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宾悦维修资料--发动机电控系统(德尔福)内容摘要:

江淮宾悦维修资料--发动机电控系统(德尔福) 第五部分: 发动机电控系统(德尔福)述德尔福 核心的系统 , 其特征是电脑闭环控制 、 多点燃油顺序喷射 、 无分电器分组直接点火和三元催化器后处理。 精通维修下载: ( 是德尔福专门为中国地区电喷市场开发的 发动机控制模块运用了最新的电子硬件技术 , 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硬件采用 16位微处理器 , 具有充足的内存 , 高强的运算速度 , 可灵活定义的 I/件采用德尔福模块化 备了满足目前欧 德尔福控制 2 0 E C M )5V 参考电压电源反馈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防盗器控制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调离合器继电器系统电源地线系统电压信号诊断请求信号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点火电源信号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车速传感器串行通信发动机故障指示灯防盗器控制空调风扇继电器电动冷却风扇继电器碳罐蒸发器发动机转速信号主电源继电器控制氧传感器加热驱动点火线圈 A / B ( 1 / 4 缸 )喷油器 B ( 3 缸 )喷油器 A ( 1 缸 )点火线圈 C / D ( 2 / 3 缸 )喷油器 C ( 4 缸 )喷油器 D ( 2 缸 )燃油泵继电器系统功能:1、 曲轴位置传感器系统根据 58 精确控制发动机点火及喷油正时。 2、 速度密度型空气流量计确定进入气缸的空气量 , 并通过控制供油量 , 使空燃比符合各工况的要求。 3、 判缸顺序控制为实现系统对发动机的顺序控制 , 系统可采用两种判缸形式 , 一种是常规的凸轮轴判缸技术 , 另一种是德尔福独有的歧管压力判缸技术 , 本车采用的是常规的凸轮轴判缸技术。 4、 闭环控制系统对发动机的供油和怠速采用的是闭环控制;闭环控制优点是系统有能力消除系统及相关机械零件的因制造和使用磨损产生的差异 , 提高整车的综合一致性 , 降低排放。 5、 分组控制系统将发动机气缸分为 1 4, 2 3两组 , 分别进行点火的控制;分组控制使系统的结构得到优化和简化 , 从而降低零部件及制造加工的成本。 6、 燃油喷射功能系统采用速度密度法 、 多点顺序喷射 , 每个发动机循环通过主脉宽及修整脉宽实施精确供油 , 并具有闭环控制和自学习功能;硬件采用德尔福第三代喷油器 , 最新型油压调节器。 7、 油泵控制点火开关打开后 , 油泵将运转 如果没有检测到有效的 58 ,油泵停止运转;发动机开始转动 , 个有效的 58 油泵开始运转。 失去转速信号后 油泵停止运转。 8、 怠速控制功能怠速控制功能是指在节气阀关闭状态下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控制。 系统对怠速的控制是通过对以下几个参数的调整使实际转速与目标怠速相吻合:- 怠速空气量控制;- 燃油喷射量的控制;- 点火正时的控制。 怠速设计控制时机- 怠速稳定性标定- 加速工况标定- 减速工况标定- 减速断油速行驶标定- 机械及电力负载加 /减载标定发动机水温较低时 , 系统给出较高的目标怠速以加速暖车;而对于采用机械风扇的发动机 , 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时 , 系统也会施以较高的怠速 , 目的是增加冷却水箱的进风量;- 外加负载 (如:空调、动力转向及各种用电器负载等 )发生变化时,系统将提高怠速,以补偿增加的负荷,保持怠速的稳定。 9、 发动机混合气的修正· 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其部分负荷控制为闭环燃油控制。 此时,系统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的电压信号,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对喷油量进行实时修正来达到调整混合气浓度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以保证三元催化转化器对排气中有害气体转换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可以保证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10、故障的自我诊断系统故障的自我诊断是发动机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能;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零部件工作异常时 , 系统会及时地通过故障指示灯显示提醒车辆用户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修;在上述故障 发 生 时 ,系 统还 可采用 临时应 急方案控制 发动 机工作,以保 证 用 户将车辆驾驶 到 维 修站 维 修而不至于抛 锚 路 边。 11、 三元催化转化器过热系统防护功能系统根据发动机实际工作状况 , 预测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升高的趋势 , 适时地采用控制燃料与空气混合比的方法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温度 , 对三元催化转化器进行保护。 三元催化器快速老化技术 :德尔福特有的三元催化转化器快速老化技术被应用于项目的开发 , 可预测经过 8万公里路试后的尾气排放。 12、 空调压缩机控制为保证动力输出和保护发动机 , 系统会在某些特定的工况下切断空调的工作。 当空调开关开启后 , 系统将收到被称为空调请求的信号 , 并根据发动机当时的工作状况进行加载空调前的准备 , 然后再接通空调压缩机;系统会根据空调的自身的保护需要控制空调的接通或断开;空 调 工作 条 件:108 空调停止工作105 空 调 恢 复 工作空 调 及蒸 发 器起 动 后, 发动 机目 标 怠速提高 1503、散热风扇的控制系统为整车提供电动双速发动机冷却风扇和一个空调冷凝器风扇的控制。 针对水箱,系统可提供两套冷却方案,选用其中一套或两套功能方案,需在设计开发前确定:机械式冷却:当正常怠速转速无法使水箱冷却时,系统会提高怠速转速来增加冷却进风量。 电动风扇控制功能:系统可控制双速冷却风扇根据水温的不同开启不同的风扇,以降低发动机的内部动力消耗。 E n g i n e F A N L 630 8785 8630 87E n g i n e F A N H 530 87 F A F A 压力和进气温度传感器 检测进入发动机内的空气量 , 进而控制喷油脉宽 , 精确控制发动机动力输出 , 同时 , 该系统采用了进气压力判缸技术 ,进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 1缸进气歧管进气口附近 , 在进气门打开的瞬间 , 在传感器处有一个瞬间的压降 , 该值大约在 1 经过软件分析处理后确定压缩上止点信号。 进气压力传感器内部的压力膜片与一个放置在线圈内的磁铁心相连 , 当进气管内进气压力发生变化的时候 , 膜片就带动铁心移动 , 此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就产生了变化 , 发动机以此信号为基础 , 参考其它信号 , 用于发动机的喷油量控制。 进气温度传感组件是一个负温度系数 (电阻 , 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电阻值降低 , 发动机 安装 :安装在第一缸进气歧管上 ,根据进气门打开瞬间产生的压降来判缸。 二、电喷控制和执行组件工作原理故障排除 :主要检查传感器上四根线和 断路。 传感器检测孔是否被堵塞。 传感器线束问是否出现短路 、 断路 、 接地现象。 传感器是否受过撞击 , 导致传感器失效。 检测压力范围: 10 10 40 125进气歧针脚:1号 ( A) 进气压力传感器信号 (接 2#);2号 ( B) 标准 5接 ;3号 ( C) 进气温度传感器信号 (接 7#)4号 ( D) 传感器地线 (接 1# )。 工作电压: 5 0V± 0 1 V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途 :气门位置 )传感器用于向 转角速率以及发动机怠速位置信息。 根据这个信息 , 工况信息 (如起动 、 怠速 、 倒拖 、 部分负荷 、 全负荷 )以及加速和减速信息。 本传感器为三线式 , 组成和原理 :该传感器的结构为滑动电阻片式 (即线性可变电阻式、电位计式 ), 计算机内部通过对比电路,得出节气门的开度信号。 是检测输出输入信号比值,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电压波动所导致的信号波动问题。 故障排除 :主要检查传感器上三根线和 断路。 传感器线束间是否出现短路 、 断路 、 接地现象。 用万用表检测传感器信号端和地线之间在节气门开关的时候是否有跳动。 检查传感器阻值是否超出标准值很多 , 有可能是传感器内部脏污。 工作电压: 5+7 93传感器阻值: 3k 12号 (A)标准 5接 0#)2号 (B)传感器地线 (接 #)3号 (c)传感器信号 (接 4#)3、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途 :传感器用于提供冷却液温度信息。 为发动机 用于启动 、 怠速 、 正常运行时的点火正时 、 喷油脉宽的控制 , 同时向仪表提供水温信号 , 用于仪表的水温显示。 水温信号是发动机冷启动最重要的信号 , 冷启动过程中的喷油量就是由水温传感器提供的信号决定。 组成和原理 :传感器是一个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 其电阻值随着冷却液温度上升而减小 , 冷却液温度降低其阻值增大 , 但不是线性关系。 通过内部对比电路 , 监测水温的变化。 说明:本车装配的是三线式水温传感器 , 此类传感器的好处是:节省成本 、 保持了系统的一致性。 传感器的三根线分别为:5感器信号线 (给 传感器信号线 (给仪表 )。 故障排除:主要检查传感器上三根线和 仪表之间的连接是否出现短路 、 断路。 传感器线束间是否出现短路 、 断路 、 接地现象。 线路搭铁 、 搭铁不良 , 容易造成发动机水温表指示温度过高。 工作电压: 5V (直流电 )工作温度范围: 135针脚:本传感器共有三个针脚 :1号 (A)传感器地线 (接 #);2号 (B)水温传感器信号 (接 3 )3号 (C)至仪表水温表;0 939920 351160 67190 2414、 爆震传感器用途:本传感器用于向 进行爆震控制。 组成和原理:爆震传感器是一种振动加速度传感器 , 装在发动机气缸体上 , 一般安装在 2、 3缸之间 , 有利于发动机爆震平衡 , 进而判断发动机是否发生了爆震 , 当检测到爆震信号的时候 , 直到不发生爆震为止 ,然后再逐步恢复 , 直到爆震边缘 , 如此反复。 安装说明 :拧紧力矩 20障排除 :主要检查传感器上两根线和 断路。 传感器与缸体之间是否压合不良 , 或者传感器和缸体之间有异物。 工作温度区间: 4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