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庙儿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00 50 6400 出水竖管 50 268 移动软管 32 12700 合计 22718 管沟设计 管道敷设为地埋式,取当地最大冻土层深度 ,以此确定管沟开挖深度。 供水管道管沟开挖深度均为 ,底宽。 管道安装后进行土方回填,恢复原始地貌。 管道建筑物 ( 1)出水竖管 出水竖管垂直于支管道布置,给水栓 (出水口 )的间 距为 50m,即在支管道上每 50m处设一个给水栓,给水栓出水管为 Φ50UPVC管,出露地面高度。 出水竖管共 134条,总长 268m。 ( 2)给水栓防护井 19 在支管道上每 50m处设 Φ50给水栓 1 个,项目区共设给水栓 134 个。 配备 Φ50给水栓开关 134 个、 Φ50公接头 134 个。 在每个给水栓位置处分别设给水栓防护井 1 座,采用内径 ,长 管,埋入地面深度 ,出露地面高度 ,钢筋砼管内现浇 100mm 厚 C15 砼稳定层,以固定出水竖管。 井盖采用 C20 钢筋砼盖板,直径 740mm,盖板厚 60mm。 项目区共布置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 3)放水管 放水管是指在每个给水栓上引出的出水移动软管。 管道采用 Φ32PVC软管 ,配备 50m长的软管 254 条,共。 ( 4)闸阀井 在输水干管上共设闸阀井 20 座,阀井内安装相应管径的闸阀。 调蓄水池 根据项目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量,设计高位蓄水池 1 座。 根据项目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在距泵站以北 800m同预公路东侧建高位蓄水池 1 座,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 高位蓄水池容积按泵站夜间 10h引水量进行计算,泵站引水流量 , 10h可蓄水 274m3,由此确定高位蓄水池容积为 300m3。 高位蓄水池结构形式为梯形断面,池底、池顶均为矩形,池底尺寸为 12m8m(长 宽 ),池顶尺寸为 22m18m(长 宽 ),设计水深 ,超高 ,池深 ,为半挖半填式,池底高程。 堤顶宽度 ,内边坡为 1: ,外边坡为 1:。 蓄水池内坡均采用防渗复合土工布与砾砂石相结合的护坡方式,防渗层由下而上做法为:复合土工布 (二布一膜, PE膜厚 , 200g/m2 土工布 ),厚 200mm 铺土,厚200mm 砂砾石层。 蓄水池的池底防渗层依下而上做法为:复合土工布 (二布一膜, PE膜厚 , 200g/m2 土工布 ),铺土厚 400mm。 在出水口处设滤水池 1 座,结构形式为梯形断面,池底 (长 宽),池顶44m,池深。 滤水池开挖边坡 1: ,自池底依次铺设复合土工膜厚 ,铺土厚 300mm, D100~ 200mm粒径卵石层厚 600mm,孔径 20~ 30mm镀锌网一层, D30mm粒径小卵石层厚 280mm。 蓄水池蓄水运行时须在蓄水池四周设防护围栏,每 10m设砼柱一个,柱高 (埋深 ),中 间用 8铅丝连接,间距 200mm。 并在围栏旁侧设严禁游泳警示牌。 20 道路工程 在 扬水管道和输水干管一侧设交通道路,路一端与干渠主干道相接,中部与田间路相贯通。 设计道路宽 ,铺砂宽 ,沿路线推土整平,铺砂厚 15cm,为天然级配混合料,砂砾最大粒径不超过 3cm。 本次规划道路共 ,其中扬水管道道路 ,输水干管道路。 主要工程量 工程建泵站 1 座,铺设输水管道 ;配套高位蓄水池 1 座,阀井 20 座,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道路。 其中骨干工程:建 泵站 1 座,铺设输水管道 ,配套高位蓄水池 1 座,阀井20 座,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道路。 田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 ,给水栓防护井 134 座。 该工程共动用土方 万 m3,其中挖方 万 m3,填方 m3;浆砌石 ;砼 ;钢筋。 21 第六章 县内生态移民工程 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生态移民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 近几年,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就生态移民工程多次作过指示。 20xx 年 春节前夕,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在我县窑山管委会慰问时明确指示: “要把移民搬迁工作作为解决窑山地区困难群众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 ”;在第三次固原会议上,王正伟主席指出: “对生态恶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要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内移民搬迁 ”。 特别是今年 9 月 9 日,陈建国书记、王正伟代主席来我县视察,在听取同心县 20xx 年生态移民工作汇报和今后实施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后,明确指示: “同心县委、政府要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进行认真分析,尽快拿出意见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研 究 ”。 按照陈书记的重要指示,县委、政府在认真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同心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将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 同心县有 万人生活在干旱地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外出打工的贫困农民势必会越来越多,造成当地劳动力逐年减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凸显,民间财富自我积累的能力逐年减弱,贫困面进一步加大,为下一步实施生态移民带来了很多困难。 因此,只有通过尽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条件。 同时,通过人口相对集中,有效整合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交通、通讯、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资源,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管理成本,杜绝管理漏洞,防止乡村两级干部贪占、截留、挪用各类扶贫资金,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县内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实施情况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和同心县发改局编制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 20xx- 20xx),同心县规划了 16 个生态移民项目区,移民规模为 31326 户 万人,涉及 8 个乡镇 112 个行政村 338 个自然村。 其中:整建制乡搬迁窑山、田老庄、张家塬(不包括汪家塬村)、马高庄(不含赵 22 家树、邱渠、乔家湾 3 个村)、预旺的山区(不含南关、南垣、沙土坡、北关、土峰及预旺镇区)等 5 乡镇 83 个行政村 22745 户 96392 人;整行政村搬迁王团、河西、韦州3 镇 29 个行政村 8581 户 36329 人。 按照 “移中部、扩两翼 ”的思路,规划建设包括韦州-下马关-预旺、河西菊花台、石狮庙儿岭、沙沿、庙儿岭、王团大沟沿、韦州阎圈、固海西干渠扬水、红寺堡五干渠罗山东坡等 16 个移民安置区,县内建设 高效节水补灌工程 8 处,开发面积 万亩,移民 99674 人;县内建设小扬黄工程 5 处,开发开节水畦灌面积 万亩,移民 24037人;县外建工程两处,开发面积 万亩,移民 9568 万人。 生态移民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关系 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是把县域内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差,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整体搬迁到水土资源较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是一项集农、林、水、牧、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是同心县实施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高效节水补灌工程是在水源附近的 雨养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增加农民抗旱避灾的一项工程措施,工程服务对象包括就地人口和生态移民两部分。 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托。 从本质上来讲 ,两项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移民用地标准 移民按人均 亩分配。 项目区规划移民村布局与原有村庄结合布置,有利于道路、供电、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布设。 移民规模与迁出区选择 项目区规划移民搬迁 窑山管委石羊圈村的 254 户 1061 人, 移民安置计划 该项目区的移民安置人口计划于 20xx 年完成。 23 第七章 工程管理 建设管理 为保证项目 按计划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同心县高效节水补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为吴忠市水务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和监督项目管理工作,行使主管职责。 成立同心县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为第一副总指挥,分管县领导为副总指挥,发改、水利、农业、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和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 下设专职工作机构作为建设管理的项目法人,对项目立项、筹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财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实行任期目标 责任制,完不成任务必须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五制 ”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管理和公示制。 在工程实施中结合 “一事一议 ”,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 工程实施前要对项目的建设内容、水价、投资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四制 ”管理 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四制 ”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管理。 在工程实施中结合 “一事一议 ”,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 工程实施前要对项目的建设内容、水价、投资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资金管理 为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大沟沿高效节水补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为吴忠市水务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和监督项目管理工作,行使主管职责。 同心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立项、筹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财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24 运行管理 体制 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同心水利局预海水 管所管理的现状,工程建成后不需新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护。 建议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全面负责该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模式 对于节水补灌供水工程的管理,应根据国务院国办( 20xx) 45 号文的精神和宁夏引黄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由工程运行管理单位 +农民用水协会 +用水户三位一体的供水用水新模式,逐渐过渡到自负盈亏,以水养水。 骨干工程(泵站、蓄水池、输水干管、支管),由同 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负责组建供水公司,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支管以下的田间管网和村庄内的供水管网,由受益村组织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 人员编制 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SLJ70881)中的有关规定计算,本项目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共需管理人员 2 人,由同心县水利局预海水管所内部调整,不再增加人员编制。 管理办法 建章立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供水公司是工程运行管理的主体,必须按照工程管理要求、服务宗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安全运行目标、供水目标、水费收缴目 标、职工技术培训目标等,并与下属各管理站和用水协会负责人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落实责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管理机制 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 供水公司的运行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度,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公开竞争聘任,其他岗位工作人员采用聘用制。 建立起无固定期限聘用,中长期、短期和临时聘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 通过考核制度,使工程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农民用水协会成员由地方政府监督指导,由用水户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25 建立与工作绩效密切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 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 工资分配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 积极探索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把收入与责任、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多劳多得,促进工程高效率运行。 管理设施 本工程采用集中调度与分散管理的模式。 设计管理站。 管理房屋建筑面积为 计算。 水费收支管理 水价形成机制及水费征收办法。 工程建成投运后,应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用水户承受能力(工程运行成本)定价,通过财政补贴满足工程运行成本需要。 为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实行两部 制水价,无论用水与否,各协会必须按照设计用水量向水管单位交纳基本水费。 实行总量控制,按户管理。 水管单位对各协会实行供水总量控制,协会对各用水户实行按户按协议供水。 按方收费,超额加价。 水费征收的重点是强化水费计收,提高水费征收率,一是装配磁卡水表,用水户直接从水管单位按照计量水价买水充卡;二是改革计收方式,减少收费环节,基本水费由协会集中收缴,计量水费水管单位直接对各用水户。 水价提高幅度和方式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变化,采取“小步快跑 ”,分阶段渐进式地完成。 管理政策 按照 “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 ”的原则,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和充分考虑灌区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 “一次定价、分年实施、逐步到位、适时调整 ”的原则,逐步实现按成本收费,从根本上解决扬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