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微博用户研究报告--新欢、旧爱、核心价值和迫切之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使用今日头条等兴趣类资讯, %使用知乎。 这反映了兼有社交和媒体功能的微信和兴趣类资讯对于微博有一定的替代性。 在流失的用户中,男性、月薪 8000 元以上群体和学历本科以上的高知群体占比更高。 这部分群体一般对于内容的价值和产品的体验有更高诉求。 新增用户:为兴趣话题、关注的人和热点而来 兴趣话题和关注的人吸引新用户的效果比较明显,是四成多新增用户使用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微博新增的直播等功能对于吸引新用户效果并不明显。 调研发现在新增用户中,女性略多于男性, 90 后 /00 后占比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 微博对于女性用户和年轻用户的吸引力更高,可能是由于女性和年轻用户对于名人明星更为关注。 微博微信双用户:微信胜在总量,微 博媒体属性占优 对于微信和微博双用户,在微信上花费更多时间者比用微博时间更长者多15%。 用微信时长更多者主要将注意力分配在聊天和朋友圈两项熟人社交功能中。 %的人在看微博上花费最多时间,在看微信公众号上花费时间最多者仅占%。 泛资讯的获取方面,微博占据了明显优势。 微博用户体验:痛并快乐着 强制关注陌生帐号,是九成现有用户的痛点 微博在经历了多次改版后,在引流方面做得更加激进。 不少微博用户遇到过“强行加关注某个帐号”的情况。 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 调研显示仅有 %的用户会以好奇心态点开被加关注的帐号,这部分用户中会有一部分继续关注,是成功引流的群体。 而其他大部分用户的态度是反感:表示可能因此不再用微博的用户占 %,是潜在的流失客户。 七成多用户会取消强制关注的对象。 总体来看,用户对于强制加关注的态度是反感远大于乐意,但用户忍受性依然很高。 这里存在一个商业和产品上的博弈。 会导致离开的用户( %)与形成商业效果的用户( %)接近,这可能是短期决策的一个支撑点。 但长期看,若不能改善产品体验,处于忍受状态的用户,会有进一步流失的可 能。 用户注意力:明星 +兴趣 +新闻 %的用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