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储运企业由依托批发企业开展储运业务,发展到直接依托生产、零售企业开展储运业务,面对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的 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储运企业出现诸多不适应,遇到严重挑战。 90 年代以来,商业、物资、外贸等国家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国有流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储运企业的经营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商业系统为例: 1992年商业部组织了 2 家大型储运企业和与 5家中小型储运与批发企业分别进行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试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95 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商品的统一配送成为紧迫任务。 国内贸易部为了引导连锁商业健康、规范的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先后召开了有储运企业与连锁商业企业参加的配送中心发展研讨会,协调储运与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开展社会化配送,成立内贸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和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有关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进行协调、指导与咨询。 但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 )对目前现状的分析 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 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 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观念、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 在服务功能上比较单一。 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方面问题很多。 生产与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应与市场销售方面起到积极 作用,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与规范管理 3个基本问 题,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三)经验与启示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 划、指导与协调,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bpm-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