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信息传媒行业风险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0220031351742004200520062118082007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由此可见,传媒行业工业生产总值逐年递增,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增速明显加快。 而传媒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体上呈上升趋势。 第二节 中国传媒产业的供给分析及预测一、规模情况(一)产量情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意识的增强,人民对信息需求,使得传媒产业的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2007年110电视、报纸、杂志、电台、%,与2006年增长率相比,各类传统媒体广告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图书出版种类逐年增加,;期刊出版总数由1996年的7916种增长到了2006年的9468种。 广播,由1997年的1616套增长到2006年的2442套,播出时长达到1078万小时;电视节目的制作时间自2000年起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全年播出的电视栏目有1299套。 (如表4所示)2007年,国产故事片数量继续增长,达402部,与2006年相比增长72部,%。 至此中国内地故事片产量已实现连续6年的大幅度增长,%。 从国产影片数量看,2006年国产电影故事片的数量达到了330部,生产动画影片13部、纪录影片13部、科教影片36部、特种影片7部,电影频道还组织拍摄了供电视播放的数字电影112部。 2006年的故事片产量是2001年产量的375%。 截止2007年12月,是2003年底的3倍多;中国大陆地区分类域名总数达到1193万个左右,其中,%,;中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50万个。 年图 书期 刊报 纸种 数 总印数总印张数种 数平均期印 数总印数总印张数种 数平均期印 数总印数总印张数(种)新出版(亿册、亿张)(亿印张)(种)(万册)(亿册)(亿印张)(种)(万份)(亿份)(亿印张)19961128136364779161930021631787719971201066658579182004621491825919981306137471979992092820531821119991418318309581872184520381863220001433768423587252154420071791420011545269141688892069721111813020021709621006939029204062137187212003190391110812907419909211919072200420829412159794901720819221952220052224731285789468162861931195492006233971160757946816435193819703表2 图书、期刊和报纸出版情况表3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情况 (2006年)项 目公共节目全年播出      套 数时 间新 闻专 题综艺类广播剧广告类其他类(套)(小时)资讯类服务类(影视剧)广播2365107804862146492239947232624994284239995261544074 国际台56460525842274489855014600 中央台97143218728253491856648568511453 地方台2351106444492101922234667532340784279389912151542621电视298313604469159027313949651219801607077617801101548544中央电视台161372013619040425198973142170662202 地方台29671346726815540831354540119990460393551773044154634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如表所示,报刊、图书、杂志的出版量逐年增长,满足市场的需求。 中国传媒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 (二)产值状况近年来,传媒行业工业总产值及经营收入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以下是近十年传媒产业经营收入与GDP比较。 表4 19962006年传媒产业各媒体经营收入与GDP比较单位(亿元)年份国民生产总值(GDP)全国广告营业额报业经营收入电视经营收入杂志经营收入广播经营收入图书经营收入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表中表明,十年内传媒产业发展势头猛进,是国民生产总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增速明显加快。 传媒业市场化的进程也开始加速,其经济地位上升迅速。 现阶段中国的传媒行业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 中国共有报纸2119种,期刊9074种,出版社570家,广播电台282座,电视台314座,教育台60个,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20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121家,WWW站点(、COM、NET、ORG下的网站)总数约为668900个,它们构成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核心部分。 传媒产业各细分市场的规模如下图。 数据来源于:2007年传媒蓝皮书图2 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规模从上图可见,图书出版是产值规模最大的门类,20052007年连续3年产值规模超过1100亿元。 另外,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报业发行等都是产值超过200亿。 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移动媒体总体收入达到1053亿元,包括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有戏、移动电视等;网络媒体收入为297亿元,包括网络有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博客、各种下载业务等。 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看,除报纸发行和期刊发行两个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5年产值增幅最大的是电影票房,增幅接近90%。 其他几个增幅较大的行业是电视广告、期刊广告、广播广告、有线电视收费等,它们的增幅均在20%以上。 2006年产值增幅最大的是有线电视收费,增幅超过70%。 广播广告增幅也很高,达到55%。 报纸广告增幅比2005年有了很大提高,超过20%。 电影票房和音像制品的产值增幅也超过了20%。 期刊广告的增幅比2005年有所下降。 二、结构情况中国传媒产业内部的组成结构也在发生着迅速变化。 从传媒产业比重变化率的情况看,传统传媒产业,除有线电视收费一项外,其他门类收入基本都是呈下降趋势,在传媒产业中占重要比重的门类,如图书出版、电视广告、报纸发行、广告公司等,其占传媒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比较大。 新媒体为中国传媒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06年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两项相加总和超过了1000亿元,占到了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1/4。 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也使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的结构如图所示:数据来源于:2007年传媒蓝皮书图3 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结构从以上的结构图看,图书出版占有28%的比重,而移动媒体占21%仅次于图书出版。 2007年新媒体增长的势头不减,%,%。 四、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和结构预测我国的传媒产业正处在这一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进程中。 2007年行业运行的情况分析,我们看到,增长最快的依次是有线电视网络、新媒体、广告。 2008年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因此,这三个领域仍然是传媒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对于中国传媒来说更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中国的发展从此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奥运会是体育的盛会,也是传媒的盛宴。 中国传媒也即将经历一场登上全球舞台的检阅和考验。 与奥运直接相关的行业,如建筑、旅游、传媒等行业也将借奥运会之机迎来行业的大发展。 奥运效应将逐步反映到公司价格增长之上。 奥运对传媒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其一奥运会的眼球效应对于广告的收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二,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奥运会为其发展数字电视,开展多业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预计,在08北京奥运会期间,跨国公司们将在中国掀起更高一轮的广告狂潮。 在传统媒体广告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互联网、新兴媒体广告投放也呈井喷式增长。 预计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约为5440亿元,%。 08年奥运会之后,紧随而来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并且我们预计,在今后的510内,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和会展将愈来愈多,赛事经济和会展经济将会给整个传媒行业带来持续强劲的发展动力。 传媒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会继续发生变动。 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的规模预测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于:2007年传媒蓝皮书图4 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规模从内部各细分市场的规模看,2008年图书出版和移动媒体市场规模居前两位,将分别达到1316亿元和1249亿元。 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的结构预测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于:2007年传媒蓝皮书图5 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结构从内部各细分市场的结构看看,2008年图书出版和移动媒体市场占的份额居前两位,将分别达到25%和23%。 广告也有迅速的发展,借助2008年奥运及未来510年的连锁效益传媒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随着2008年奥运的到来,一批批围绕着奥运会主题的报刊、图书、杂志、电视、广播等各新闻媒体将层出不穷,在个细分行业中都会有高速的增长。 特别手机电视、车载传媒将会有个大的突破,预测手机看电视,将成为2008年最大的看点之一,并在未来几年彰显优势。 第三节 消费状况分析及预测一、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消费水平的直接反映,可简化为人均GDP来衡量。 人均GDP和GDP增长率是影响消费量的最直接和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人均GDP小于3000美元时的消费影响更显著。 而这些国家酒类总消费量基本稳定,或者说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饱和水平,这也反映出经济对传媒产品消费量的直接影响。 对于人均收入500—3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传媒产品消费量正迅速增加,是世界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且与经济增长率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二)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消费水平是影响传媒产品消费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超过世界人均消费量的国家,其传媒产品消费增长会很慢。 而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消费量的国家是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能够推动世界人均消费量的整体水平提高和世界总产量的增加,特别是人均消费量较低国家,其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例如中国、印度等国家。 由于基数小,对世界传媒产品消费的增加影响不大,但能够出现跳跃式发展,将成为增长的潜在力量。 2008年3月份,%。 其中,%,%;%。 从月环比看,%%。 %,%。 13月份累计,%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图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零售额和售给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消费品零售额的总和。 它表明整个零售市场的总规模和总容量。 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是各家零售终端企业的零售额的和,企业在当地做出广告投放额度时,一般是按照广告投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决策,其在某地广告投放额度的主要决策依据是其在当地的销售额度。 因此,要判断一个地区的广告市场规模的大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然,在研究当地广告市场规模时,在利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关键指标时,还要考虑当地的GDP、人均GDP、居民数量和本地的产业结构状况。 本地GDP指标由于如下原因很难成为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第一,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工的比例很高,这些农民工所贡献的GDP被记入了他们工作地所在的GDP中,而他们的实际收入大部分是在其原籍地花费的;第二,有很多地区作为制造大省或制造大市,其GDP虽然很高,但是这些制造企业投放的广告是要投放到产品的销售地的,因此,这些地方的广告市场规模和GDP的关联度不是很高。 本地的第三产业越发达的地区,其广告收入的比例越高。 (四)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影响传媒产品消费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着传媒产品饱和消费量的大小。 例如,很多经济发达国家的传媒产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