强性 IDE)是 Pentium 以上主板必备的标准接口。 主板上通常可提供两个 EIDE 接口。 在 Pentium 以上主板中, EDIE 都集成在主板中。 EISA 总线: EISA(Extended Indust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是EISA 集团为配合 32 位 CPU 而设计的总线扩展标准。 它吸收了 IBM 微信道总线的精华,并且兼容 ISA 总线。 但现今已被淘汰。 FLASH: FLASH( FLASHMEMORY:快擦型存储器)它是 Pentium 以上主板用来存储 BIOS 程序的。 I/O 芯片:在 486以上档次的主板,板上都有 I/O控制电路。 它负责提供串行、并行接口及软盘驱动器控制接口。 IDE: 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一种磁盘驱动器的接口类型,也称为 ATA接口。 最多可连接两个 IDE接口设备,允许最大硬盘容量 528 兆,控制线和数据线合用一根 40芯的扁平电缆与硬盘接口卡连接。 数据传输率为。 ISA 总线: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是 IBM公 司为 PC/AT电脑而制定的总线标准,为 16 位体系结构,只能支持 16 位的 I/O 设备,数据传输率大约是8MB/S。 也称为 AT 标准。 MVP3 芯片组:它是 VIA 公司继 VP3 之后推出的最新产品。 它支持 100MHz 总线频率。 主板内存最大可扩展到 1GB,支持 ECC功能, CACHE 最大可支持 2MB。 PCI 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是由 SIG 集团推出的总线结构。 它具有 132 MB/S 的数据传输率及很强的带负载能力,可适用 于多种硬件平台,同时兼容 ISA、 EISA 总线。 POST: POST( PowerOnSelfTest:上电自检)是 BIOS 功能的一个主要部分。 它负责完成对 CPU、主板、内存、软硬盘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包括显示缓存)、串并行接口、键盘、CDROM 光驱等的检测。 PS/2 鼠标接口:现今的一些流行的 Pentium 主板多采用 PS/2 做鼠标接口,而放弃常用的串行接口做鼠标接口。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节省一个常规串行接口,又可以使鼠标得到更快的响应速度。 SCSI: 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电脑系统界面)它可以驱动至少6 个( SCSI3 标准扩充后达 32 个)外部设备;并且它的数据传输率可达到 40Mbps、 SCSI3更可高达 80Mbps。 SIMM:( SingleInlineMenoryModules)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内存插槽,它是 72线结构。 如今的内存模块大部分是把若干个内存芯片集成在一小块电路板上。 VL 局部总线: (Local Bus:局部总线)是 VESA 组织设计的一种开 放性总线结构。 它的宽度是 32 位,工作频率是 33MHz,数据传输率为 132MB/S。 但是它的定义标准不严格,兼容性不好,并且带负载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已经被 PCI 代替。 VP3 芯片组:它是 VIA 公司于 1997 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最新产品。 它是用于 Socket 7结构的主板。 它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支持所有的 Pentium级 CPU, CPU的最高频率可到 300MHz,支持第二代 SDRAM 内存;最大可扩展到 1GB。 电池: Pentium 级主板多数用的是锂电池,只有少数用全封闭结构式电池。 它是用来保持主板 CMOS 数据的。 免跳线主板:它是指 CPU 的主频、工作电压及主板总线工作频率设置均不使用常规的跳线进行设置,而是通过 Setup(系统 BIOS)进行 软 设置。 内存: 内存实质上是一或多组的集成电路,具备数据的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的功能。 因其存储信息的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分为只读、可改写的只读和随机存储器。 芯片组:( Chipset)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 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 它就是 南桥 和 北桥 的统称,就是把以前复杂的电路 和组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颗芯片内的芯片组。 九、显示器术语解释 扫描方式:显示器的扫描方式分为“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 如果扫描系统采用在水平回扫时只扫描奇 (偶 )数行,垂直回扫时只扫描偶 (奇 )数行的扫描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显示器被称为隔行扫描显示器,这种显示器虽然价格低,但人眼会明显地感到闪烁,用户长时间使用眼睛容易疲劳,目前已被淘汰。 逐行显示器则克服了上述缺点,逐行扫描即每次水平扫描,垂直扫描都逐行进行,没有奇偶之分。 逐行扫描使视觉闪烁感降到最小,长时间观察屏幕也不会感到 疲劳。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隔行显示器在低分辨率下其实也是逐行显示的,只有在分辨率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为隔行显示。 刷新频率:从显示器原理上讲,你在屏幕上看到的任何字符、图像等全都是由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排列的点阵组成。 由于显像管荧光粉受电子束的击打而发光的延时很短,所以此扫描显示点阵必须得到不断的刷新。 刷新频率就是屏幕刷新的速度。 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 有时会引起眼睛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过低的刷新频率,会产生令人难受的频闪效应。 而当采用 75Hz 以上的刷新频率 时可基本消除闪烁。 因此, 75Hz 的刷新频率应是显示器稳定工作的最低要求。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显示器性能参数是行频,即水平扫描频率,是指电子枪每秒在屏幕上扫描过的水平点数,以 KHz为单位。 它的值也是越大越好,至少要达到 50KHz。 分辩率:分辨率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指屏幕上水平和方向垂直方向所显示的点数。 比如1024*768,其中“ 1024”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显示的点数,“ 768”表示垂直方向显示的点数。 分辨率越高,图象也就越清晰,且能增加屏幕上的信息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分 辨率是与刷新频率密切相关的,严格地说,只有当刷新频率为“无闪烁刷新频率”,显示器能达到最高多少分辨率,才能称这个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为多少。 而不少厂商所标的最高分辨率,往往连 60Hz 的刷新颇率都达不到,是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这容易误导消费者。 带宽:带宽是衡量显示器综合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以 MHz 为单位,值越高越好。 带宽是造成显示器性能差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带宽决定着一台显示器可以处理的信息范围,就是指特定电子装置能处理的频率范围。 工作频率范围早在电路设计时就已经被限定下来了,由于高频会产生辐 射,因此高频处理电路的设计更为困难,成本也高得多。 而增强高频处理能力可以使图像更清晰。 所以,宽带宽能处理的频率更高,图像也更好。 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 当然,你不一定非要带宽达到分辨率的要求,但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 一般来说,可接受带宽的一般公式为:可接受带宽=水平像素垂直像素刷新频率额外开销 (一般为 )。 带宽越大,在高分辨率下就越稳定。 一般来说带宽的大小体现了制造厂商的实力,不是每个厂商都能把带宽做得很大,带宽提高, 成本随之提高,而且技术不易达到,要靠显示器电路的精心设计才可实现。 安规认证:最初的低辐射标准有著名的 MPRI 和 MPRII。 MPRI 诞生于 1987 年,是由部分电脑商、专业人员、瑞典工会及医生组成的瑞典技术认可局(SwedishBoardforTechnicalAccreditation)就电场和磁场放射对人体健康影响提出的一个标准,在现在看来,这个标准还比较宽松。 1990 年, MPRI 进一步扩展变成了 MPRII,更进一步详细列出了 21 项显示器标准,包括闪烁度、跳动、线性、光亮 度、反光度及字体大小等,对 ELF(超低频 )和 VLF(甚低频 )辐射提出了最大限制,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严格的电磁辐射标准。 MPRI 和 MPRII 历经发展,到现在已经过时了。 瑞典专业雇员联盟 (TCO)1992 年在 MPRII 的基础上对节能、辐射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标准更加严格,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 TCO’92标准。 所谓的 TCO标准保证,是由瑞典专业雇员联盟 (Swe。it基础-续常见硬件术语续(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