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led显示屏的发展历史、发展意义及前景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历史意义的蓝光 LED 也出现在 90 年代早期,再一次利用金钢砂 — 早期的半导体光源的障碍物。 依当今的技术标准去衡量,它与俄国以前的黄光 LED 一样光源暗淡。 90 年代中期,出现了超亮度的氮化镓 LED,随即又制造出能产生高强度的绿光和蓝光铟氮镓 Led。 超亮度蓝光蕊片是白光 LED 的核心,在这个发光蕊片上抹上荧光磷,然后荧光磷通过吸收来自蕊片上的蓝色光源再转化为白光。 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制造出任何可见颜色的光。 今天在 LED 市场上就能看到生产出来的新奇颜色,如浅绿色和粉红色。 随着人类在 LED 超亮度 的领域的技术进步, LED 在消费电子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应用电子 技术专业 毕业论文 第 5 页 共 12 页 LED 的发展前景 LED 巨大的市场注定其将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总体来看,国内在规模产业的发展上一直不尽人意,典型案例就是集成电路产业与液晶面板产业,国内到现在集成电路产业还是夹着尾巴做人,液晶面板产业也是百病缠身,技术复杂、投资大、基础薄弱是主要原因,而LED 产业将打破这个魔咒,并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提升,如国内驱动芯片产业在液晶驱动上根本做不起来,因为液晶面板产业不在国内,由于有巨大市场支撑, LED 驱动芯片预计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促进国内相 关企业做大做强, 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国内 LCD 驱动芯片或其它驱动芯片的发展。 中国大陆目前 LED 产业发展的劣势在于, 国内企业 LED 产品技术水平与海外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争取高端客户方面处于劣势。 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基础相较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这些 LED强势地区而言薄弱, LED 外延、芯片制造能力、工艺水平及外围材料配套能力差一些,学习曲线长一些,需要一段时间培育。 国内 LED 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大多没有超过 100kk/月产能(蓝绿光 ),这种状况在未来两年将有改善。 国内研发多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生产 在各企业,缺乏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快速转换机制,这方面应借鉴台湾工业研究院的技术成果授权机制,加快技术成果转换速度,科研院所不能为自己产业化而不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转移到产业界,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相关行为。 国内核心专利缺乏,特别在关系到产业长远发展的蓝光核心专利及白光专利缺乏,这将使国内产业的长期发展受制。 中国本土企业现阶段主要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对掌握专利的大厂构不成威胁,专利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但是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旦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实施 “走出去 ”发展战略,专利问题将成为隐患。 目前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应用电子 技术专业 毕业论文 第 6 页 共 12 页 就技术而言, LED 具有技术成长瓶颈高,学习门坎低特性,国内在半导体领域长期积累的研究资源都可以用得上,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 尽管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基础比较薄弱,工艺水平比较低,但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加盟,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国内好的企业技术水平已经与台湾大厂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与国际大厂的整体差距也在不断拉近。 LED 的投资额比较小,初始投资 1 亿就可建厂,国 内企业进入门槛低,容易实现滚动发展,这与集成电路制造及液晶面板制造动辄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的投资而言显得 “微不足道 ”,国内企业容易进入形成产业集群,当然,也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市场整合。 国内市场巨大, LED 未来主要市场是通用照明市场,市场容量大,终端消费市场比较分散,不易形成垄断,国内企业生存空间广阔。 国内一些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如晶能光电的硅衬底氮化镓蓝光项目,大连路美的芯片领域核心技术,都具有全球竞争力,这些企业在技术发展上容易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国内企业市场健康成长。 技术成熟后, LED 下游封装和器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大陆具备发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2 LED 显示屏概述 LED 显示 屏是利用发光二极管( LED)作为发光体制的平面板矩阵显示器。 LED 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驱动电压低、易于与计算机接口、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屏幕的大小可按需要无缝拼接。 视频 LED屏幕与其控制计算机的显示器具有点 点 对应的关系,视频具有灰度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应用电子 技术专业 毕业论文 第 7 页 共 12 页 控制,并且与计算机显示器同步显示、因此可以播放动画、 VGA,配接专用的多媒体卡,可以播放视频信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视频不能脱离计算机工作,一般情 况下,一台计算机控制一块视频。 LED显示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 1 为巴可、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生产的高档产品;第一阶段为1990 年到 1995 年,主要是单色和 16 级双色图文屏。 用于显示文字和简单图片,主要用在车站、邮局等场所,作为公共信息显示工具。 2 是 1995 年到 1999 年,出现了 64 级、 256 级灰度的双基色视频屏。 视频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光纤技术等的应用将 LED 显示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LED 显示屏控制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也在此时由国内企业开发出来并得以应用。 3 段从 1999 年开始, 红、纯绿、纯蓝 LED 管大量涌入中国,同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