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奶牛500头牛犊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业化经营虽然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涉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能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的推动,致使全市目前仍 12 以出售鲜活畜产品为主,与 养殖生产相配套的产前、产后生产环节十分薄弱,产业链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畜牧产业做强做大进程。 扶持力度不够,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 ***市是一个老重工业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地方财政困难,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以致全市目前不仅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难以适应新时期畜牧业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升,系统构建新型畜牧业科技支撑保护体系,而且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仍较低,还处于饲养量大、科技 含量不高等较粗放的生产阶段。 近年来 , ***市 肉牛、肉羊平均出栏率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 38 和 15 个百分点左右。 畜牧业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 10 个百分点以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分析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 现代畜牧业的内涵是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用现代设施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技改造畜牧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1978 年我国畜牧业 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 14%,至 20xx 年的 27 年增长了 21 个百分点,年均 个百分点。 20xx 年畜牧业产值 亿多元,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 34%。 从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看,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 13 大的畜牧业,并形成从养殖场到餐桌的畜牧业经济体系,这是许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之道,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 50% 以上,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达到了 60%- 70%。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一 个大产业。 要使我国农业在 202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就必须要有更快更好的发展速度。 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不断提高畜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比重。 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xx 年全国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 600多元,占到现金总收入的 30%,在一些畜牧业主产省超过了 50%,四川省已超过 60%。 建设现代畜牧业,可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大力 发展 畜牧业,不仅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而且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兽药、食品、制革、毛纺、畜牧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 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 1 亿多人。 20xx 年与我国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兽药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 8000 亿元。 20xx年饲料工业的产量达到 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产 值为 2742 亿元。 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成为繁荣经济的重要途径。 14 建设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 畜禽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特征。 现代畜牧业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发展高效、生态、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 建设现代畜牧业,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扩大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提高畜禽 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加入 WTO 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利用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提供了可能。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实施 “走出去 ”战略的根本措施,通过建立优势产区,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培植世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增加农民 收入。 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 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促进粮食转化,实现粮食产业增效,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从而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形成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发展现代畜牧业,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不仅体现在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更要求加强对广大农民的 15 技能培训,通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建设现代畜牧业,要求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行现代畜禽养殖,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建立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因此,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时代赋予畜牧业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的需要 目前, ***市奶牛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 规模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产业科技含量低,冷配改良,青贮、氨化等一些节约成本降低消耗的新技术推广应用面小;科学养殖、科学管理水平低,各类技术配套服务体系与产、 供、销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本项目拟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良种奶牛良种胚胎和冻精,采用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技术,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奶牛品种改良,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将示范带动 ***地区的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可行性分析 本畜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 ***、 ***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项目 建设地区有丰富的饲料来源和饲养技术,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冻精技术,培育优质母犊,对提高 ***市奶牛养殖业的品种结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建设地址为荒地,不占用耕地;项目建设业主经济、技术 16 实力均雄厚,本项 目 销售市场 依托蒙牛、夏进等乳业公司,为其提供优质鲜奶,具有距离目标市场距离较近,市场确定的市场优势。 本项目 财务 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 高于基准收益率 ,盈亏平衡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强。 本项目是可行的。 17 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奶产品供需预测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 20xx 年我国奶类总产量 122 万吨,人均年占有量。 养牛专家总结目前中国乳业的现状时指出:与过去比,进步显著;与国际比差距很大;与需求比,严重滞后;与潜力比,前景广阔。 随着进入 WTO 以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中国乳业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从 ***来看, 20xx 年全区牛存栏约 110 万头,牛奶产量 万吨,年人均占有量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 据统计, 20xx 年世界人均牛奶消费量为 28kg,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年人均牛奶消费量达300kg,其中丹麦最高,年人均奶牛为 886kg,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 其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也达 70kg。 1997 年中国牛奶科技论坛会把发展奶业列为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中国营业学会在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全国居民应 “每天吃牛奶、豆类或其它制品 ”。 现在,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九部委联合宣布:国家饮用奶计划在全国启动。 根据专家预测,至 20xx 年,自治区人均牛奶消费量将达到 20 公斤,潜在的市场容量为 10 万吨。 另外,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从1996 年起,全区农村牛奶消费增长幅度高达 30%,综合以上几个因素,今后自治区牛奶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将大于全国人年均消费递增( 6% 8%)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高速、稳定的增长趋势。 18 牛奶供需预测 世界奶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荷兰是世界上奶牛业水平很高的国家,荷兰饲养的奶牛品种主要是 黑白花、格罗宁根和红白花,其中荷兰培育的黑白花奶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口。 仅在 1996 年就出口黑白花良种牛 万头,冷冻精液 2 万余份。 目前荷兰奶牛年均产奶量为 6596 千克 , 同时牛奶的乳脂率及蛋白含量也均有提高。 从奶牛的品种上看,除继续做好荷兰本国奶牛品种的选育提高外,还将引进国外其它优良种牛进行杂交改良,以争取更高的个体产奶量。 近年来该国引进美国荷斯坦弗利斯公牛与荷兰黑白花奶牛杂交,结果杂交牛 305 天的平均产奶量达 7000 多千克,乳脂率为 %,蛋白质含量 %。 这 为荷兰奶牛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无论是本品种选育还是杂交改良其目标就是争取奶牛能产出量大质优的奶。 中国奶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奶业的发展第一段是 1949~ 1978 年, 29 年间我国奶牛头数年递增 %,牛奶产量年递增 %,整个奶业年递增 5%左右。 第二段是 1978~ 1998 年, 20 年间我国奶牛头数、牛奶产量、整个奶业年递增 %、 10%、 10%。 第三段是 1998~ 20xx 年,奶牛头数、牛奶产量和奶业的发展依次递增 %、 %和 13%~15%。 这说明中国奶业 在稳固、持续、健康的发展。 20xx 年,我国奶业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奶类(包括羊奶) 19 总产量达到 1400 万吨,牛奶总产量 1300 万吨,人均奶类的占有量,其中人均牛奶占有量。 在 “十五 ”初期,我国曾经制定了奶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到 20xx年,我国人均牛奶占有量达到 10kg。 现在已经提前达到目标。 现实奶业的发展同我国的三农问题紧密相关。 温家宝总理批示: “发展奶牛和奶业应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 ”目前,农民养一头牛一般一年能收入 3000 元,好的可以达到 5000 元,牛奶的强身健体作 用已被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同, “食奶者健,养牛者富 ”的事实已被消费者接受。 1997 年欧盟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当时的奶业总产量在世界排名第 16 位,人均占有量排在第 164 位,现在牛奶的总产量在世界排位接近第 10 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占世界总耕地 7%的土地上,生产了占世界总产量 2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人口总数 22%的人民。 农业大国决定了我国具有发展奶业的充足资源,人口大国又决定了我国具有奶业发展的广阔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是个贫奶国家,人均奶品占有量仅相当于国际水平的 1/ 8~ 1/ 10,与亚洲国家的人均占有量 40kg 也相去甚远。 在国外,牛奶是在农村自给自足后,供给城市,而在中国,则是城市先消费。 广大待开发的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必将促进奶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 ”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费市场的急剧扩大使中国乳业进入 “黄金阶段 ”。 从 1997 年到 20xx 年,我国奶牛总数由 442 万头发展到 820万头左右,短短五年间,中国奶牛养殖总数增长了 %,年平均 20 增长 %,牛奶总产量从 601 万吨增长到 1700 万吨,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乳业史上都是罕见的。 是什么原因使中国 乳业超常发展呢。 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为乳业松绑,多渠道资金流的涌入,乳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奶源基地建设的长足进步,以上五大因素促进了中国奶业的高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的乳品加工企业达 1500 多家,年销售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有 400 多家, 20xx 年,中国乳品企业总产值达到 509 亿元。 奶业的发展使全国各地发展乳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把奶业作为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形成了奶牛饲养的热潮。 与中国此同时,世界乳业 20 强开始抢滩中国,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奶业的外资企业已达 43 家,生产总值占全国乳业总产值的 30%,世界排名前 20 位的乳业名企业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 国际战略资金纷纷入主中国乳业,使中国乳业陡增。 国内和外资牛奶加工企业的剧增,造成奶源十分紧张。 中国奶业在持续快速增长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奶业的产、加、销体系不协调,呈现中间强两头弱的现状。 “中间强 ”是指乳品加工环节强,大中型乳品企业设备和工艺先进,加工能力强大,鲜奶原料不能满负荷生产,仅能满足日处理量的 60%左右。 “两头弱 ”是指奶源基地建设薄弱、乳制品消费体系相对较弱,本项目的建设为适应市场需 求,满足快速增长乳品加工业对奶源的巨大需求。 目标市场分析 本项目的产品目标市场为 ***市场和周边省区市场。 本项目将采 21 取规模生产,辐射区域市场,依托大型乳制品企业的经营开发策略来开发市场。 即首先满足 ***市及周边城市和农村居民对牛奶的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