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专题论文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研讨,一起 制订并严格执行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双元制”教育规范有效地运作。 例如,在订单式的“双元制”教育样式中,强化了准入机制,即招收的学生学校只把文化分数 要求关,“培训中心”通过“西门子测试”等综合考察,拥有最终录取决定权;严格了考评机制,即由“考试委员会”按照德国工商行会的考试要求组织考试,并由德国工商行会负责颁发相关的合格证书;规范了契约机制,即学生与企业或“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 (三)和谐整合运作点,放大教学伸张力是基础 “双元制”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掌握职业能力,形式是双方合作教学。 这种合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甚至教学细节。 因此,双元合作教学是否和谐运作,关系到“双元制”教育能否使教育方向、 教育目标、教育功能等方面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 根据主次矛盾原理,只有把关键教学元素作为主要整合点,并通过整体统筹,动态调控,才能取得 1+12 的放大效应。 课程整合。 首先,构建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力求开发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课程;要按照德国工商行会( IHK)的考试标准,借鉴德国职业教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围绕职业活动这一核心重新设置课程。 以模具制造专业为例,课程分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两大板块。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专业实践,涵 盖本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与技能;通识课程包括口语、礼仪、写作、政治、英语、体育等;专业课与通识课的课时之比为 7: 3。 所有课程的内在发展《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 专题 论文集 12 轨迹为基础培训、专业基础、专业培训三个层次呈螺旋式上升。 其次,双元互动推进课程教学的进程。 要采用“部分时间制”的方式,即每学期或每周内只有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培训和学习,其余时间进企业的“培训中心”或学校的教学工厂培训,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际操作能力都达成乃至超出预期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教学结构整合。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结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 但只有将两者在教学中的角色功能准确定位,并在运作中艺术地揉合,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交互式教学替代灌输式教学,切切实实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实习、主动感悟、内化,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变简单模仿、机械练习为有意义的知识技能建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展示、实物教学、模型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使用,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实现学生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两者的交融整合,以形成教学生成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师资之间整合。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教师和培训师、理论 教师之间以及培训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度。 只有师资之间相互沟通,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在深广度上作用于学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为此,“双元制”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实行三种制度: 合作教育教学制度:明确双方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从备课、教研、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明示合作要求;从人员结构、教学资源的配置、教育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 交流沟通制度。 规定常态性交流时间,例专业教师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交流探讨,中方培训师每周不少于 3 次与德国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举行各类交流活动,例沙龙活 动、各类发布会等;努力构筑交流阵地体系,例报刊、课题、论坛等,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展示,将广大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创新理念予以全面交流。 整体式评价制度。 例在模具实习教学中,相关老师虽然从事车、铣、磨、钳等不同工种的指导工作,但学生的最终技能素质都是整体体现在这些工种的优化组合上。 因此我们的评价是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考评对象,统一落实到是否将所有学生培养成优秀模具机械工上面。 参考文献 : 孟广平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实 验研究组的综合报告。 朱建清、周新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xx 年第 9 期。 周新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xx 年第 36 期。 (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杂志论坛》 20xx 年 10 期) 《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 专题 论文集 13 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双元制”教育模式有效性评价研究 周新源 辛宝贵 摘要 : “双元制”模式起源于德国,被称为德国工业崛起的秘密武器。 引入中国的“双元制”模式变种较多,绩效有高有低。 本文就是通过建立“双元制”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 “双元制”模式有效性进行评价。 关键字 : 双元制;模糊综合评价;专家打分法;指标体系 一、“双元制”模式简介 “ 双元制 ” 模式起源于德国,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其特点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 学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职业学校和培训企业。 技能培训多于理论教学,专业理论课教学多于文化课教学;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 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依照有关法律,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在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进修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保障。 其成功之处,在于企业的参与。 “ 双元制 ” 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一种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体系。 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乃至欧洲社会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工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我国自 80 年代以来先后在天津、潍坊 、南京、上海等地区开展了借鉴 “ 双元制 ” 模式的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xx 年 9 月,江苏省太仓职教中心校在太仓经济开发区的支持与直接参与下,和克恩 里伯斯( )、慧鱼( )公司合作成立了“太仓德国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德培训中心”),率先在模具制造专业进行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尝试,标志着江苏省太仓地区开始了“双元制”模式的教育。 经济开发区负责全面的协调工作和一定的经济支持,学校负责全面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德国企业负 责全面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师聘用与培养。 中德双方共同负责学员(初中毕业生)的招收;“中德培训中心”按照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计划,采用模块化的“项目教学” 方式,一般以六周理论教学和六周实习教学轮流滚动进行,再《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 专题 论文集 14 加上理论教学中的专业实践课和半年的企业轮训,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课时之比为 4: 6;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的正常文凭外,还将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贸易协会( IHK)及有关机构认可的有关证书。 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双元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高,这之间必然存在模式绩 效水平高低的差别。 “双元制”模式的绩效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及其存在与发展。 二、评价目的和内容 ㈠ 评价的目的 为了提高“双元制”模式的绩效水平,以及为以后 “双元制”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有必要对“双元制”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据此改进“双元制”模式,提高学校和企业等方面的满意度。 ㈡ 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是“双元制”模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设置如下: “双元制”合作方的满意度。 “双元制”的合作方包括合作企业和合作学校。 信任是合作的基 础,满意是存在与发展的动力。 “双元制”模式的绩效水平与合作各方的满意程度是统一的。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最终也是要被用人单位所录用的,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是“双元制”模式的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满意度。 这里所说的学生包括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已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 “双元制”模式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工人,来增强各自的竞争力,但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学生对“双元制”模式的满意程度是判断该模式有效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教师的满意度。 这里说的教师包括学校 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和培训中心教师(负责技能培训)。 教师是“双元制”模式的具体落实者,对其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政府和社区对“双元制”模式的支持。 政府与社区是“双元制”模式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也能对“双元制”模式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建立“双元制”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 1 “双元制”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合作方的满意度 合作企业满意度 与其它合作方的资源共享程度 11u 《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 专题 论文集 15 双 元 制 模 式 的 有 效 性 1u 11u 其它合作方对协议的履行程度 12u 合作方之间的互助程度 13u 继续合作的意愿度 14u 企业地位的稳固程度 15u “双元制”对企业的人才战略的作用 16u 合作学校满意度 12u 与其它合作方的资源共享程度 121u 其它合作方对协议的履行程度 12u 合作方之间的互助程度 123u 继续合作的意愿度 124u “双元制”对学校竞争力影响 125u 用人单位满意度 2u 学生的职业道德 21u 学生的 安全意识 22u 学生的 敬业精神 23u 学生的 专业知识 24u 学生的 技术水平 25u 学生的适应能力 26u 学生的 合作能力 27u 学生的满意度 3u 毕业生的满意度 31u 师资队伍 31u 教学设施与设备 312u 课程设置 313u 教材选用 314u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5u 学风与校风 316u 技能培养 317u 对所学专业 318u 学校声誉 319u 在校生的满意度 32u 师资队伍 321u 教学设施与设备 322u 课程设置 323u 教材选用 324u 教学方法与手段 325u 学风与校风 326u 技能培养 327u 对所学专业 328u 学校声誉 329u 教师的满意度 4u 学校教师满意度 41u 师资队伍 41u 教学设施与设备 412u 课程设置 413u 教材建设与选用 414u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5u 学生素质与学风 416u 《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 专题 论文集 16 基础理论教学 417u 教学过程管理 418u 学校声誉 419u 培训中心教师的满意度 42u 培训中心的技术装备水平 421u 企业对中心所做的工作 422u 学校对中心所做的工作 423u 中心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制等的适应能力 424u 培训中心的师资 425u 您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与前景 426u 学生的动手能力 427u 学生的理论基础 428u 中心的管理体制 429u 政府与社区支持 5u 社区对“双元制”模式的支持 51u 政府对“双元制”模式的支持 52u 三、评价程序 由于所设计的“双元制”模式的评 价指标体系层次多,而且在衡量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模糊性特点,所以本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双元制”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具体步骤如下: ㈠ 将衡量“双元制”模式有效性的各项指标视为因素,确定因素及其子集: },{ 54321 uuuuuU  },{ 12111 uuu  },,{ 11611511411311211111 uuuuuuu  },{ 12512412312212112 uuuuuu  },,{ 272625242322212 uuuuuuuu  },{ 32313 uuu  },,{ 31931831731631531431331231131 uuuuuuuuuu  },,{ 32932832732632532432332232132 uuuuuuuuuu  },{ 42414 uuu  },,{ 41941841741641541441341241141 uuuuuuuuuu  },,{ 42942842742642542442342242142 uuuuuuuuuu  },{ 52515 uuu  ㈡ 确定评语集 V 评 语 集 中 的 元 素 表 示 各 衡 量 指 标 的 高 低 程 度。 因 素 的 评 语 为}{ 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V  ,并利用百分制赋予评语集各元《双元制模式的实践研究》 专题 论文集 17 素量值 }5565758595{ ,,V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