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月产销量有明显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春节放假的影响。 20xx 年 2 月基本型乘用车产销 万辆和 万辆,分别下降 %和 %。 市场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 以销售量排行 ,依次是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神龙汽车、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乘用车、一汽大众、长安铃木。 从增长率看,主要普通乘用车厂家中,沈阳中顺增长率最高,达到 %,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增长 %,北京现代增长 %,上海华普汽车为 %。 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 15 等。 北京现代取得当月销售量第一,其次是广州本田和天津一汽夏利。 20xx 年 1 月汽车进口量为 万辆,较上月下降 %;进口金额 亿美元,比上月下降 %。 1 月份进口汽车 万辆,同比下降 %;其中进口轿车 万辆,同比下降 %;越野车进口量为 万辆,同比增加 %;客车进口 280 辆,同比下降 %;货车进口 135 辆,同比下降 %。 (三 )石化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由于轻工、建材、汽车、电子等行业市场的拉动, 1 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在 64种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 57 种,占 %,产量下降的有 7 种,仅占 %。 1 月份 石化行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能源产品生产加快, 1 月份原油产量 万吨,同比增 长 %;天然气 45 亿立方米,增长 %;原油加工量 万吨,增长 %,柴汽比为 :1,同比提 高 个百分点;硫磷两矿分别生产 万吨和 万吨,同比增长 %和 %。 二是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农用化工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 月份生产化肥 万吨,同比增长 %;生产农药 万吨,增长 %,农 业生产急需的杀菌剂、除草剂分别完成 万吨和 万吨,同比增长 %和 %。 三是为汽车配套的产品生产增幅超过 50%, 1月份轮胎外胎产量 ,同比增长 %,市场热销产品子午线轮胎产量 万 条,同比增 长 %,子午线轮胎占轮胎总量的比重 为 %,比去年同期提高 个百分点。 16 四是为轻工、建材配套的产品生产继续加快, 1 月份烧碱产量 为 万吨,纯碱产量为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和 %;油漆产量为 万吨,建筑涂料产量为 万吨,同比分 别增长 %和 %。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部专家分析, 1 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之所以实现开门红,主要是受轻工、建材、汽车、电子等市场的拉动。 1 月份,全国轻工业现价工业产值增长 %,汽车产量增长 %,通讯及电子网络用化工产品增长 20%以上,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石化行业;另外,农业生产用肥、用药在 3 月份即将从南到北开始,为了支援农业生产,提前为春耕生产备肥备药,化肥、农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四 )煤炭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据全国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统计 ,今年 1 月份我国原煤产量完成 20734万吨,同比增加 5190 万吨,增幅高达 %,远远超过煤炭市场需求增幅。 目前不少地区出现两年来少有的煤炭库存积压现象,从整个煤炭市场来看,原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消失,煤炭供求形势有所缓解。 据对华东地区的市场调研显示,不少生产厂家的煤炭库存比较充足,远远超过安全库存警戒线,产量增量超过市场需求增量的趋势明显。 目前一些煤炭生产厂家为实现效益最大化,仍保持高价位销售,造成销量不同程度下降,库存增加。 而且终端煤价已有下滑的趋势。 目前煤 炭交易中间环节的费用占到煤价的 50%至 70%,主要是由于交易秩序混乱所致。 但《煤炭经营监管办法》于今年实施,规范了煤炭经营,打击了煤炭经营中间环节哄抬物价的现象,致使煤炭价格终端有所下降。 同时可循环经济的 17 发展,也使单位产品的能耗下降,煤炭需求下降。 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交易最大的中转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增加,港存爆满,创下 20xx 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作为京航大运河最大煤炭中转港口的江苏徐州万寨港、邳州港煤炭库存也大幅度增加,基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3 月 1 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总量为 368 万吨,之前的 2 月 17 日更达到 万吨。 截至 2 月 18 日,北京五大电厂的电煤库存已经达到 万吨,远远超过了 万吨的正常库存标准,超库存量达到 万吨。 18 III20xx 年 一季度对外贸易运行分析 一、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分析 据海关初步统计, 20xx 年 12 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进口 亿美元,增长 %;进出口顺差 亿美元。 2 月当月, 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进口 亿美元,下降 5%;进出口顺差 亿美元。 二、对外贸易发展特点分析 (一 )20xx 年进出口贸易超预期增长 ,国际贸易争端增多 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贸易形势好转的带动下, 20xx 年我国进 出口贸易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但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日益增多。 20xx 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进一步快速增长,但我国产品的外部需求依然强劲。 我国 20xx 年进出口总额突破 万亿美元,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与上年 19 大体相当。 从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看, 20xx 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呈“大进大出”格局,外贸进出口总值除 1 月份增长 18%外,其余月份增速均超过 27%。 1- 11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不但超过 20xx 全年的进出口规模,还提前 6 年实现了年度外贸总额突破 1 万亿美元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从贸易平衡的发展态势来看, 20xx 年前 4 个月连续出现逆差,累计逆差达 亿美元,逆差持续月份之多、逆差额之高,是自 1994 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的第一次; 5 月之后连续实现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在进入 9 月后实现总体贸易平衡由逆差转为顺差,前 11 个月累计贸易顺差 亿美元,增长 %。 贸易平衡形势出现上述转折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口增速的变化。 20xx 年前几个月,旺盛的国内需求拉动了对技术设备和能源原材料进口需求的上升,关税下 调和配额进一步扩大也导致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增长。 其后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一些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在下半年明显回落,进口额增长与增速趋于合理水平。 二是出口增速的变化。 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使我国出口额快速增加,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实现全面增长。 但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日益增多。 20xx 年前三季度,共有 12 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 46 起,涉案金额 亿美元,且涉案产品品种和金额呈上升趋势,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20xx 年,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还会 有新动向,反补贴、特殊保障条款、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日益成为有关国家实施贸易保护、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手段,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也将明显增加,出口企业的劳动保护问题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二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平稳 ,但仍存不利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平稳,但 20xx 年存在不利因素,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值得关注。 据统计, 20xx 年 1- 11 月,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39291 个,合同外资金额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 575. 53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 20 %、 %。 截至 20xx 年 11 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504568个,合同外资金额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亿美元。 20xx 年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国际资金回流美国的可能性增加。 二是为防止资金大量流出,美国新近出台了一些措施,如《本土投资法》,其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 35%下调为 %,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 据摩根大通测算,该法案的实施将为美国带来超过 4000 亿美元的回流,其中就包括中国境内的外资。 三是受国内经济某些过热行业投资回报率趋于下降的影响,外商下一步在华投资的进度有所放缓。 为保证外资的稳定增长并更好地利用外资,国家将在以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加大服务业、农业等落后行业领域的开放;二是引导外资到中西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进行投资;三是修改并完善相关法规,鼓励外资参与中国不良资产的重组与处置,加快中国金融风险的释放;四是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到中国投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五是加大政策倾斜,加快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速度;六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外企在国内上市。 与此同时,短期资本的大量流 入值得高度关注,这实际上是 20xx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信贷资金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表明, 20xx年前三季度,相比于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和约 487 亿美元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外汇储备却大幅增加了 1113 亿美元。 扣除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因素,可查的短期资本达到近 600 亿美元。 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给中国经济带来相当风险:其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使短期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其导致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进一步扩大反过来又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因此热钱在顺差中的比例上升将给我国国际收支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性;其二,导致中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的被动增长,加大监管层操控货币政策的难度;其三,目前相当一部分短期资本是由长期直接投资转入房地产等行业进行短期逐利,放大了经济泡沫。 可以说,对短期资本加强监控将成为 20xx 年监管层的工作重点。 21 (三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 ,疏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在短期资本流入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超常增长,外汇储备的疏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截至 20xx 年 9 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 5145 亿美元, 9 个月新增 1113 亿美元,其中新增短期资本达 587 亿美元,占比达 %。 目前外汇储备还呈加 速增长态势, 4- 7 月的外汇储备单月增加额分别为 92 亿、96 亿、 120 亿和 124 亿美元。 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央行被动吸入的大量短期外债,这给外汇储备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提出了挑战。 外汇储备的疏通管理问题因此日益突出,这方面的改革方向:一是加快外汇市场建设,逐步释放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二是依次放松资金流出管制;三是逐步推进储备币种多元化策略;四是加快引进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四 )外债增长有所放缓 ,短期外债增长过快值得关注 20xx 年下半年外债增长有所放缓,但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 的增长过快问题仍是监控层的关注重点。 据外管局的最新统计,截至 20xx 年 9 月底,我国外债(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余额 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 亿美元,上升 %。 20xx 年 1- 9 月,我国新借入外债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亿美元,增幅高达 %。 与 20xx 年 6 月底相比,外债迅猛增长的势头有所控制,其中外资银行外债余额减少较为明显。 截至 20xx 年 9 月底,境内外资银行外债余额为 亿美元,比 20xx 年 6 月底减少了 亿美元,减幅为 %。 外债增势放缓的原因:一是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使人民币和美元间的利差减小,对外债的需求有所降低;二是进口增速放缓导致境内贸易公司融资需求减少;三是受《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中关于“对境内外资银行进行总量控制及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贷款不得结汇”的影响,外资银行的外债规模减小;四是更多的人民币业务对境内外资银行开放后,其人民币资金来源增多,对外币头寸的依赖减少。 22 但外债过快增长的势头并未完全扭转,原因:一是美元继续疲软凸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所提升;二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市场机会成为境 外资金进入中国的另一大动力;三是中国金融的日益开放客观上也提升了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境内的便利程度。 如 20xx 年 11 月开始实施的《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境内成员公司集合或调剂区域、全球外汇资金。 除了我国的政府主权外债,境外资金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合法途径,但其中有一部分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实业投资领域,而以房地产投资、现金管理等形式进入境内市场;二是利用经常项目可兑换进入中国市场,常见的方式有进出口价格虚报、预收货款等,在截至 20xx 年 9 月底的 亿美元外债中,贸易信贷余额为 亿美元,占比近 2%;三是通过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贷款等形式, 20xx 年 9 月底,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 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 %;四是境内企业进行外汇贷款并通过银行离岸业务变相结汇, 20xx 年 9 月底,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 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 %;五是境内中外资银行的自主资金调配。 20xx年 9月底,在 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为 亿美元,占 %,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 为 亿美元,占比为 %;六是资本市场渠道,截至 20xx 年 12 月 16日,外管局共批准了 27 家 QFII,投资总额度超过 3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