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冲刺讲义-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构成关系:技术、价值、有机 职能 非职能 闲置→借贷→银行 运动 个别 社会 循环 周转:周转时间的构成、制约因素、后果、依据 内容:阶段、职能形式、循环形式、条件; 公式:总、完整、商业、借贷 —— 最鲜明反映本性 三种循环公式 辨析: 纵向: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属性是相同的。 横向:不变资本属于固定资本,或相反。 性质和实物内容。 交叉:固定资本包含了可变资本。 劳动的关系 质:具、抽、私、社, 商品 按所创结果 量:简单、复杂;个别、社会; 劳动 m:剩余; v:必要; 注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简单 资本集中 ←兼并、联合:股份制 再生产 扩大 ←单大← 资本积聚←资本积累 —— 剩余价值 —— 剩余劳动 正确:右边导致左边 张冠李戴:横向、纵向、交叉; 价值的演变 C K K + →k V + + + m →P→P P→ P P 当利润转变为平均利润之后,价值就转变为生产价格;(其他后果:资本家收益平均化、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当平均利润转变为垄断利润之后,生产价格转变为垄断价格;(其他后果:垄断资本家的剥削对象、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1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 其一: C+V+m 其二: C+V+P(K+P) 其三 C+V+P(K+P) 每种形式的存在的环境与条件; 总的类型; 每一形式成立的理由:各两点、一共六点,要害是把握论证的思路; 1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其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资本量 C m n m P C+V+m C+V+P V 100 80 20< 50 120< 150 20 50 50 = 50 150 = 150 100 50 100 20 80> 50 180> 150 80 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其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分别不同:小于、等于、大于。 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收益,不仅有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包括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工人所创造的价值。 即不仅剥削本部门的工人,而且剥削低部门的工人。 从全社会看,剩余价值总和与平均利润总和、价值总和与生产价格总和始终相等。 辨析题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在质与量方面是相同的(是相同的;价值和生产价格) 二、 客观题 总共 50 分;由单选和不定项选择题构成;其中单选每道 1 分;不定项选择题每道 2 分。 单选主要考基本概念和基本论断,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 20xx 年为 78%; 20xx 年 %;05 年为 71%,是最容易的题。 具体类型分为记忆和理解两种。 不定项选择题是难度较大的题, 20xx 年的平均得分为 ,得分率仅为 37%左右,是所有题型中最低的。 20xx 年难度降低,得分率是 52%。 05 年进一步降低,选项由五个减少到四个, 62%。 它大体分为 3 类:记忆、理解(主要是案例型)、串联,分别考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深度和广度。 其中后二者难度更突出。 注意事项:先迅速通过,再卷土重来。 串联题的材料 : A、生产关系的内容复杂而分层次。 所有制和分 配方式属于制度层面。 B、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抽象劳动);使用价值的源泉有两个:既源于人类的劳动,也来自于自然。 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它自己(转义、物品) C、具体劳动的作用有: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的作用是形成新价值。 D、剩余价值的转化(具体)形式有: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股息、地租、农业利润、利息; 或者说,伴随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产业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产业资本家的所得和其他部门的资本家、其他剥削阶级的所得。 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 E、价值的转化形式有:生产价格、垄断价格; F、观念的产物有:生产成本(成本价格)、利润; G、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范畴有:相对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是资本家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的范畴有: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是资本家的不同集团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并相互瓜分剥削成果的范畴有: 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借贷资本利息、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揭示三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和无产阶级)关系的范畴有:资本主义地租。 H、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范畴有:资本主义工资的表现形式、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其中,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掩盖的资本家对本企业、本部门工人的剥削,但揭示了剥削的阶级性。 I、单位资本得到的收益高于平均利润的有: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 相当于平均利润的有: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和农业资本家所得; 低于 的有:借贷资本利息、银行的存款、贷款利息、股息; 资本主义地租与它无确定关系。 J、只在一定时间内出卖了使用权而为转让所有权的有(两权分离的商品有):劳动力商品、借贷资本、银行资本、股份资本和一切出租的商品。 K、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的提高导致的后果有:在单位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降低(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相对过剩人口形成、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降)、在单位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单位资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资本周转速度下降)。 L、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有: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剩余价值与(各种资本的)利润、平均利润、利息、股息、地租;制度与体制;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货币的特性和货币的职能;全民所有制和国有制; M、内容与形式不一致的有:土地、股票、资本主义工资(为背离);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直接) N、资本运动顺利进行的条件有四个:个别资本运动的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和社会资本运动的简单和扩大。 O、以部门之间(生产不同商品的企业)的关系作为考察参照系的范畴有:绝对地租、平均利润;以部门内部(生产相同商品的企业)不同企业的关系作为 考察参照系的有:级差地租超额剩余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一企业作为考察对象的有: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级差地租 2。 P、职能资本是特指履行了购买、生产、销售三大职能的资本;除了闲置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外,都属于职能资本。 Q、存在本义(定义)和转义的范畴有:政治经济学的政治:社会;使用价值:物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对某种商品的总需求、资本主义地租的价值实体即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R、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的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资本主义的和一切社会的 生产关系;社会 —— 全社会和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总和即部门。 S、商品的内在矛盾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T、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有: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相对剩余价值产生、固定资本精神磨损加剧; 个别企业将其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所导致的后果有: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增加、单 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变、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级差地租形成(绝对地租是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进行的前提。 U、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有:按资本分配和按照劳动力价值分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的分配方式有:公有制企业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私有制里的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企业是按照资本和按照劳动力价值;私有制企业的个体经济为个人劳动收入。 属于资本收益的还有:租金、利息、股息。 案例型题目举例 A、规律的类型:( 1)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即普遍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在某几个社会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即共有规律,例如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的规律:价值规律。 ( 3)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规律即特殊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 B、属于商品的有:天然的土地、商店里面想销售但无法销售出去的货物、从商店里买回来自己使用的笔、送给女朋友的玫瑰花。 C、某公司今年需要购进钢材 100吨,每吨 1000 元;电脑 90台,每台 500 元;其中有 30台电 脑可以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进行;此外,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为 100 万,企业的货币流通速度为每年三次。 该企业今年需要的现金量是。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 商品单价) — 赊卖商品延期支付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价格总额 — 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D、已知资本家用于购买不变资本的花费为 1000 万,购买劳动力的花费为 500 万,资本每周转一轮获得的剩余价值为 250 万,资本的周转速度为每月周转 1 次。 问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年利润率。 E、(绝对剩余价值,以单位时间为口径) 工 人每天工作 8小时,日工资 12 元,剩余价值率为 100%,如果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工作两个小时,能够多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为:(每小时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为 ;两小时为 3;剩余价值率提高为: 15: 12) F、(绝对剩余价值,以单位产品为口径)工人每天工作 6 小时,日工资为 6 元,生产产品 6 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 1元,剥削率为 50%。 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小时生产 10 件产品。 问资本家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 ; 10 件为 25;扣除工资和原材料总额,提高劳动强度条件下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为 9; 9— 3=6。 还可以问剩余价值率) G、相对剩余价值:工人每天工作 8 小时,剥削率为 100%;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被缩短为 2 小时而工作时间不变,问这是的剥削率为:(原来的必要与剩余各 4小时;提高后必要劳动时间为 2,剩余为 6。 新的剥削率为 6: 2 H、(超额剩余价值:) 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原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当,工人 8小时生产2 台电脑,每台电脑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 1000 元;工人每天的工资 100 元;经过技术革新,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 8 小时生产 4 台。 在工资和原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问资本家每天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每台的社会价值: 1000+50;个别价值 1000+25;每台的超额剩余价值为 25,每天的为 25 4。 也可以求剩余价值率的变化。 给定原来的剩余价值率为 100%,每台电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