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培训教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床医师采用 ,即对病人的治疗赋予实验的性质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的情境与条 件应严格控制 ,为避免医生过高地估计疗效 ,宜采用双盲 39。 ,设计的方法 ,疗效的评定要有客观指标儿童教青干预实验是一种准实验方法 ,因为变量多 ,不易控制 ,它可以是学习生活实地的自然观察 ,也可以适当控制有关的环境条件 ,实施特定的教育训练干预措施 ,对干预前后的儿童行为表现进行系统观察记录 ,以确定干预的效果心理变态中的许多实验研究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 ,有时采取动物实验的方法 ,如用人工方法在动物身上制造生理缺陷 ,改变其机能状态 ,给予各种急性或慢性的剌激 ,以制造各种心理病理模型以便进行类比将动物实验结果来解释人的心理变态要 十分慎重 (六 )测验法 8 测验法包括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两类 ,它们对心理异常的表现能够定性和定量 ,简洁易行 ,便于操作测验法的特点是用统一标准的刺激 ,在标准的情景中对要研究的心理品质作出标准化的计量在解释测验结果时 ,需要结合临床方面的资料作出正确评估心理测验常用于智力记忆人格和神经生理方面的测评 ,评定量表的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 ,常常用来评定人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具体的变态心理测验工具和方法将在后面介绍 第二章 变态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什么因素导致心理变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医生多认为是大脑的病理改变 ,心理 学家认为是精神的内部冲突或是错误的学习 ,社会工作者认为是不良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究竟心理变态的病理机制该怎样解释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对变态心理进行科学的解释 ,必然涉及心理学中诸多理论流派的讨论 ,本章将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维度来依次论述变态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 变态的生物病理 变态心理的生物学解释来自于传统医学模式的理论 ,认为遗传体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生物病原体对人的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这种观点是在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及其后的加尔 (Gall)的工作上发展起来的 ,他们都倾向认为 ,精神疾患都来源于躯体因素和大脑损伤 1819 世纪 ,大脑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成就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大脑机能活动和大脑物质本体的密切联系 ,并设想心理异常现象可能与大脑组织和机能的损伤有直接关系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克雷圣林 ( 18561926)运用医学病因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精神疾病 ,把精神病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分类 ,提出精神疾病的第一个分类方法和疾病单位的概念 ,他被认为是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学观点的创始人生物学观点认为在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的病因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物学因素 ,患精神 病如同患了一种生物性疾病 ,需要住院服药或采用治疗躯体疾病一样的有效治疗技术 ,如外科手术电休克化学药物等 ,某些方法确实能减轻精神障碍症状生物学观点对于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第一次在整个医学科学的基础上明确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 ,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 ,这有助于心理异常原因和病理机制的研究 ,帮助人们有效地减轻和控制各种精神疾患 ,维护人类的精神健康当然 ,生物学的观点有其局限性 ,它忽视了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和社会属性 ,只治病而不治人 ,因此 ,仅用药物和手术方法治疗变态心理是远远不够的。 变 态心理的生物学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 (一 )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结构和功能不尽相同 ,某一区域受损 ,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如左半球受损 ,会影响人的言语机能。 右半球受损 ,会影响人的时空知觉和定向巴甫洛夫 (Pavlov 18491936)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心理异常提供了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科学解释 ,它包括催眠时相孤立病灶和实验性神经症等关键概念催眠时相是指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 (或是相反 )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 ,它依次有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醉相抑制相等几个阶段。 正常生理状态下 ,从觉醒到睡眠的过 渡阶段很短暂 ,催眠时相出现不明显 ,但在大脑受损或机能削弱时 ,催眠时相状态很容易出现 ,而且会长久停留某一阶段 ,如在超反常相 ,阳性刺激引起阴性反应 ,阴性刺激又会引起阳性反应 ,这可能是幻觉妄想等变态 ,心理与行为的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 ,催眠时相是反映高级神经活动失调的重要指标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 ,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 ,它可能是过去经受精神创伤的后果 ,遗留下来而成为心理异常的病因 ,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因为该病灶的兴奋扩散而引起行为的过度兴奋 ,病理性抑制扩散到皮下就形成木僵状态实验 9 性神经症是指通过变换剌激 的各种实 !验引起动物出现神经破裂现象 ,因此推测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的基本过程不能协调 ,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 ,从而影响行为的混乱 ,人的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关系失调以及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关系失调被认为是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随着电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 ,目前正逐步认识到大脑边缘系统的机能状态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特别是 !情绪活动相关 ,边缘系统的一些区域受到刺激和损害 ,会出现异才常情绪反应注意和记忆障碍等 (二 )神经生化与内分泌因素 神经化学的研究表明 ,人在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状态下脑内生化物质有所改 变中枢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 ,可能是诱发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如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时 ,乙酷胆碱含量升高。 抑郁症是由于脑内儿茶盼胶机能不足所致 ,躁狂症是因交感中枢机能亢进儿茶盼胶机能过盛造成的 ,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会出现情绪高涨状态。 人脑中的5羟色胶含量过高或过低 ,都可能造成精神障碍 ,脑内 5羟色胶大量增加时 ,会出现兴奋现象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也提出激素对心理的影响 ,如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 一短皮质内固醇的含量增高。 躁狂状态时皮质激素分泌较少。 皮质内固醇可引起激越 ,加重焦虑。 (三 )心理异常的遗传 通过家系调查家谱分析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研究 ,一些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病理机制已得到证明 ,如精神分裂症的家族聚集性远远离于一般人群 ,可能是由多对基因突变引起。 躁狂抑郁症是由某一基因突变引起。 智力低下可能是染色体的变异。 (四 )其他生物因素 疾病感染尤其是脑部感染会引起许多心理异常表现 ,如肺性脑病肝性脑病中毒性菌病脑炎等。 某些药物和成瘾物质能导致精神障碍 ,如毒品酒精和烟草。 素质因素对心理变态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有人认为 ,生物性躯体损害不能解释所有精神疾病的直接原因 ,应激和内部冲突只能对脆弱素质的 人才诱发疾病 ,因此 ,需要考虑人的不同素质因素。 另外 ,躯体在睡眠剥夺和极度疲劳状态下会降低对应激的抵抗力 ,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二 心理应激机制 变态的心理学解释随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观点 ,心理应激的观点是由心理生理学派提出的 ,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 (selye H) 他在本世纪 30 年代就提出了应激适应机制学说 ,认为应激是一种剌激物 ,或是一种反应 ,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目前多数学者倾向认为 ,应激是个体觉察环境剌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 ,所引起的反应可为适。 应或适应不良这个定义强调判断应激源是正 性还是负性的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以下分别讨论应激源。 应激反应和心理应对机制 (一 )应激源 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评价后可以 :引起心身反应的剌激与情绪 ,包括以下几类 : :它们是直接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刺激物 ,如噪音环境污染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采光照明不良通风采暖不好疾病流行等等 ,这些因素均对人类构成威胁 :生活中这类应激源常见 ,如人际关系冲突个人认知缺陷能力不足心理需求过高消极情绪动机冲突面临挫折情景等等人的愤怒憎恨忧愁悲伤恐惧焦虑和痛苦等消极情绪若异 常强烈或持续过久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使人失去心理平衡和生理机能失调动机冲突 i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如双趋式冲突 :又想读书 ,又想经商 ,两者不可兼得。 双避式冲突 :不想考试 ,又怕留级。 趋避式冲突 :喜欢吃糖 ,又怕肥胖。 还有双重趋避式冲突等各种动机的冲突造成挫折情境 ,会使人心情烦恼不 10 安和痛苦 ,导致人的心理变态 ,出现攻击倒退固执和冷漠等异常行为。 :这种应激源分两类 ,从社会机构方面看 ,是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的影响。 从社会进程方面看 ,是指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学习竞争亲属死亡和自然灾害等影响 :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是重要的文化性应激源 ,如移民迁居者会面临更多的应激 (二 )应激反应 塞里 (Selye H)将应激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认为它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警戒期 ,指个体的内部动员以作好应对外界紧张剌激的准备。 二是抵抗期 ,指个体内部防御力量已经抗衡紧张刺激 ,使生理心理恢复平衡。 三是衰竭期 ,指紧张刺激多而持久 ,个体抗衡力量衰竭 ,失去应变能力 ,产生心身疾病根据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 ,可将应激反应分为积极的应激和消极的应激两种 ,前者表现出注意力集中 ,积极的思维和动机调整 ,积极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人信息进行正确认知评价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发挥应对能力。 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焦虑紧张情绪激动或低落认知能力下降自我概念不清等等 ,这些反应有碍个体正确评价现实情境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发挥正常的应对能力。 环境中的应激源如何导致人的心理行为变化 ?其病理机制的确切解释是困难的 ,一般认为应激源经人的认知系统作为中介 ,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主要系统导致人的身心变化 ,好的变化是机体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环境 ,不好的变化是出现疲劳头痛失眠呕吐冲动厌烦等身心症状 ,重者产生身心疾病 (三 )心理应对 心理应对是个体对抗应激的一种手段 ,它是指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作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有人认为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相同 ,它们来自于弗洛伊德 (Freud S)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都是指摆脱精神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机制 ,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 ,从而改变自己对撞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以减少精神痛苦 ,维护自尊心 ,求得内心平衡。 心理应对或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 ,它本身不是病态的 ,但若运用不当或过分 ,会影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 ,成为变态的表现心理应对或防御有积 极和消极两种作用积极作用可以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 ,消极作用是一种自欺欺人 ,因为现实问题并未解决 ,只能使人逃避现实 ,或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中因此 ,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消极的防御措施 ,是处理应激情境防止身心变态的重要原则常用的应对方式有以下几种 : :即把那些意识不能接受或与社会道德规范不容的本能冲动或欲望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变成高尚的追求 ,以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在升华作用的机制下 ,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 ,可使个人获得成功的满足如失恋后发奋学习 ,从事文学创作 ,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就 ,以消除失恋的痛苦 :又称文饰作用 ,是以个人需要的理由 ,来解释对自己不能实现的事实 ,它是一种自圆其说的编造 ,其目的是要掩饰自己的行为动机 ,以合理的言词去辩护偏离正轨的行为如将考试失败归咎于老师出偏题等 :将个人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自身所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和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 ,如一位极端小气的人认为人人都自私 ,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内疚 ,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安全广义的投射作用还指心理的外在化表现 ,如把节日的欢乐心情投射为赏心悦耳的鸟语和含笑迎人的花枝在人格测验中 ,可以通过投射作用来观察人的内在动机欲望和情感活动 :即把意识不能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经验不知不觉压抑到无意识之中 ,以便保持心境的安宁压抑的东西没有消失只是潜伏起来 ,一有机会就能重新活动 ,而影响人的行为 ,如出现口误笔误或记忆错误等 11 :这是一种简单原始的无意识防御机制 ,通过否认 ,把那些已经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变成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避免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成语中掩耳盗铃的故事就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不承认挫折和灾难的发生 ,使人心安理得 ,是最省事的办法 :遇到挫折时 ,运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对 ,以取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 ,避免面对现实问题或痛苦如哭得像孩子一样就是形容某些成人倒退的表现有人认为 ,所有心理变态的表现多少都有倒退作用的影响 :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身心的某种缺陷 ,以减轻心理的不适感如盲人的触觉会变得特别灵敏 ,口吃的人通过训练成为著名的演说家过度补偿也会导致心理活动的畸形 :即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表现的方向相反如一位过分炫耀自己优点的人很可能内心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人的行为过分 ,有时附表明他无意识中可能有则好相反的欲望或冲动 :用某种象征性活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好像那些 事情根本没发生如用强迫性扫地行为来抵消工作中的失误 ,经历过性创伤的人立志宗教事业或出家 三 心理动力与内部冲突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自于弗洛伊德 (Freud S)的精神分析理论 ,它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 ,强调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突 :在造成心理异常方面起关键作用 ,认为人的内在矛盾冲突或情绪紊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源 弗洛伊德 (Freud S)是奥地利的一位神经病学家 ,他曾学习。 催眠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技术 ,并与他人合作从事癌症的治疗研究 ,从实践中他发现病人把恋情 (或憎恨 )转移到医生身上的 |所谓移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