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沟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贯通,在联络巷东边 布置一个溜煤眼与六 2煤层九号煤仓西上仓巷垂直连接(溜煤眼与九号煤仓间距 ),溜煤眼设计长度 ; 在七 4八东 120m 处以 180176。 方位向下掘进运输联络巷 28m 开始掘进 七 4集中运输平巷,向西以 270176。 的方位掘进 97m与 集中运输石门贯通,向东以 90176。 的方位掘进 380m到达 81 采区东翼 薄 煤带(七 4八东大巷 500m 处),然后再以 0176。 方向向上掘进运输联络巷46m 与七 4八东大巷贯通, 81采区构成。 根据 81 采区设计, 81 采区可布置两个采煤工作面。 七 4集中运输平巷做为 81 采区进风巷,七 4八东大巷做为回风巷。 采煤工作面采取倾斜长壁上仰后退式采煤法。 由于矿井接替紧张,集中运输平巷工程量较大,等集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16 中运输平巷施工完毕后会造成矿井采掘失调,因此以东翼无煤带为自然边界把 81 采区划分开两个采区,及一采区和二采区,可以先布置一采区。 由于矿井属于 以顶板孔隙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矿井, 七 4八东大巷以上不受老空水威胁,采空区积水已经联络巷导入七 4八东大巷,根据矿井实际观测 81 采区涌水量小于 10m3/h,并且积水有 七 4八东大巷水沟排出到八号石门水沟再排至九号水仓,并且 81 采区布置采面为超高水充填采面, 超高水充填开采的工艺是利用 95%的矿井水添加 5%的添加剂对采空区进行充填, 渗入采空区的少量水可做为充填材料,因此 81 采区不再设计水仓。 为满足 81 采区供电需要在七 4八东大巷 350m 处布置集中配电点,需要扩巷 50m,巷道有原来下宽 工字钢支护,扩为下宽 的工字钢支护巷道。 设计巷道总工程量为 ,其中岩巷 ,半煤岩巷煤巷 551m。 81 采区共设计 2个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 实体煤。 方案Ⅳ 根据 81 采区 范围及地质情况,在八号石门中部测 16点以北 以 90176。 的方位角向东 掘进联络巷 20m,然后再掘进一条与八号石门平行方位角 182176。 的集中运输石门长度 246m,与集中运输平巷贯通,在联络巷东边 布置一个溜煤眼与六 2煤层九号煤仓西上仓巷垂直连接(溜 煤眼与九号煤仓间距 ),溜煤眼设计长度 ; 在七 4八东 120m 处以 180176。 方位向下掘进运输联络巷 28m 开始掘进 七 4集中运输平巷,向西以 270176。 的方位掘进 97m与 集中运输石门贯通,向东以 90176。 的方位掘进 1380m到矿井边界然后与 七 4八东大巷贯通, 81采区构成。 根据 81 采区设计, 81 采区可布置五个采煤工作面。 七 4集中运输平巷做为 81 采区进风巷,七 4八东大巷做为回风巷。 采煤工作面采取倾斜长壁上仰后退式采煤法。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17 由于矿井属于 以顶板孔隙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矿井, 七 4八东大巷以上不受老空水威胁,采 空区积水已经联络巷导入七 4八东大巷,根据矿井实际观测 81 采区涌水量小于 10m3/h,并且积水有 七 4八东大巷水沟排出到八号石门水沟再排至九号水仓,并且 81 采区布置采面为超高水充填采面, 超高水充填开采的工艺是利用 95%的矿井水添加 5%的添加剂对采空区进行充填, 渗入采空区的少量水可做为充填材料,因此 81 采区不再设计水仓。 为满足 81 采区供电需要在七 4八东大巷 350m处布置集中配电点,需要扩巷 50m,巷道有原来下宽 工字钢支护,扩为下宽 的工字钢支护巷道。 设计巷道总工程量为 ,其中岩巷 ,半煤岩巷煤巷 1185m。 81 采区共设计 5个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 实体煤。 方案对比 方案Ⅰ 优点: 与方案 Ⅱ、Ⅳ 相比巷道工程量少,工程造价底,可减少巷道 930m;施工工期,可减少施工时间 ,缩短布置采煤工作面时间,有利于矿井接替。 缺点: 巷道施工时出现一次串联通风,影响巷道通风系统。 与方案 Ⅲ、Ⅳ 相比运输系统集中不易管理,八号石门扩巷施工时,要保证八号石门正常运输,影响 81采区掘进巷道运输,工程完毕后 81采区轨道运输与皮带运输同在八号石门内,运输集中不易管理。 方案Ⅱ 缺点: 采区巷道施工时出现一次串联通风,影响巷道通风系统。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18 与方案 Ⅲ、Ⅳ 相比运输系统集中不易管理,八号石门扩巷施工时,要保证八号石门正常运输,影响 81采区掘进巷道运输,工程完毕后 81采区轨道运输与皮带运输同在八号石门内,运输集中不易管理。 与其它方案 Ⅰ、Ⅳ 相比巷道工程量增加,工程造价高,多掘进巷道930m;施工工期增加,增加施工时间 ,采煤工作面布置时间延长,影响矿井接替。 方案Ⅲ 优点: 与其它方案 Ⅱ、Ⅳ 相比巷道工程量少,工程造价底,可减少巷道9306m;施工工期,可 减少施工时间 ,缩短布置采煤工作面时间,有利于矿井接替。 与 方案 Ⅰ、Ⅱ 相比优化运输系统,施工集中运输石门,八号石门可正常运输,不影响 81采区 掘进巷道运输,工程完毕后轨道运输与皮带运输分开,及不影响 81采区 掘进巷道运输,运输系统容易管理,为矿井以后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缺点: 采区巷道施工时出现一次串联通风,影响巷道通风系统。 方案Ⅳ 优点: 与 方案 Ⅰ、Ⅱ 相比优化运输系统,施工集中运输石门,八号石门可正常运输,不影响 81采区 掘进巷道运输,工程完毕后轨道运输与皮带运输分开,及不影响 81采区 掘进巷 道运输,运输系统容易管理,为矿井以后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缺点: 与其它方案 Ⅰ、Ⅲ 相比巷道工程量增加,工程造价高,多掘进巷道930m;施工工期增加,增加施工时间 ,采煤工作面布置时间延长。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19 采区巷道施工时出现一次串联通风,影响巷道通风系统。 经过永锦公司以及吕沟煤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探讨、研究、论证,方案Ⅲ 巷道工程量小、工期短,优化运输系统,是矿井采区接续的最佳途径,因此 确定选用方案 Ⅲ 进行 81采区 的设计开采。 对方案 Ⅲ 进行了修改完善。 第二节 设计方案 1、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以下原则进 行 炮采采煤为主的原则。 系统简单、可靠,便于管理的原则。 为减少运输环节,设计采区溜煤眼。 提高采区防灾、抗灾能力的原则。 以超高水充填开采,不搬迁村庄的原则。 巷道布置 采区总体布置情况 根据 81 采区 范围及地质情况,在八号石门中部测 16点以北 以 90176。 的方位角向东 掘进联络巷 20m,然后再掘进一条与八号石门平行方位角 182176。 的集中运输石门长度 246m,与集中运输平巷贯通,在联络巷东边 布置一个溜煤眼与六 2煤层九号煤仓西上仓巷垂直连接(溜煤眼与九号 煤仓间距 ),溜煤眼设计长度 , 在 C七 401 机巷 28m 处掘进 七 4集中运输平巷,向西以 270176。 的方位掘进 97m与 集中运输石门贯通,向东以90176。 的方位掘进 380m 到达 81 采区东翼无煤带(七 4八东大巷 500m 处),然后再以 0176。 方向向上掘进运输联络巷 46m与七 4八东大巷贯通, 81采区构成。 根据 81 采区设计, 81 采区可布置两个采煤工作面。 七 4集中运输平巷做为 81 采区进风巷,七 4八东大巷做为回风巷。 采煤工作面采取倾斜长壁上仰后退式采煤法。 由于矿井接替紧张,集中运输平巷工程量较大,等集中运输平巷施工完毕 后会造成矿井采掘失调,因此以东翼无煤带为自然边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20 界把 81 采区划分开两个采区,可以先布置一个采区。 其他辅助巷道 为满足 81 采区供电需要在七 4八东大巷 350m处布置采区移动变电站,需要扩巷 50m,巷道有原来下宽 工字钢支护,扩为下宽 的工字钢支护巷道。 设计巷道总工程量为 ,其中岩巷 ,半煤岩巷煤巷 551m。 81 采区共设计 2个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 实体煤。 详细附图: 81采区设计巷道布置平面图 ( 1: 20xx)。 主要巷道设计 煤仓 煤仓容量设计: Q=(AgAn)TgKb =( 300200) 2 =300t 式中: Q— 采区煤仓容量, t; Ag— 采区高峰生产能力, 300t/h。 高峰期间的小时产量为平均产量的 ~ 倍,取 ; An— 装车站通过能力, 200t/h。 为平均产量的 ~ ,取 倍; Tg— 采区高峰生产持续时间,。 炮采取 ~ ; Kb— 不均匀系数,炮采取。 煤仓断面设计: 依据溜煤眼距九号煤 仓 ,确定溜煤眼高度。 S=Q/ =300/ = 式中: S— 煤仓断面面积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21 — 为煤层松散系数 根据以上计算结合矿井实际确定煤仓采用锚喷圆形支护,直径 ,净面积: ,煤仓容量: 322T。 集中运输石门 集中运输石门做为 81 采区、 82 采区主要进风巷道,因此按最风量确定巷道断面面积。 按照矿井设计, 81 采区、 82 采区共布置两个炮采工作面,四个掘 进 工作面、两个移动变电站。 集中运输石门风量: Q=(∑ Q 采 +∑ Q 掘 +∑ Q 硐 ) K =(360 2+ 231 4+40 2) =1983(m3/min) 式中: ∑ Q 采 —— 为 采区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为 360 m3/min; ∑ Q 掘 —— 为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为 231m3/min; ∑ Q 硐 —— 为 采区 移动变电站需风量,为 40m3/min; K—— 为漏风系数取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根据最高风速以及风量进行面积验算 : S=1983/( 60 4) = 式中: 4m/s—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巷道最高风速 根据以上计算集中运输石门断面面积不小于 ; 根据以上计算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定集中运输石门采用半圆拱锚喷支护,规格: m ,面积:。 集中运输平巷 集中运输平巷为 81 采区进风巷,因此按照风量确定巷道断面面积。 按照矿井设计, 81 采区布置一个炮采工作面,二个综掘工作面、一个移动变电站。 吕沟煤矿 81 采区设计说明书 22 集中运输平巷风量: Q=(∑ Q 采 +∑ Q 掘 +∑ Q 硐 ) K =(360+ 231 2+40) =(m3/min) 式中: ∑。吕沟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00 图略详见 JGJ130— 20xx( 20xx 版P41~42 表 用经纬仪或吊线 和卷尺 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 mm) 搭设中检查 偏差的高度( m) 总高度 50m 40m 20m H=2 H=10 H=20 H=30 H=40 H=50 +7 +20 +40 +60 +80 +100 +7 +25 +50 +75 +100 +7 +50 +100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3 间距
的土体动态,如出现裂缝或其他失稳迹象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①、暂停施工,立即向监理人报告。 ②、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应撤离至安全地点。 ③、根 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土体平面移动和沉降变化,并作好记录。 ④、检查滑坡原因,提出应急措施,报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后实施。 h、滑坡处理 无论什么原因,施工中如发生局部滑坡,按监理单位的指令,负责采取一切措施,挖除、清理和处理坍塌土体
入工作。 敲帮问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找顶帮时,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以免岩石掉落伤人。 接班后进行工作前如:打眼前、装药前,放炮后、打锚杆眼前、装岩前、喷浆前都要仔细检查顶板,工作中间要进行专盯及时发现危岩活矸,及时处理和支护,然后再进行正常工作。 对因刷帮、挑顶等施工造成的支护失效的锚杆,要重新补打锚杆、喷浆。 对地质构造带、围岩破碎或跨度较大的地方应缩小锚杆间排距或经建设
标方案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投资估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资金筹措 ......................................
注明尺寸误差。 (三)主要工艺参数 产品烧成合格率: 90% 上釉存坯损耗率: 5% 干燥过程损耗 率: 3% 压坯过程损耗率: 3% 粉料贮存损耗率: 1% 研磨过程损耗率: 5% 原料贮备损耗率: 5% 烧失率: 6% 坯料球磨时间 : 8 小时 釉料球磨时间: 50 小时 1处生产天数: 300天 1粉料含水率: 6— 7% 1成品重量: 17kg/m2 1烧成温度: 1100—
分两节,考虑拆模,每节沿纵向分成上下两部分。 钢芯模壳板采用后 4mm钢板,骨架采用厚度 4mm 钢板,每个断面布置 4 块,与铰链角钢对角相连,周边与面板相连,骨架间距每 50cm 设一道,上下设铰链,使骨架可以向内转动,上铰链与下铰链端部采用两根边宽 5cm(厚 5mm)等边角钢,中间采用Ф 16 圆钢连接,作为旋转轴;下铰链中部采用两根宽 度 10cm 小槽钢,同样,中间采用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