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且成交量并无减少,两市相加,仍有 130 亿元。 由此可见主力“杀跌出局”之态度,相当坚决。 截至 4 月 21 日,单是创出历史新低的股票就高达 538 只,即使 3 元的低价股也未能逃脱探底厄运,甚至可以出现连续跌停,“无底洞”现象愈演愈烈。 深发展“ 15亿元贷款案”刚刚曝光,民生银行又来个 3 亿元诈骗。 而目前又是绩差股出年报的高峰期,出一个亏损的跌一个,就连季报季节性亏损 或业绩下降的,也是个“跌”字没商量。 银行是管钱的地方,上市公司是花钱的地方,两个方面都在频频出事,投资者也只好用脚投票了。 而早先被投资百亿援救的南方证券公司终于被告知无法挽救,在最近被宣布倒闭关门。 就在4月 22 日,人保财险年报出炉,令市场人士感到意外的是,去年人保财险的纯利润只有 亿元,比前年的 亿元急挫 %。 人保财险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除车险赔付率上升之外就是投资收益下降。 上市及非上市证券的净亏损近 亿元,其中仅基金浮亏(未实现亏损)就达 亿元。 加上早些时候中国人寿、平安保 险公布的年报,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浮亏已逾25 亿。 三巨头投资基金全线亏损,浮亏的不只人保财险一家。 上周早些时候,中国人寿公布年报,年报显示,虽然中国人寿去年的净投资收益为 亿元,较 20xx 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投资亏损数额巨大。 中国人寿 20xx 年投资净亏损 亿元,证券投资基金浮亏达到 亿元。 平安保险上市后首份年报也显示, 20xx 年投资封闭式基金浮亏高达 亿。 保险三巨头在证券投资上出现巨额浮亏主要是因为持有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严重。 近两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一直在攀升, 从 20xx年初为 13%, 20xx年年中大约 30%,而到 20xx 年初已升至 35%左右。 保险出了问题,可是其它基金也不安全。 统计显示 , 截至 20xx 年 3 月 31 日那一时点 , 137 只股票方向基金最大可动用资金是 亿元 (极限值 )。 如果考虑基金的留存现金头寸 , 实际可动用资金只有 150- 180 亿元。 这是最近 4 个季度以来最低的一次,如果结合基金持有的 A 股流通市值进行考察,则可动用资金的相对比例更低。 分摊到 137 只基金 , 平均每只基金可动用资金为 1 亿元左右。 历史上基金可动用资金较少时,往往是大盘处于高点的时候,基金大 举增仓消耗了大量可动用资金。 但现在的问题比较复杂,基金动用大量资金购买 A 股,但 A 股还是节节下跌,目前 A 股处于历史性低点。 截至 20xx 年 3 月 31 日 , 基金持有 1625 亿元的 A 股市值,创 1998 年以来的新高。 但是目前基金对 A 股的资金支持处于“弹尽粮绝”的态势。 20xx 年 1- 4 月 , 股票方向基金只募集 99 亿元 , 开放式基金发行募集困境是 20xx 年以来最严重的。 受制于 A 股市场的危局 , 基金业已经无法再广泛而有效地动员资金注入 A 股了。 在存量资金上,目前可动用资金只有 180 亿元,是最近 4 个季度以来最低的。 有股票投资的开放式基 金 4 年来已经被净赎回 626 亿元 , 已有的开放式基金存在 400- 500 亿的潜在赎回压力。 目前市场迫切需要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资金加快入市的速度和加大投资的力度。 但前面已经提到的是,他们已经亏损的一塌糊涂,怎么能有钱进来吶。 20xx 年 4 月下旬 , 公布组合的 168 只基金资产分布如下:总资产 亿元 , 其中股票市值 亿元 (占 A 股流通市值的 %。 截至 20xx 年 3 月 31 日 , 上海证券交易所 A 股流通市值 亿元 , 深圳证券交易所 A 股流通市值 亿元 ,沪深 A 股流通市值合 计 亿元。 ) ,债券市值 亿元,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 亿元,其它资产 428 亿元。 净资产 , 总资产大于净资产 , 表明基金总体负债超规模运作 亿元。 很显然,中国基金业对 A 股市场的资金支持已经到“弹尽粮绝”和“山穷水尽”的地步。 从存量角度看 , 上面的可动用资金分析已经表明,目前可动用资金只有 150- 180 亿元。 从增量角度看 , 目前股票方向基金的募集规模是 20xx 年以来最低迷的一年。 1998- 20xx 年 , 股票方向基金募集资金分别为 100 亿、 405 亿、 55 亿、 亿、 亿元、 401 亿、 1265 亿。 20xx 年 1- 4月只有 99 亿元 , 并且预估其中 1/4 为不稳定资金。 20xx 年股票方向募集压力非常大。 基金业有效而广泛地动员社会资金通过基金进入 A 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深入地看看中国股票市场,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资金要出逃。 在前 4 年净赎回 626 亿,目前还有 400- 500 亿等待出逃。 20xx年第 1 季度的态势更为严峻 , 统计口径的 83 只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被净赎回大约 134 亿元。 这意味着从 20xx 年 9 月到 20xx 年 3月底 , 股票方向的开放式基金被净赎回 626 亿元。 626亿元的资金在抽离 A 股市场 , 不是赎回而是一去不复返的净赎回。 20xx 年的 1265 亿由于被套 , 持有人都没有经历一次彻底的资金进出调整 , 累积巨大的赎回压力。 预计 1265 亿元只有被赎掉1/3 到 1/2 时 , 这些基金的持有人结构才能保持稳定。 3 月底的存量净值 亿元中 , 也积累着巨大的赎回压力 , 预计等待解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第 5 页 共 85 页 套出逃的资金大约有 400- 500 亿元。 因此 , 在没有实质性的巨大的牛市行情吸引社会资金的情况下 , 行情反弹的结果就是被套持有人的巨额赎回。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前景。 其实,这已经不是前景了。 这个可怕的,悲惨的现 象已经发生了。 企业发展要融资,从银行贷款叫间接融资,从股市募资叫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要还本付息,直接融资却不计成本。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融资,银行的贷款风险向股市转移;银行上市从股市直接融资,银行的经营风险向股市转移 , 4 月 21 日,国务院最近已经批准了中国工商银行这个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中行建行一样的是,都动用了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和中行建行不一样的是,中行建行注入的外汇都高达 225 亿美元,而工商银行获得的注资只有 150 亿美元,只能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 6%,还必须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 资本金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 8%。 可问题是,中国百姓和股民能承受这么多的风险吗。 这股票市场能不崩溃吗。 但是,海外的友邦人士会感受到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 购买流通 B 股的友邦人士套牢了,领导 20xx 年不失时机地推出向国内居民开放的政策,由国民充当了解放军,而且当 B 股升到最高点时,又恰到好处地推出了非上市外资 B 股流通的政策,让其胜利大逃亡。 我们看部分外资减持时的价格与现价: ST 大江 B:外资减持价 元,现价 元; ST 中华 B 外资减持价 元,现价 元,深国商 B 外资减持价 元,现价 元,高层领导 时机把握得如此好,绝不能用“巧合”来解释。 在股市连跌数年、即将迎来彻底崩溃的大底时刻,高层领导加紧推出 QFII,众多股民用自己的钞票帮助国内的千万富翁成为亿万富豪之后,又要给国外的亿万富豪来“扶贫”了:瑞银 11 亿美金的额度还不够,正在积极增加;盖茨基金进场了;罗杰斯准备抄底了,崩溃后的底部面前一律平等,谁都有抄底的权利和自由。 可是,众多股民为了国企改革,已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大底”已经与他们无缘了。 “国际化”当然没错,但为何不在 20xx 年、市盈率接近 60 倍的时候推 QFII 让友邦人士买我们的高价股票。 而要 等到市盈率跌到 10 多倍、资产价格大幅低估的时候请外国富豪来抄底呢。 市盈率 60 倍时通过发行者巧取国民钞票、市盈率10 倍时通过 QFII豪夺股票。 中国的股票市场崩溃了,但能无声无息地就结束中国的股票市场吗。 当然不能。 终于又推出了一项并不新的实验。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自 1999 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所进行的第三次全流通试点。 有人或许会奇怪,怎么是第三次全流通试点。 没有错,这确实是第三次,因为他 的前两次都失败了。 第一次全流通试点发生在 1999 年 12 月,证监会宣布国有股将以配售的方式进行减持。 在试点方案中,国有股减持配售的价格在净资产值之上,市盈率 10 倍以下。 中国嘉陵 (600877)(相关 , 行情 , 个股论坛 )和黔轮胎 (000589)(相关 , 行情 , 个股论坛 )这两家上市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公司,均按照前三年每股收益均值乘 10 倍市盈率进行国有股减持配售。 两只股票在宣布减持后,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下挫,中国嘉陵约有 18%的减持股无人问津,被迫由主承销商包销。 第二次全流通试点发生在 20xx 年 6 月。 国务院发布《减持 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宣布国有企业在股市融资时,须按筹资额的 10%减持国有股。 在这次减持中,采用了市场定价方式减持国有股,并将减持的收入全部上缴社保基金。 20xx年 8 月,天大天财 (000836)(相关 , 行情 , 个股论坛 )成为首家在增发中减持国有股的上市公司,北生药业 (600556)(相关 , 行情 ,个股论坛 )等 4 家公司第一批在首发新股时减持国有股。 由于减持价格太高,引发股价大跌, 20xx 年 10 月国务院宣布暂停以这种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 那么,这第三次有什么新的戏法出来吗。 有,其主要的两点是: 1. 试点方案需 2/3 以上表决权投票通过。 2.流通时间需至少十二个月内不转让。 当我看过这个条例之后,我知道,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彻底崩盘了。 首先,我们先从法律角度上看,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早试点将变成一块肥肉,谁吃到谁就可能一夜暴富。 这种改革方式严重违背了股市的“三公”原则,侵犯了绝大多数公司、股东的利益。 目前,股权分置约涉及 — 万亿财富,如果分配不当,很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引发国际纠纷。 上市公司行业覆盖面广、牵涉人员众多(即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仅让不含 B 股和 H 股的企业进行试点显然违反了 WTO 的国民待遇原则。 此外,由于改革试点蕴含巨额收益和严重风险,也可能会诱发一系列寻租行为。 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第二.为了政治上的满意的,也就是 2/3 以上股东通过才能让方案通过的原则。 现在上市的国企,大多数非流通股都占了 33%以上,也就是说,只要这 1/3 的非流通股东不通过,那么方案永远实施不了。 言外之意,用什么方案全流通,主动权掌握在了非流通股东手里(很多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占了 60%以上),这必将使所谓对流通股东的补偿变成蝇头小利,像征性的动作,在这个原则下,国有资产确保了不流失,这也就是意味着,流 通股东的补偿会等不到。 所谓的补偿只不过是镜花水月。 第三.为了避免全流通造成的大扩容让股市崩盘,特地指出第一年不能流通,第二年最多流通 5%,第三年最多 10%,并且超过 1%要公告的原则。 但问题是,官员聪明,普通的老百姓就愚蠢吗。 让非流通股东每年减 5%,至少 10 年才减完,他会愿意吗。 这10 年不能上市流通期,要承担多大的市场风险啊,要知道世界 500 强的公司, 500 强寿命超过 50 年的也没有几家啊。 有心的各位,查一查美国五十年前的上市公司,现在还有多少存在的。 还有多少是继续增长的。 各位还可以查一查中国十年前的上市公司 还有多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 第 6 页 共 85 页 少是实质上的存在。 所以,为了承担这部分风险,非流通股东完全有理由,也有根据去要求“流通股东应该给非流通股东补偿。 ”奇怪吧,现在是流通股要求非流通股给补偿,改革之后是非流通股要求流通股补偿,这样一来,改革和试点的意义何在。 国有股减持的本质是要再融资,是为了从股市上获得更多的现金来发展,当公司资金紧张时,你还让它每年最多减持 5%,眼看公司再没钱都倒闭了,你还不让它卖掉套现,这种制度能存在几天呢。 这种连三岁小儿都无法骗的了的游戏,竟然出现在堂堂的政策之中。 所以,每年 5%的减持原则,不出两年一定会重写,可能采 取先是 10%,再是 20%,再是 30%.....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 3- 5 年内实现真正的全流通。 因为大家可以看到,方案中只规定到 24 个月内不得超过 10%,而没有规定 24 个月以后怎么办,这是证监会的活口,也是股市在两年后的最大不确定性,这实质上是渐近的一种全流通方式,但这种渐近的方式必然给中国股市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大量的扩容必然让中国股市长期走熊,中国股票市场也必然加速崩盘,当百姓看穿了这其中的奥妙,中国股票市场能不崩溃吗。 而以本人的点点经验来看,已经在逐步崩溃的中国股票市场上轻轻地压上了最后一棵稻草。 而我也坚信,过了五月份,中国股票市场必然会一泄千里,大江之水东流去,中国股票市场将全面崩溃。 可悲的中国人啊。 当他们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感到悲哀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更大的悲哀正在接近他们的生活。 4月 25 日,上海复地( )对外宣布,其持有六成权益的远景房地产已于上周五( 22 日)与 INGRealEstate 旗下荷兰国际房地产订立协议,以 3081 万元人民币向后者收购松江复地的 30%权益,作价人民币 万元。 而渐渐远去的不仅是 ING一家。 一周前,摩根大通按每股平均价 港元,减持上海复地 270 万股,涉及金额约 564 万港元,持股量由 %降至 %,外资已经悄悄地撤离了中国房地产业。 中国形势分析报告 (一)自 1978年中共。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四(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